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69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41篇
综合类   68篇
预防医学   25篇
药学   23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222.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滋病(AIDS)合并结核病已经成为公共卫生系统的重大负担,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都面临巨大挑战。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是结核分枝杆菌(MTb)感染和发病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也会使潜伏结核感染发病风险增高20倍。HIV和MTb共同作用加速了机体免疫系统的破坏,病死率高。但是,目前两个病原体相互作用的免疫学机制以及疾病的临床特点,尚不十分清楚。文章着重从两个病原体的相互作用机制和临床特点等方面进行综述,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23.
2009年3月,墨西哥与美国先后暴发了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流感),疫情迅速在全球蔓延,感染人数呈快速增长趋势.与季节性流感不同,目前美国、墨西哥等的甲型H1N1流感病例以青壮年为主,而我国的流行趋势是儿童发病人数迅速增加,这一人群将逐渐成为本病防控的重点.现对北京地坛医院2009年5月17日至7月11日收治的65例儿童甲型H1N1流感患者与同期成人患者进行临床资料的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224.
临床医师应提高对立克次体病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立克次体病在历史上曾给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近年来,新发立克次体病已成为世界性关注的疾病。我国既面临传统立克次体病的威胁,又面临新发立克次体病的挑战,而临床医师对该组疾病的认识尚不充分,误诊率较高。本文复习近年国内外关于立克次体病的文献,介绍立克次体目的最新分类和命名,总结常见和新发立克次体病的临床特点、血清学和病原学等实验室检查、误诊原因和防范措施等。希望能提高临床医师的认识,做到早期诊断,减少误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25.
目的建立艾滋病腹泻中医临床诊疗规程,并进行初步评价。方法结合中医学理论,总结艾滋病腹泻中医诊疗相关国内外文献、经过核心小组专家讨论,设计艾滋病腹泻中医临床诊疗规程问卷,并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专家,进行两轮问卷调查。结果通过两轮专家问卷进行修订,初步建立艾滋病腹泻中医临床诊断、治疗、调护及疗效评价规程。结论该规程明确了病症含义与病因病机,突出了中医诊疗服务的标准化,同时体现宣教、随访及院内外连续性诊治的特点。  相似文献   
226.
目的:了解肺组织内被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associated coronavirus, SARS-CoV)感染的靶细胞类型, 并对SARS诱发的肺损伤发病机制进行探讨.方法: 运用SARS-CoV基因组序列合成的地高辛标记cDNA探针,对北京市7例及安徽省1例确诊的SARS死亡病例的肺组织进行原位杂交检测,在原位杂交基础上,进一步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SARS-CoV感染的靶细胞类型,如Cytokeratin(CK)标记上皮细胞,CD34标记血管内皮细胞,CD68标记巨噬细胞,Vimentin标记纤维母细胞, CD3标记全T细胞. 结果:原位杂交检测显示,8例患者肺组织中都表达SARS-CoV RNA,阳性信号位于靶细胞胞浆内,呈紫蓝色(NBT-BCIP).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支气管上皮细胞、Ⅱ型肺泡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巨噬细胞、纤维母细胞及T淋巴细胞在所有SARS病例中都受到了病毒感染.原位杂交阳性(紫蓝色,NBT-BCIP)和免疫组化阳性(红棕色,AEC)信号同时表达于靶细胞胞浆中而呈紫红色.结论:通过对SARS患者肺组织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标记研究表明,肺组织内支气管上皮细胞、Ⅱ型肺泡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巨噬细胞及纤维母细胞等多种细胞成分广泛受到了SARS-CoV攻击,肺组织内多种细胞成分弥漫性受损以及所释放的炎性介质在肺损伤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27.
目的探讨七氟醚对兔肺缺血 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96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4组(n=24):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七氟醚缺血 再灌注组(Sev IR组)和七氟醚组(Sev S)。IR组、Sev IR组参照Eppinger方法建立肺缺血再灌注模型,Sev IR 组 吸入肺泡最小有效浓度(MAC)七氟醚30 min后行缺血 再灌注,Sev S组吸入1MAC七氟醚30 min后不进行缺血再灌注。分别在缺血45 min、再灌注60,120 min处死兔,行动脉血气分析,测定肺组织湿干重比(W/D)、TNFα、IL 1β和IL 10的含量以及MPO的活性、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分类计数、肺通透性指数及肺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再灌注后IR组和Sev IR组的肺组织W/D、TNFα、IL 1β的含量以及MPO的活性、肺通透性指数、BALF中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均高于S组(P<0.01), Sev IR组减弱上述指标的升高(P<0.05);IR组和Sev IR组IL 10低于S组(P<0.01),而Sev IR组IL 10的含量明显高于IR组(P<0.05)。病理学检查显示七氟醚预先给药减弱肺组织缺血 再灌注损伤的程度。结论七氟醚对肺缺血 再灌注损伤兔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TNF α、IL 1β释放,升高IL 10的水平,抑制PMN的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228.
七氟醚对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超微结构改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七氟醚对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超微结构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72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均分为4组(n=18):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七氟醚-缺血再灌注组(Sev—IR组)和七氟醚组(Sev—S组)。S组开胸游离左肺门后,未行缺血再灌注。IR组、Sev—IR组参照Eppinger方法建立肺缺血再灌注模型,Sev—IR组吸入30min1肺泡最小有效浓度(MAC)七氟醚后行缺血再灌注,Sev—S组吸入30min 1MAC七氟醚后不进行缺血再灌注。分别在缺血45min、再灌注60、120min处死兔,使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各组不同时间点肺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并在再灌注120min测各组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活性。结果:电镜下IR组肺泡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工型肺泡上皮细胞水肿变性,肺泡壁增厚,Ⅱ型肺泡上皮细胞膜微绒毛减少,线粒体肿胀、嵴减少,且胞质中板层小体明显减少,肺间质水肿,毛细血管腔内中性粒细胞(PMN)堵塞。Sev—IR组毛细血管内PMN附壁减少,Ⅰ型肺泡上皮细胞内吞饮小泡增加,Ⅱ型肺泡上皮细胞表面微绒毛增多。在再灌注120min时,IR组和Sev—IR组肺组织MPO的活性明显高于S组(P〈0.01),而Sev—IR组MPO的活性低于IR组(P〈0.05)。结论:七氟醚对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超微结构改变有一定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PMN在肺脏的聚集有关。  相似文献   
229.
目的 观察达格列净或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代谢和心功能的影响比较。方法选取老年T2DM应用二甲双胍者117例,分为达格列净组和阿卡波糖组,比较两组糖代谢、心功能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24周后,达格列净组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较治疗前改善,阿卡波糖组餐后2h血糖(2hPG)、胰岛β细胞功能较治疗前改善(P<0.05),两组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较治疗前降低,C肽较治疗前升高。在心功能方面,达格列净组射血分数(EF)较治疗前提高,两组左心室后壁厚度(PWT)、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达格列净组改善程度大于阿卡波糖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T2DM应用达格列净或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均能改善糖代谢,达格列净联合二甲双胍能带来更多的心功能获益。  相似文献   
230.
猴痘(Mpox)是一种由猴痘病毒(MPXV)感染引起的疾病,目前国际上没有针对猴痘病毒的特异性治疗药物,应用的抗病毒药物及疫苗既往主要用于治疗和预防天花等正痘病毒属相关疾病,抗病毒药物主要包括特考韦瑞、西多福韦、布林西多福韦等;疫苗主要使用ACAM2000、MVA-BN、LC16等,能够较好治疗和预防猴痘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在无特效药物且无更有效、更安全疫苗的前提下,这些药物与疫苗可在早期治疗及预防中应用,以缓解猴痘病毒带来的临床症状,降低重症率和死亡率。本文从作用机制、临床试验、安全性等方面对抗病毒药物及疫苗进行论述,以期为我国猴痘的治疗和预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