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30篇
中国医学   56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4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正> (三)变证疾病的过程,就是邪正斗争的过程。邪正不断地斗争,症状就要不断地变化。由于受邪有风寒的不同,素质有各别的差异,因此,变化的结果也不可能相同。下面简要地论述一下太阳病所常见的变证。这些变证,大都是自然演变的。至于治疗不当,由药物所促成的变化,则更为复杂,这一部分,留待下面再讲。 1.转轻太阳病如果病情不继续发展,正气逐渐恢复,七日以上就有可能自愈。但是太阳病的自愈,决不是症状在一夜  相似文献   
32.
<正> 60.“汗出詀语者”,何以知“有燥屎在胃中,此为风也”? 答:阳明的詀语,是出现于大便硬或者有燥屎这两种情况下。但是一般的大便硬,是由于肠中燥所致,肠中既燥,就必周身无汗,甚至皮肤干涩。如果詀语的同时又见全身汗出,这说明肠中尚不甚燥,所以不是一般情况下的大便硬,而是肠中有燥屎。燥屎的形成,是未消化好的宿食停留变化而成,它比一般的大便硬更为顽固难下,也不一定完全是肠中水液干枯,因为它有时能和溏粪混杂在一起。正因为燥屎的形成,不完全是肠中燥,所以詀语的同时又周身汗出,胃中有燥屎的诊断便可以成立。至于“此为风也”,是因为风邪常见汗出的缘故。但只见汗出不见恶风,要诊断为风邪就有一定  相似文献   
33.
《伤寒论》太阴篇,虽只寥寥八条,但需要探讨的问题不少,兹就下列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一、胸下结硬这是太阴病提纲证误下的变证。其病理,程郊倩认为是:“无阳以化气,则为坚阴。”唐容川说:“若用凉药下之,则腹中膏油得寒而结,有若冰凝,故曰结硬。”这是把“坚阴”讲得  相似文献   
34.
<正> 五、腹泻、便秘、大便下血的治法 [腹泻] 腹泻的原因很多。中医治疗腹泻是根据腹泻的不同特点来辨证施治。明代李士材曾总结出治泻九法,现把这九法加以扩充,并附以简方和有启发性的医案,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35.
我教研室在历年《伤寒论》教学中,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经过讨论,统一认识,作了解答。我们从中选出一部分,发表出来,供读者参考,并征求意见。  相似文献   
36.
我们很高兴地把李克绍教授的近著《胃肠病漫话》介绍给读者。《胃肠病漫话》是一部普及性读物,全书共分七个部分,五万多字,对农村常见胃肠病一般知识和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做了介绍,内容通俗实用,即便初学中医者也能看懂,对农村基层医生尤为适用。本刊拟从本期起分八次连载。  相似文献   
37.
<正> 六、胃肠病引起精神、神经症状的治法由胃肠病所引起的精神失常和神经障碍,只是肠胃病全部症状中的一部分,但有的却很突出,常使其他肠胃症状显得极不重要,这就会使患者和医生只注意精神、神经症状,根本不去注意胃肠病,这就抓不住病  相似文献   
38.
<正> 劳心遗精案丹溪治一人,年二十余,夜读至四五鼓,犹未就枕,故卧,茎一有所著,精随而遗,不著则否。饮食减少而倦怠少气。夫何故?盖用心过甚,二火俱起,夜弗就枕,血不归肝,则肾水有亏,火乘阴虚,入客下焦,鼓其精房,则精不得聚藏而走失矣。因宝茎着物,‘犹厥气客乏,’故作接丙乏梦。于是上则补心安神,中则调理脾胃,提掣其阴,下则益津,生阴固阳,不三月而疾如失。 (《名医类案·遗精门》) 按病理分析透彻,值得玩味。气虚挟湿麻木案东垣治一妇麻木,六脉中俱得弦洪缓相合,按之无力。弦在其上,是风热下陷入阴中,阳道不行。其证闭目则浑身麻木,昼减夜甚,觉而目开,则麻木渐退,久则止。惧  相似文献   
39.
论《伤寒论》方证之书多矣,或对方义加以阐发,或从临床与以示范,或对药物加以探讨,或将医经与以论证,尽管阐述重点不同,但都示人以规矩准绳,所谓“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也。乃近读广  相似文献   
40.
一、读“五脏风寒积聚篇”后《金匮要略》中的“五脏风寒积聚”篇,历代注家,或缺疑不释,或随文敷衍抓不住要害。近人陆渊雷对本篇有一段话,可以说是代表了大多数注家和读者的意见。他说:“《金匮》所论杂病,此篇最为难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