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0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315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2篇
临床医学   64篇
内科学   1323篇
特种医学   136篇
外科学   73篇
综合类   356篇
预防医学   26篇
药学   40篇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117篇
  2008年   113篇
  2007年   128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148篇
  2003年   230篇
  2002年   166篇
  2001年   145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80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目的 探讨新的急性胰腺炎(AP)分类标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649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资料,按新的分类标准将其分为中度AP(MSAP)和重度AP(SAP),比较两组患者的Ranson、APACHEⅡ、BISAP、MCTSI、Marshall评分,器官衰竭发生率,临床治疗情况,预后及病死率.结果 649例传统分类的SAP患者按照新分类标准分为MSAP559例和SAP 9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新分类的MSAP患者入院时的Ranson、APACHEⅡ、BISAP、MCTSI、Marshall评分分别为(1.5±1.3)、(7.6±4.8)、(1.6±0.9)、(6.0±1.8)、(0.0±0.4)分,新分类的SAP患者分别为(3.4±1.7)、(16.8±5.7)、(2.7±0.9)、(6.9±2.1)、(4.3±2.0)分,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MSAP患者发生呼吸衰竭1例次,肾脏衰竭1例次,循环衰竭0例次,发生2个脏器衰竭0例,3个脏器衰竭1例,新分类的SAP患者分别为30、23、l例次和20、11例,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新分类的SAP患者需要入住的重症监护病房(ICU)、血液净化、机械通气、介入引流、外科手术等例数的百分比均显著高于MSAP组,且需要时间也长于后者,两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但两组患者需要肠内营养支持的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新分类的SAP患者的院内病死率为35.6%(32/90),显著高于MSAP组的2.0%(11/559),平均住院时间为(36.3 ±30.2)d,也显著长于MSAP患者的(23.0±18.8)d,两组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采用新的AP分类方法能更精确地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更准确地判断预后并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72.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初步评估新型便携式内镜系统用于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的操作性能、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平行对照、非劣效研究,选取10头健康巴拿猪作为研究对象,1名内镜医师使用日本Olympus内镜系统(型号GIF-Q260),另一名内镜医师使用新型便携式内镜系统,对10头健康巴拿猪按照先新型便携式内镜系统后Olympus内镜系统的顺序进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采用量化评分指标,对新型便携式内镜系统进行器械质量评价、图像质量评价和安全性评价。结果新型便携式内镜系统单人操作时,展开和收纳用时分别为(110.24±8.93)s和(91.33±11.59)s,戴内镜一次性保护套用时(233.48±17.06)s。器械质量评价方面,新型便携式内镜系统的水气吸引性能不如Olympus内镜系统,吸引400 mL生理盐水所需时间为(56.44±5.18)s,用时多于Olympus内镜系统(型号GIF-Q260)的(33.71±3.56)s,但本新型便携式内镜系统吸引仍符合医疗器械技术要求(吸引量>400 mL/min);其他性能(包括整机密封性、活检通道、镜身坚柔、旋钮操作、镜身弯曲度、视野范围)与Olympus内镜系统相当。图像质量评价方面,新型便携式内镜系统的性能(包括图像清晰度、图像变形及失真、图像颜色分辨率、图像照度、图像质量综合评价)与Olympus内镜系统相近。安全性评价方面,仅使用Olympus内镜系统操作时有1头猪出现恶心症状,使用新型便携式内镜系统操作时的10头猪未发生呕吐、咽喉部出血、心脏骤停等不良事件。结论新型便携式内镜系统展收方便,操作安全性好,内镜操作性能和有效性与临床常用内镜系统相当,不足之处在于水气吸引性能略差于临床常用内镜系统,但仍符合医疗器械技术要求,可以满足上消化道内镜检查。  相似文献   
73.
胶囊内镜具有无创、舒适度高的特点,随着胶囊内镜技术的不断提升,先后有多项临床研究对胶囊内镜检查肝硬化患者门脉高压性消化道疾病的可行性和诊断效能进行了探索。食管胶囊内镜应用于食管静脉曲张筛查安全可行,但其探查食管静脉曲张以及对静脉曲张大小分级的效能与传统电子胃镜有一定差距。系线胶囊内镜提高了胶囊在食管中检查的主动性,检查食管静脉曲张效能有所提升,但研究样本量相对较少,结果有待进一步验证。胃腔较大,现有胶囊内镜评估胃静脉曲张、门脉高压性胃病的研究多为胶囊被动性检查胃腔,效能较低。同时,多项研究将胶囊内镜应用于门脉高压性肠病的筛查,并且对门脉高压性肠病的表现进行了初步分类,加深了临床医师对门脉高压性肠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74.
小肠疾病采用传统检查技术诊断困难,至2001年胶囊内镜检查系统问世,其诊断才有了突破性的进展。胶囊内镜诊断具有无创、高效等优点,已成为疑似小肠疾病患者的主要诊断方法。现回顾近年间我院1000例接受OMOM胶囊内镜检查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在不同小肠疾病中的检查成功率、病变检出情况等,评价该胶囊内镜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5.
大肠癌全球发病率在女性和男性分别位列恶性肿瘤第2、3位,在全球范围内2008年新发病例达120万,同期死亡病例超过60万。在我国,大肠癌亦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最新统计发病率为29.44/10万,死亡率为14.23/10万,分别位居恶性肿瘤第3位和第5位,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在一些欧美发达国家及日本,随着大肠癌筛查逐步推行,早期大肠癌及癌前病变得以及早诊断和处理,患者预后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76.
随着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的发展,较大范围的食管癌前病变和早期食管癌已可实现完整有效的内镜下切除。与外科手术相比,食管ESD具有创伤小、痛苦少和恢复快等优点;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相比,ESD整块切除率和治愈性切除率更高,也便于精确的组织学评估。但较大范围的食管ESD术后并发症尤其是狭窄和吞咽困难发生率高,不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而且制约了ESD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因此,食管ESD术后狭窄的防治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就食管ESD术后狭窄的发生机制及临床防治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7.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acut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AUGIB)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出血。如有有效的风险评估方法,将急诊的AUGIB患者分为出血高危组和低危组,对高危组收入院密切监护,予以相关治疗,并于24 h内行内镜检查,而对低危组予出院观察,则可降低入院率,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目前AUGIB风险评估方法主要包括急诊胃镜、鼻胃管吸引、风险评估评分系统等,近年来胶囊内镜也被尝试应用。本文旨在介绍常用的几种风险评估方法,并着重介绍胶囊内镜用于AUGIB患者急诊分层的相关研究,进而为急诊AUGIB患者风险评估方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8.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已成为治疗表浅胃肠道肿瘤的重要方法.1998年Hosokawa和Yoshida最早报道了应用绝缘刀进行胃ESD.1999年Gotoda报道了直肠ESD[1],这也是第一篇英文ESD文献.经过10多年的发展,ESD技术越来越成熟,掌握该技术的医生也越来越多,特别是在日本和韩国,ESD已经替代外科手术成为治疗符合适应证的早期胃癌和食管癌的标准方法,在日本ESD已进入国家医疗保险范围.与EMR技术相比,ESD具有更高的整块切除率及治愈性切除率[2].但是ESD也有手术时间长及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的缺点.近几年随着ESD的广泛开展,为了使ESD操作更加方便,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并发症,许多治疗器械也随之开发应用.为使国内同道更方便快捷地了解ESD最新器械的相关进展,我们就ESD使用的内镜、黏膜下注射液、先端附件、切开刀等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探讨应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提取超声内镜图像纹理特征,运用于鉴别诊断胰腺癌和慢性胰腺炎的价值.方法 纳入2005年2月至2011年3月行内镜超声检查(EUS)的经病理确诊的202例胰腺癌患者,与2002年5月至2011年8月行EUS检查的104例慢性胰腺炎患者(包括34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共306例.提取EUS图像常见特征并联合运用类间距和顺序前进搜索算法进行特征选择.根据最优特征组合,通过支撑向量机将病例进行自动分类为胰腺癌和慢性胰腺炎病例并与实际分类结果比较,计算该诊断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结果 根据所有入选的EUS图像共提取9大类,105个特征用于模式分类,最终选取13个特征为最优特征组合.将现有306例病例,随机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训练集153例(胰腺癌101例,慢性胰腺炎52例)、测试集153例(胰腺癌101例,慢性胰腺炎52例),用训练集训练分类器,测试集进行测试.共进行200次随机实验,最终分类的准确性平均为( 86.08±0.14)%,敏感度为(79.47±0.32)%,特异度为(89.71±0.18)%,阳性预测值为(81.21±0.26)%,阴性预测值为(88.93 ±0.14)%.结论 超声图像纹理特征分析鉴别诊断胰腺癌和慢性胰腺炎准确率高,且实施简便、无创,经济费用低,为早期胰腺癌和慢性胰腺炎的诊断提供了一个新的、有价值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探讨双气囊小肠镜在小肠克罗恩病(CD)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141例临床怀疑小肠CD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病理诊断结合内镜表现和临床随访结果为最终诊断结果,对比分析小肠CD双气囊小肠镜、CT小肠成像以及胶囊内镜的检出率和确诊率.结果 双气囊小肠镜检出小肠CD 128例,检出率为90.8%( 128/141),最终经病理及临床随访确诊126例,确诊率为98.4% (126/128);CT小肠成像检出小肠CD 19例,检出率为76.0%( 19/25),最终经病理及临床随访确诊17例,确诊率为89.5% (17/19);胶囊内镜镜检出小肠CD 15例,检出率为60.0%( 15/25),最终经病理及临床随访确诊14例,确诊率为93.3% (14/15).双气囊小肠镜组小肠CD检出率和确诊率均高于胶囊内镜和CT小肠成像.结论 双气囊小肠镜在小肠CD诊断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对存在内镜检查禁忌证者CT小肠成像可作为首选辅助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