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1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315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2篇
临床医学   64篇
内科学   1324篇
特种医学   136篇
外科学   73篇
综合类   356篇
预防医学   26篇
药学   40篇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117篇
  2008年   113篇
  2007年   128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148篇
  2003年   230篇
  2002年   166篇
  2001年   145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80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3 毫秒
61.
拉米夫定(lamivudine)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中耐药突变发生率高,文献报道在拉米夫定治疗1,2,3,4,5a时分别为14%,38%,49%,66%,69%.耐药突变可导致血清HBVDNA水平阳转或明显上升,肝功能严重受损,甚至病情恶化死亡.关于拉米夫定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中耐药突变的后续治疗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用药方案,单药治疗(如:继续使用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恩替卡韦)在临床使用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疗效,联合抗病毒治疗和中医药治疗是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62.
内镜黏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早期胃癌预后良好,很多研究显示早期胃癌外科手术后10年甚至20年的生存率可以达到95%。现在随着越来越多更早更小早期癌的发现,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mucosal resection,EMR)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EMR最早是一种诊断方法,被称为黏膜活检术(strip biopsy),后来用来治疗早期胃癌、早期食管癌和早期结肠癌,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3.
重症急性胰腺炎继发感染及其防治:310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岩  路筝  李兆申  董元航  张文俊  潘雪 《胃肠病学》2006,11(10):594-597
背景: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病情凶险、病死率高,继发感染是导致SAP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但目前尚缺少SAP继发感染的大宗病例报道。目的:总结SAP继发感染的发生和防治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1月~2006年1月长海医院310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作继发真菌/细菌感染的菌谱调查,详细记录患者的抗生素使用情况和治疗结果。结果:共96例(31.0%)SAP患者出现继发感染,平均感染发生时间为发病后21.31天±9.72天。感染菌谱中真菌87株,其中念珠菌62株(71.3%),毛霉菌17株(19.5%),酵母菌7株(8.0%),念珠菌中常见的菌种依次为白色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继发细菌感染的部位多位于腹腔。结论:SAP继发真菌感染以念珠菌感染为主,继发细菌感染则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细菌感染预防性用药首选喹诺酮类加甲硝唑,如感染严重则加用第三代头孢菌素或亚胺培南。可根据培养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对疑为真菌感染者应采取预防性抗真菌治疗。  相似文献   
64.
Hedgehog-GLI信号通路在胰腺癌发生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研究发现Hedgehog-GLI信号转导通路的异常激活参予胰腺癌的发生及恶性生物学特性的维持.GLI锌指转录因子作为该信号通路末端的靶基因直接调控子,在这一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就Hedgehog-GLI信号通路在胰腺癌发生中的作用、GLI转录活性的调控及致瘤作用、Hedgehog-GLI通路的靶向治疗价值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5.

抗血小板药物在血管栓塞性疾病一级和二级预防中的应用广泛,可减少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但双联抗 血小板药物在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同时,也会影响消化道黏膜的修复与愈合,导致溃疡形成和出血,严重时可致患者 死亡。联合用药时消化道大出血的风险明显增加。对于双抗药物导致的消化道出血患者,应首选内镜下止血治疗, 平衡获益和风险。为预防双抗药物导致的消化道黏膜损伤,应采用标准化流程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和筛选,规范抗 血小板治疗的适应证;同时早期识别消化道损伤高危人群,采取合理的保护措施,尽可能减少消化道损伤和出血的 发生。  相似文献   

66.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MCP- 1/ JE)在重症急性胰腺炎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以 5 %牛磺胆酸钠逆行胆胰管注射制作大鼠 SAP模型 ,检测胰腺湿 /干重比和进行胰腺组织病理学评价 ,分别采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胰腺组织中 MCP- 1/ JE m 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 ,造模各组胰腺湿 /干重比在12 h内明显上升 (P<0 .0 1) ,假手术组无 MCP- 1/ JE蛋白的表达 ,SAP组胰腺腺泡细胞有阳性表达 ,胰腺组织内 MCP- 1/ JE m RNA的表达显著上调 (P<0 .0 5或 P<0 .0 1) ,并且与胰腺湿 /干重比及胰腺组织损害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MCP- 1/ JE在 SAP早期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7.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胃癌的有效件及安全性.方法 对20例早期胃癌患者共21处病灶进行ESD治疗,观察治疗的情况及效果.结果 21处病灶一次性整块切除率为95.2%(20/21),组织学治愈性切除率为90.5%(19/21).平均手术时间50.4 min.急性少量出血率4.8%(1/21),术后腹痛发生率为76.2%(16/21),未发生急性大量出血、穿孔、术后延迟出血.2个月时复查胃镜,溃疡愈合率100%.平均随访9.2个月(8~12个月),局部无残留、复发及异时病灶发生.结论 ESD町提高一次性完整切除率和组织学治愈性切除率,是一种治疗早期胃癌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8.
结直肠癌(CRC, colorectal cancer)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根据2012年全球肿瘤数据统计,其在男性恶性肿瘤中排名第三,在女性中排名第二,是人类重要的疾病负担之一。以往认为,CRC在中国的发病率相对偏低,但随着中国居民饮食结构的改变,CRC在中国的发病率持续上升,在北京上海等部分大城市已经成为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整个东亚地区CRC的发病率已经逐渐接近于北美地区。2013年的中国癌症数据统计显示,CRC的发病率已经超过了食管癌,成为目前消化系统第三常见的恶性肿瘤。虽然目前数据统计显示,中国CRC的发病率居于胃癌和肝癌之后,但是根据标准人口测算时,我国CRC发病率趋势居于所有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首,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速和饮食结构的持续改变,CRC的发病率将进一步升高,很可能超越胃癌和肝癌成为我国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因此,降低我国CR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研究数据显示,结直肠从正常黏膜转变为晚期恶性肿瘤,中间会经历息肉、腺瘤、上皮内瘤变和早癌等多个病理过程,中间期限达15到20年,如果能及时这段时间内进行筛查,发现这些早期癌前病变,就能够大大的降低CR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同大多数恶性肿瘤一样,CRC的预后与诊治的时机密切相关,早期诊断和治疗能够大大的提高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但是,我国CRC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却一直偏低,不仅明显落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与日韩等国也有不小的差距,早诊早治的意识严重偏低,到目前为止,尚没有全国范围内的大数据来支撑和反映我国CRC的诊治现状。  相似文献   
69.
目的 分析胰腺癌细胞和组织的基因不稳定性。方法 应用RAPD方法7种引物扩增4株胰腺癌细胞株BxPC-3、AsPC-1、SW1990和PaTu8988,3例手术切除胰腺癌及其癌旁组织,1例正常胰腺组织的DNA片段。结果 PaTu8988与SW1990扩增的DNA片段类型基本一致,但与BxPC-3、AsPC-1的类型不同;胰腺癌和癌旁组织扩增的DNA类型多数相同,少数存在差异,但与正常胰腺组织及胰腺癌细胞株不同。结论 胰腺癌组织中存在着基因不稳定性,这是造成肿瘤异质性的基础。  相似文献   
70.
目的 建立胰腺癌伴神经浸润的动物模型.方法 32只裸鼠分为4组,每组8只.将人胰腺癌细胞SW1990、CAPAN-2、PANC1分别注射于裸鼠的坐骨神经周围,以不做任何处理的裸鼠作为对照组.观察术后裸鼠体质量变化、成瘤情况、成瘤时间、造模成功率等指标.结果 对照组裸鼠体质量增加,各癌细胞注射组裸鼠成瘤后体质量明显下降,甚至呈现恶液质,成瘤侧肢体活动受限.CAPAN-2注射组及SW1990注射组的8只裸鼠最终均成瘤,PANC1注射组只有5只成瘤.以肿瘤最长径长至约0.8 cm为时间截点,CAPAN-2注射组、PANC1注射组、SW1990注射组裸鼠的成瘤时间分别为(49.8±5.0)、(56.6±2.4)、(25.4±3.0)d.SW1990注射组成瘤时间最短,PANC1注射组成瘤时间最长,3组间成瘤时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73.51,P<0.01).CAPAN-2注射组、PANC1注射组、SW1990注射组裸鼠神经浸润造模成功率分别为87.5% (7/8)、20.0%(1/5)、50.0% (4/8).结论 成功建立了胰腺癌伴神经浸润动物模型,但不同的胰腺癌细胞系建立的动物模型具有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