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18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7篇
综合类   52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4篇
  202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维生素 A 的清除情况。方法:将血透患者按透析年限分为两组, A 组透析时间≥2 年, B 组透析时间< 2 年,用微量 荧光法分别测定 A、 B 两 组患者血清及透析 液维生素含量。结 果: A、 B 两 组血清维 生素 A 含量均 明显高于 正常人,但 A、 B 两组间无 明显差异, 透析液 中无维 生素 A 检出 。结论:血液透 析不能清除维生素 A。  相似文献   
12.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初发症状常为发热、关节痛、皮疹、日光过敏、血沉增快等。以血小板减少,出血倾向为首发症状者少见。本文报告1例以血小板减少性紫瘢为首发症状的SLE。 患者女性,25岁。1978年(16岁)起反复牙龈出血,鼻(?),月经量多,血小板减小,但无皮疹、  相似文献   
13.
雷公藤致骨髓抑制和粒细胞缺乏症三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性,44岁。因“确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粒)3月,腹胀、下肢水肿、泡沫尿2月余”于2001年10月25日入院。患者于2001年6月无诱因自觉乏力,劳累后加重,体重减轻约5kg。7月因腹痛在当地医院就诊发现脾脏肿大,转我院行骨髓细胞学检查确诊为慢性粒细胞白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经皮血管成形术(PTA)治疗动静脉内接管狭窄,探讨治疗内接管狭窄的新途径。方法 血液透析患者两例,均出现血液透析时内接管血流量不足。选择患者肘动脉为穿刺点,18G针头为穿刺针,0.09cm导丝,7F鞘管,优微显为造影剂。造影确定狭窄部位后,选择与紧邻狭窄区上游或下游的正常血管直径相近的扩张气囊,将扩张气囊在荧屏监视下置于狭窄区,用充满50%稀释的造影剂的压力计进行充气,压力缓慢增加致狭窄在气囊作用下消失,其边缘与未狭窄部位完全平行。扩张持续时间为15秒,压力为15个大气压。结果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后,即感血管震颤较扩张前明显增强,第二天透析时血流量明显增加,可完全满足透析需要。接管使用半年余,血流量持续维持在2Mmymjn,未发生扩张部位再狭窄。结论 PTA是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有效方法之一,操作简单,创伤小,可选择适宜患者采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前瞻性观察α-酮酸配伍低蛋白饮食对长期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随访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肾内科CAPD患者78例共1年,随机分为低蛋白饮食加α-酮酸组(酮酸组,31例)、低蛋白组(26例)、常规蛋白组(21例).检测营养指标包括: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RF)、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浆瘦素(Leptin)、肱三头肌处皮褶厚度(TSF),上臂肌围(MAMC)和体重指数(BMI)等,计算残余肾功能(RRF)、Kt/V、肌酐清除率(Ccr),并监测血清氨基酸谱变化.结果 与低蛋白组相比,酮酸组、常规蛋白组的营养指标升高,尤以PA、RBP、TRF、Scr升高明显(P<0.01);而酮酸组与常规蛋白组相比,BMI、TSF、MAMC、Alb、TC及TG有升高趋势,但无显著性意义(P>0.05);酮酸组缬氨酸(Val)、亮氨酸(Leu)、异亮氨酸(Ile)水平均高于低蛋白组及常规蛋白组(P<0.01及<0.05);与常规蛋白组相比,酮酸组与低蛋白组Kt/V、Ccr、尿量均升高(P<0.05),而酬酸组与常规蛋白组的水钠潴留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低蛋白饮食加α-酮酸有缓解尿毒症CAPD患者营养不良的作用,并能显著提高血浆支链氨基酸(BCAA)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在连续不卧床性腹膜透析(CAPD)患的腹膜炎症过程中的作用及己酮可可碱的保护效应。方法 采用体外腹膜间皮细胞(PMC)与巨噬细胞共同培养的方法,观察抗ICAM—1MMb对巨噬细胞促进PMC增殖的影响及己酮可可碱的保护效应。结果 抗ICAM—1MAb对巨噬细胞促进PMC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己周可可碱可抑制INF-α诱导的PMC与巨噬细胞粘附。结论 ICAM—1参与、影响腹膜炎症的过程,己酮可可碱在腹腔局部防御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
Fogarty取栓导管在急性瘘管栓塞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应用Fogarty取栓导管处理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切开瘘管,以F3导管在球囊萎瘪的状态下轻柔地插入血管腔,导管穿过血栓后,注入肝素盐水使导管球囊向近侧插入,然后充起球囊导管,逐渐拉出导管,使血栓或栓子一起摘除。结果Fogarty球囊导管取栓术18例,15例使用效果良好,血流量可达250ml/min以上,完全可满足血液透析需要,3例患者透析血流量不足,6例患者重新栓塞,12例长期使用,最长26月。结论Fogarty取栓导管处理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效果令人满意,尤其是有利于保存患者的原瘘管血管,延长瘘管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经皮下隧道深静脉留置带涤纶环套导管建立长期血液透析通路的效果。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深静脉,然后根据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双腔留置导管在体表投影确定皮下隧道位置,并应尽量使导管柔和弯曲以避免导管扭曲折叠。用隧道针将导管引入穿刺部位,涤纶环距离皮肤出口位置要在3cm以上。依次将软硬扩张导管顺导丝插入深静脉内,最后留置导管通过撕脱型外套送入血管。结果共计65例患者,其中颈内静脉带涤纶环双腔导管插入术58例,锁骨下静脉5例,股静脉2例。导管平均使用时间为(6.3±4.2)月,最长时间为38月。21例患者因栓塞拔管,8例患者因感染拔管,14例患者虽导管通畅,但患者因原发病等原因死亡,4例患者接受肾移植,12例患者仍然继续应用该导管透析。结论深静脉留置带涤纶环套导管可长期保留,感染率低,栓塞率低,可满足透析要求,适合于用传统方法无法建立长期透析通路的患者和准备近期行肾移植的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