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处理(附40例次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4月至2009年12月施行的382例次原位肝移植(其中10例次为二次肝移植)的临床资料,对40例次胆道并发症的治疗经验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382例次原位肝移植中恶性肿瘤占150例次,良性肝病232例次,其中40例次发生胆道并发症,发生率为10.5%,分别为缺血性胆道损伤25例次(轻度5例次,中、重度20例次)、吻合口狭窄8例次、胆漏4例次、返流性胆道炎2例次、Odd is括约肌失弛缓1例次。40例次患者中行胆道手术探查处理25例次(63%),治愈及好转28例次,10例次需行二次肝移植(其中3例次死亡),共死亡5例次(13%)。结论部分轻度胆道并发症可经非手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而中、重度病例及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再次手术胆道探查是较为确实可靠的治疗手段,对于部分严重缺血性胆道损伤导致移植物失功的病例,二次肝移植是唯一的选择。  相似文献   
22.
超声多普勒是一种非侵入性检查胎儿脐动脉血流、判断胎儿宫内发育的新方法。胎儿宫内发育迟缓 ( 1UGR)是围产期发病率及死亡率很高的疾病。导致IUGR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胎盘功能低下。用多普勒测定脐动脉血流频谱 ,从收缩期最高峰 /舒张末期最低峰 (A/B值 )测定出胎盘的阻力指数 ,判断胎儿在宫内发育状况 ,以提高IUGR的检出率。1 材料和方法本室 5年来对 81例产科患者作了对比分析 ,其中 6 6例经产科及B超确认为正常妊娠 ,并对胎儿脐动脉血流频谱进行了观测 ,经随访母婴健康。 15例临床可疑IUGR ,超声测量证实。胎儿出生体…  相似文献   
23.
通过对黄芩、栀子配伍阻抑脑缺血级联反应的作用特征分析,探讨两者配伍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作用环节及作用部位.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黄芩、栀子及两者配伍对大鼠神经症状、脑组织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合成酶(NOS)、Na+-K+-ATP酶及血浆凝血因子Ⅷ相关抗原(vWF)等的影响.结果显示,黄芩、栀子及其配伍均能改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黄芩、栀子单用对脑组织SOD、MDA和血浆vWF均未见明显影响,而两者配伍则可显著提高脑组织SOD活性,降低脑组织MDA和血浆vWF含量,但对于NOS及 Na+-K+-ATP酶的活性,则有减效、减毒趋势.实验证明,中药组分配伍后的作用不是单纯的效应累加,而是以效应环节的生物特性表现为协同增效或减毒等复杂的现象.  相似文献   
24.
胸腹部肿瘤患者给予放射治疗是目前临床治疗的主要方法,但是由于患者的体重,皮下脂肪厚度、腹式呼吸、皮肤牵拉等原因,会导致放疗过程中的摆位重复性差,容易出现误差,导致治疗的精确度较低,因此,必须提高肿瘤靶向治疗的精度,准确靶向治疗药物的使用剂量,并对患者其他重大组织或器官不被照射损伤。在放疗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的情况下,IMRT技术的兴起,成为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活体右半肝移植中的流出道重建技术,预防肝静脉淤血的发生.方法 回顾分析21例成人活体右半肝移植的临床资料.供者标准肝体积为1150.1~1629.8 cm3,供肝重量为585~920 g,与受者标准肝体积比为43%~67%,与受者重量比为0.82%~1.59%,供者残肝体积百分比为32%~55%,供肝大泡脂肪变性均<10%.对于含肝中静脉的供肝,将肝中静脉和肝右静脉开口修整成尽可能大的三角形开口,供肝植入时,与受者肝右静脉扩大的三角形开口行端侧吻合.不含肝中静脉的供肝,如存在粗大的肝中静脉属支(直径超过5 mm),则用自体或异体血管搭桥(无粗大的肝中静脉属支者采用肝右静脉)与受者腔静脉直接吻合.供肝门静脉右支直接与受者门静脉主干吻合,供肝动脉与受者肝动脉行端端吻合,供肝右肝管与受者肝管行端端吻合.结果 21例供肝中,4例含肝中静脉,17例不含肝中静脉,其中有2例采用自体大隐静脉搭桥,5例采用冷冻的异体髂动脉搭桥,10例采用肝右静脉直接与受者腔静脉吻合.术后1个月,重建肝中静脉属支的7例受者流出道均通畅.含肝中静脉者、不含肝中静脉的血管搭桥者及不含肝中静脉且未使用血管搭桥者术后1年存活率分别为75%、85.7%和70%,三者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受者发生胆道并发症7例;发生小肝综合征1例,经脾动脉栓塞治疗后痊愈.术后供者未发生严重并发症,随访6~31个月,均恢复正常工作生活,无一例死亡.结论 含肝中静脉与不含肝中静脉的右半供肝植入后均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如果右半供肝不含肝中静脉,采用自体或异体血管重建肝中静脉属支是预防肝淤血和保证移植肝功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6.
目的:通过检测牛黄、栀子及二者配伍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段脂质过氧化损伤的影响,探讨治疗缺血性中风在该作用环节不同时段的作用特点,研究其配伍阻抑脑缺血级联反应的时序特征。方法: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牛黄、栀子及二者配伍对缺血再灌注24h和72h两个时段大鼠神经症状、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的影响。结果:牛黄、栀子均能显著改善两个时段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配伍后作用更为显著;牛黄对缺血再灌注24h、72h脑组织SOD活性和MDA含量均未见明显影响;栀子可明显升高缺血再灌注24h脑组织SOD活性、降低MDA含量,但对再灌注72h脑SOD活性和MDA含量未见明显影响;二者配伍可使缺血再灌注72h脑组织SOD活性显著升高、MDA含量降低,但对再灌注24h脑组织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并不显著。结论:中药配伍的作用不是简单的效应累加,在同一效应环节上还表现为不同时段的配伍作用特征。  相似文献   
27.
中药注射剂治疗脑梗死研究进展(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梗死的致残率和死亡率高,是当前危害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急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与血液黏度高、组织缺氧、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自由基介导的脂质氧化损伤组织细胞有关.目前,西医治疗以溶栓、减少脑水肿、控制血压、降低血液黏度和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的高凝状态、改善脑循环和保护脑细胞为主.近年来,以活血化瘀为主的中草药注射剂在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不仅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预后,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8.
目的了解肝移植术中特殊情况下异体髂动脉架桥重建肝动脉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04年至2010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肝移植中心进行的427例肝移植临床资料,分析异体髂动脉架桥重建肝动脉的情况。结果 427例患者中,有12例患者共进行了13次成功的异体髂动脉架桥重建肝动脉,其中与腹主动脉架桥11例次,与脾动脉架桥1例次,与左侧髂总动脉架桥1例次;因二次肝移植而行架桥者4例次,因受体肝动脉不能利用而动脉架桥9例次(其中1例为活体右半肝移植);架桥耗时90~120 min;移植物平均存活时间为(511.8±573.9)d(2~1 577 d,中位时间270 d),受体平均存活时间为(554.5±606.1)d(2~1 577 d,中位时间317 d);随访期间无肝动脉相关合并症发生。结论异体髂动脉架桥对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肝动脉异常而不能按常规方法吻合的受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肝动脉重建方式。但术前病情或合并症常可能影响这部分患者的术后生存。  相似文献   
29.
目的了解肝移植术后肝动脉血栓(HAT)的处理方法及预后。方法收集2004年至2010年在北京佑安医院肝移植中心施行的427例肝移植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HAT的临床处理方法及预后情况。结果 427例肝移植患者中,共发生HAT5例(1.2%),发生时间为4~91d(中位时间28d)。经尿激酶介入溶栓、血栓取出、肝动脉重建、再次肝移植及高压氧等治疗后,5例患者中死亡3例。移植物存活时间为8~690d(中位时间298d),患者存活时间为13~1005d(中位时间298d)。结论肝移植术后HAT发生率较低,但预后极差。一旦确诊及时采用尿激酶介入溶栓、血栓取出、肝动脉重建、再次肝移植及高压氧等治疗,以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盆腔肿瘤患者精确放疗真空袋体位固定技术的优缺点,寻找改善方法。方法将48例盆腔肿瘤患者分成A、B两组,A组患者采用原有真空袋体位固定;B组采用改良加长缩窄真空袋体位固定,CT定位后在直线加速器机器上做精确放疗,应用锥形束CT(CBCT)观察重复性结果。结果两组三个方向的摆位误差比较:左右X轴方向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头脚Y轴和腹背Z轴方向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过改良加长缩窄的真空袋体位固定技术可以明显改善盆腔肿瘤的体位固定精度,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可以进一步减小患者的计划靶区(PTV)范围,减少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