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9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偏头痛大鼠模型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16只。正常对照组不作处理,模型组采用皮下注射硝酸甘油法制作大鼠偏头痛模型,阴性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及Western blot,分别观察各组大鼠硬脑膜、三叉神经节及三叉神经颈复合体MMP-9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MMP-9在各组大鼠中均有不同程度表达,模型组中MMP-9表达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MMP-9在偏头痛大鼠模型中表达增强,其可能在偏头痛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血管性偏头痛35例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2007年2月至2007年8月收治35例病人中,男11例,女24例.年龄24~81岁,平均45岁.疼痛部位:额部4例,颞部12例,枕部24例,其中5例中同侧颞、枕部3例,双侧枕部2例.35例病人术前均行常规检查,头MRI检查排除颅内其他病变引起的头痛.偏头痛发作时均行局部封闭试验确定疼痛部位.颞部疼痛病人检查可见颞动脉隆起,搏动增强,压迫后头痛可减轻.额部或枕部疼痛者无明显搏动性,但眶上切迹或枕大神经出腱膜处均压痛明显.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44岁,2年前无明显诱因幻嗅,未予重视,近3个月右侧上下肢体轻瘫伴癫痫发作,癫痫呈大发作,意识丧失,四肢躯干伸位强直伴震颤,口内垂涎,尿失禁,每次持续2~3min,共发作3次。查体:神志清,精神差,反应迟钝,双眼球运动正常,双侧眼底视乳头水肿,右上下肢肌力Ⅳ级,肌张力增高,右膝腱反射亢进,右Babinshi征阳性。MRI示左丘脑外侧区T1WI短信号。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经皮微球囊压迫(PMC)技术治疗90岁以上超高龄三叉神经痛病人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PMC治疗6例90岁以上超高龄三叉神经痛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所有病人三叉神经痛均完全缓解.随访6~30个月,平均25个月;术后6个月因多系统功能衰竭死亡1例;术后9个月复发1例,但较术前减轻;未发生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 PMC技术是治疗90岁以上超高龄三叉神经痛的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时期及不同亚型偏头痛患者血清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水平变化,探讨其与偏头痛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偏头痛患者105例,随机分成偏头痛发作期组(A 组,n=47)和偏头痛发作间期组(B 组,n=58),再根据患者有无先兆症状进一步分成四个亚组,同时选取10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受试者血清PPARγ水平,采用SPSS系统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偏头痛患者发作期PPARγ水平明显低于发作间期及健康对照者(P<0.01);发作间期的 PPARγ水平与健康对照者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有先兆与无先兆发作期PPARγ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有先兆和无先兆发作间期PPARγ水平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偏头痛发作时血清PPARγ下调,其可能是偏头痛发病的潜在机制之一。有无先兆对PPARγ水平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1临床资料 患男性,34岁,干部。因腰部酸胀、双下肢无力1年半,加重3个月入院。患于1年半前受凉后出现腰背部酸胀不适,略感双下肢无力,自行治疗好转。2个月后双下肢行走100m时,需休息一会再行走,无发热及头痛,曾在多家医院诊治无效,并时轻时重。3个月前受凉、劳累后病情加重,行走20m需休息,咀嚼费力,只能进食软食物,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以多发性肌炎收住院。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三叉神经痛经皮球囊压迫术(percutaneous balloon compression,PBC)并发脑血管病的相关因素,以减少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辽宁省人民医院2000年12月至2010年12月期间采用PBC治疗三叉神经痛中并发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发生的原因。结果 在6 759例接受PBC治疗的三叉神经痛患者中,共有10例(0.15%)发生脑血管病,其中动静脉瘘2例;颅内出血5例:急性硬膜下出血2例,脑室出血伴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脑干少量出血1例;1例在术中穿刺时发生颈内动脉出血而暂时停止手术,2周后再次手术成功;脑梗死2例,均为脑血管病危险人群,治疗3周后病情均有改善,其中1例出院时遗留较严重肢体瘫痪。结论 PBC治疗三叉神经痛安全,脑血管病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手术操作和血压变化是发生脑血管病并发症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1对象与方法2007年10月~2008年6月,我们对25例临床确诊的顽固性枕大神经痛行显微神经减压术,其中男8例,女17例;年龄24~81岁,平均52岁。疼痛部位均为枕部,其中双侧枕部3例。术前均行常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59岁。因言语欠清,右侧肢体无力2天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年。入院查体:右侧中枢性面舌瘫,右上肢肌力3级,右下肢肌力4级,右侧巴彬斯基征阳性。头颅CT示左基底节区脑梗塞。入院后在内科常规治疗的同时,用胞二磷胆碱500mg加入低分子右旋糖酐液500ml静滴,第1天静滴后患者出现烦躁、兴奋、语言混乱,给予镇治疗后症状缓解,第2天静滴该药后再次出现烦躁、言语混乱,且较前加重,并出现幻视。停用胞二磷胆碱,两天后上述症状消失,脑梗塞治疗好转出院。胞二磷胆碱是脑代谢激活剂,通过促进卵磷酸的合成…  相似文献   
20.
偏头痛是临床上常见多发病之一,已有许多实验证明偏头痛在发作前期脑血管收缩,头痛期脑血管扩张,但脑血管舒缩障碍的病理、生理尚不完全清楚,临床用药复杂,效果均不理想,并可反复发作,给病人带来很多工作和生活上的不便及痛苦,我们采用1%麻黄素滴鼻液对好例偏头痛患者进行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偏头痛病人现例,均为门诊确诊,年龄17~49岁,平均33.5岁,男9例,女34例,男女之比例1:3.8,中青年多见,45岁以下30例(70%),病程3个月~5年不等,按诊断标准将偏头痛分为普通型32例,典型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