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8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7篇
内科学   26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60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139篇
预防医学   52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58篇
中国医学   135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妇女更年期生理心理状况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更年期是妇女绝经前后卵巢功能衰退至消失而出现的以神经功能失调为主的证候群,中医又称“绝经前后诸证”。在这个阶段,患者会出现头痛、心悸、潮热、出汗等躯体化症状,同时伴有抑郁、焦虑、烦躁易怒等心理反应。随着现代社会来自各方面的竞争日益激烈,人们承受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压力越来越大,在更年期妇女身上的体现尤其明显,严重的影  相似文献   
12.
针刺结合中药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60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临床资料 1.1一般情况 本资料共观察120例患儿,按就诊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针药结合组60例,西药对照组60例.针药结合组60例中,男性49例,女性11例,男女比例为4.45:1;年龄最小者4岁3个月,最大者16岁,平均年龄为10.25岁;病程最短者15个月,最长者3年5个月,平均病程为1年11个月.对照组60例中,男性47例,女性13例,男女比例3.61:1;年龄最小者4岁,最大者17岁,平均年龄10.8岁;病程最短者14个月,最长者4年,平均病程为1年9个月.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病程方面无显著性差异,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1型糖尿病患儿的临床营养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型糖尿病40例患儿临床营养治疗效果。对比分析治疗前后血糖、尿糖与尿酮。结果:治疗后,患儿血糖水平降低,所有患儿尿糖、尿酮为阴性(-),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1型糖尿病患儿采用临床营养支持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目前儿童期最常见、诊断与治疗变化较大的神经发育障碍。儿童ADHD患病率较高,我国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患病率高达1.3%~13.4%,其中30%~50%的患者症状会延续至成年期,严重影响儿童的学业成就和社会功能[1]。研究发现,ADHD综合治疗效果最佳,近年来随着脑电生物反馈技术(NF)的不断发展和成熟,且因其有着操作简单、无副作用的特点,在ADHD的综合治疗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现对近年来EBF治疗ADHD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儿童及青少年时期最常见的神经发育和行为障碍,根据美国精神病学会(APA)制定的《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5版(DSM-V),其核心表现为与其年龄不相符的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及行为冲动,严重影响了患儿正常学习和日常生活。该病呈慢性过程,近半数以上患儿上述症状可经过干预后消失,但仍有约30%~50%的患儿症状会持续到成年,对患者及其家庭以及社会造成较大困扰,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对ADHD遗传学病因研究及药物干预情况进行综述,以期为促进ADHD的基础研究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他汀类药物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降血脂药物,大规模的临床研究结果证实,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但是除降血脂外,还具有抗炎、改善内皮细胞功能、调节细胞免疫、增加NO的生物活性及减少血管炎症的氧化应激反应等作用[1],近年来国外学者的研究结果显示,他汀类药物对脓毒血症有影响,可以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抑制炎症细胞的黏附,降低脓毒血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2].本研究旨在观察他汀类药物对老年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治疗和转归的影响,并观察其对M()DS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以探讨其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MODS的可能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7.
郭宁  李亚平 《陕西中医》2021,(7):983-封3
抽动障碍作为一种神经系统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能完全明确,随着患病率升高,人们对此病的关注也逐渐增多。相对于西药来说,中医治疗此病有着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的特点。目前阶段,中药依旧为主要临床治疗方法,可从疾病的不同角度辨证论治,而非药物疗法的发展,使得抽动障碍治疗逐渐多样化,为家长及患儿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文章通过总结抽动障碍治疗方面的文献,概述其进展。  相似文献   
18.
近年儿童多动症的中医药证治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对儿童多动症的研究历史并不长,本文复习近十年有关该病研究的文献,总结出中医就多动症的病因病机、证治分型、有效方药等的研究历程以及目前所取得的进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高危胃肠间质瘤(GIST)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6年2月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41例高危GIST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 结果男女比例为1.131,年龄构成以中老年为主,40岁以上人群构成比达90.87%(219/241)。原发部位以胃和小肠为主,胃50例(20.75%),小肠121例(50.21%)。首发症状以消化道症状为主,临床表现不典型。R0切除232例(96.27%),术后复发转移率为25.31%(61/241),1、3、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7.23%、86.56%和75.86%,无复发生存时间为(53.12±13.08)个月。肿瘤最大径(RR=4.780,95% CI:3.716~6.052)、核分裂像(RR=5.411,95% CI:2.195~7.119)是影响高危GIST 5年无复发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服用靶向药物是保护因素(RR=0.504,95% CI:0.288~0.8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高危GIST临床特征不明显,预后受核分裂像、肿瘤最大径和服用靶向药物影响。  相似文献   
20.
静脉血栓栓塞症可使血管完全或不完全阻塞而引起静脉回流障碍,导致相应的机体变化。骨肿瘤患者行手术治疗的血栓栓塞症风险较高,目前国内尚无防治共识可供借鉴。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肿瘤学组组织全国三十多位专家,参考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指南或共识,总结骨肿瘤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流行病学特点、风险因素、诊断流程及防治措施,形成本共识。该共识的实施有望提高国内相关医师对骨肿瘤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认识及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