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0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45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30篇
口腔科学   15篇
临床医学   148篇
内科学   38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38篇
特种医学   85篇
外科学   36篇
综合类   276篇
预防医学   68篇
药学   159篇
  4篇
中国医学   74篇
肿瘤学   3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恶性胸腔积液是肺癌晚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癌性胸水呈进行性加重,严重致呼吸困难,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心肺功能和生存期,是治疗中的难点。为积极有效地控制恶性胸水,尽快缓解症状,减轻病人痛苦,提高生存质量,临床常反复行胸膜腔穿刺术,每次抽水量不能过多,故需反复抽吸,  相似文献   
22.
目的了解我国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以来洛阳市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特征,为制定控制乙肝疫情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根据疫情网络数据和专题调查资料对2004-2010年洛阳市的乙肝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4-2010年累计报告乙肝病例73 078例,占洛阳市所有报告传染病的36.97%。年平均发病率为195.28/10万,发病年龄集中于15岁~55岁,占发病总数的84.58%;除20~和25~年龄组外,各年龄组发病均为男性高于女性;职业发病分布前3位的是农民(53.87%)、工人(11.65%)、学生(11.59%);高发县区主要为瀍河区(平均发病率415.59/10万)、吉利区(413.15/10万)和伊川县(220.41/10万)。病例分类中,急性乙肝6118例,占7.30%,慢性乙肝31326例,占37.43%,未分类乙肝46239例,占55.25%。结论2004-2010年洛阳市乙肝疫情处于高位波动状态,2004-2007年持续上升,从2007年到2010年逐渐下降,下降幅度低于上升幅度。对乙肝疫情上升贡献最大的是慢性乙肝和未分类乙肝病例,急性乙肝在7年报告中持续在较低报告水平,应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对乙肝的诊断分类水平,提高乙肝报告质量。  相似文献   
23.
目的:分析自由体位分娩在产科的护理应用效果。方法:本院将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60例产妇分组为A组、B组,各30例,A组予以传统护理,B组于A组基础上予以自由体位娩,并观察2组产妇的妊娠结局。结果:B组产妇的分娩方式优于A组,且产妇、新生儿并发症情况亦优于A组,P0.05。结论:自由体位分娩在产科的护理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4.
对医院噪声污染现状、对护理人员的危害及减噪措施等进行文献综述,医院噪声来源包括抢救仪器,警报及辅助设施噪声,人员交流声等;对护理人员的生理、心理及工作质量等均造成影响;其防治措施包括需定期维护抢救仪器设备,加强教育培训,制定"静音守则"及优化护理程序等,以期提高护理人员自我保护意识,优化医疗环境,降低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   
25.
目的 观察体外冲击波治疗跟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冲击波治疗仪治疗跟腱炎32例患者,观察患者治疗中及治疗后反应,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结果 所有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均于治疗后2周、3个月和6个月时随访.治疗后2周、3个月时VAS评分分别为(4.21±0.51)、( 2.96±0.45)分,明显低于治疗前的(6.18±0.9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0.01),治疗后6个月时,VAS评分优良率为90.6%(29/32).结论 采用体外冲击波治疗跟腱炎有较好的疗效,且相对安全,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脑卒中单元护理文书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品管圈活动对脑卒中单元护理文书的书写质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制定整改计划并实施,不定期检查病历的书写,持续改善脑卒中单元护理文书的书写质量。结果脑卒中单元护理文书的书写质量不断上升,规范率显著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有效减少了护理文书书写差错,使书写护理文书的缺陷率明显降低,从而提高了护理文书质量。  相似文献   
27.
目的:了解护士对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的认知,为进一步完善医院职业风险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基于卫生部颁发的《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自行设计编制包含职业接触潜在风险、优先控制等级等共11个维度30个条目的问卷,选取某县级医院832名临床护士为研究对象,按照1∶4比例抽样方法随机抽取208名进行调查。结果:护士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认知总得分为82. 64分,其中"职业接触的潜在风险""职业接触后应急措施"得分率最高,分别为99. 31%和99. 00%;"职业接触者的权利"得分正确率仅为44. 55%;"职业接触风险控制优先等级"得分正确率为47. 97%; 11个维度总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护士、护师、主管护师和副主任/主任护师11个维度得分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结论:护士职业接触的潜在风险、接触后应急处理措施知识掌握好,但职业接触者的权利以及职业接触风险控制知识有待进一步提升。应进一步加强护士职业接触法律和风险控制等级知识培训,提高护士维权意识和优先选择高效风险控制策略的能力,降低职业暴露,促进工作场所安全,保障护士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激励式心理干预在唇腭裂Ⅱ期修复术患儿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唇腭裂Ⅱ期修复术患儿随机分为二组,干预组30例,采用激励式心理干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心理护理。分别采集二组患者心理干预前、术中、术后第三天的心率,并观察二组患儿配合治疗程度,将数据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患者配合治疗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励式心理干预能有效的缓解唇腭裂Ⅱ期修复术患儿焦虑、恐惧、自卑的情绪,减轻患儿因不良情绪或剧烈哭闹影响手术效果的因素,保证手术顺利完成,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9.
目的研究簇集蛋白(CLU)、Nod样受体蛋白3(NLRP3)和趋化因子(FKN)联合检测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的预测作用。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3月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医院收治的180例糖尿病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成糖尿病组82例和ASCVD组98例,同时选择同期在本院体检的6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3组受试者血清CLU、NLRP3和FKN水平,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基于偏最大似然估计前进法logistic回归分析ASCVD发生的预测价值,应用ROC曲线评估不同评分系统单独及联合预测ASCVD发生的价值。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LU、FKN和NLRP3是影响ASCVD发生的危险因素(P<0.01)。ROC曲线分析表明,血清CLU单独预测最佳临界值为65.01 mg/L,敏感性为70.41%,特异性为66.20%,曲线下面积(AUC)为0.801(95%CI:0.750~0.852);血清FKN单独预测临界值为366.45 ng/L,敏感性为69.39%,特异性为65.49%,AUC为0.760(95%CI:0.707~0.812);NLRP3单独预测临界值为0.93,敏感性为60.20%,特异性为59.86%,AUC为0.631(95%CI:0.564~0.698);联合检测最佳截断值对应的敏感性、特异性和AUC分别为84.69%、69.72%和0.869(95%CI:0.831~0.907);联合预测的敏感性和AUC均明显高于单独预测。结论血清CLU、NLRP3和FKN单独和联合诊断可应用于预测ASCVD,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并推广。  相似文献   
30.
目的:利用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3D⁃ASL)评估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脑血流灌注的变化,并进一步分析脑血流灌注改变与OSAHS疾病严重程度及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这项前瞻性研究对26例中重度OSAHS患者和26例正常对照组采用GE SIGNA Pioneer 3.0 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进行3D⁃ASL扫描,并通过勾画感兴趣区(ROI)对脑灰、白质区进行脑血流量(CBF)的测量,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对2组各脑区CBF值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存在差异的脑区CBF值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进行双变量相关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中重度OSAHS患者双侧顶叶白质、右侧尾状核头、左侧壳核、左侧海马局部CBF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右侧尾状核头(r_(s)=0.554、0.419,P<0.05)、左侧壳核(r_(s)=0.52、0.405,P<0.05)、左侧海马(r_(s)=0.679、0.396,P<0.05)的CBF值与MoCA、MMSE评分呈正相关,双侧顶叶白质(r_(s)=-0.590、-0.538,P<0.05)、右侧尾状核头(r=-0.491,P<0.05)、左侧壳核(r=-0.491,P<0.05)的CBF值与AHI均呈负相关。结论:3D⁃ASL可以灵敏地发现OSAHS患者脑血流灌注的改变,对解释OSAHS患者后期发生认知功能障碍提供了客观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