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5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55篇
预防医学   46篇
药学   24篇
中国医学   29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31.
32.
目的 研究并分析18F-氟脱氧葡萄糖(FDG)PET/MRI中棕色脂肪组织(BAT)摄取的影像学表现和规律。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20年1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18F-FDG PET/MRI检查的1 529名受检者的影像学资料和临床资料,其中男性836名、女性693名,年龄14~93(53.6±13.2)岁;BAT摄取18F-FDG阳性者31名,其中男性13名、女性18名,年龄16~61(33.3±11.6)岁。分析BAT摄取18F-FDG的PET/MRI影像学表现,选取18F-FDG摄取增高部位[以周围肌肉组织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为临界值],采用三维勾画法勾画感兴趣区,计算SUVmax和平均标准化摄取值(SUVmean)。SUVmax和SUVmean与性别及摄取部位数目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与年龄、体重指数(BMI)、检查当日平均气温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组间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 (1)BAT摄取18F-FDG阳性者的PET/MRI图像表现为颈部、锁骨上区、纵隔、脊柱两旁及肾上区等部位呈对称性分布的片状、结节状及串珠状的18F-FDG高摄取灶,MRI图像的T1加权成像(WI)、T2WI均呈高信号,频率衰减反转恢复序列呈低信号,弥散加权成像未见高信号。(2)BAT摄取多发生于寒冷的季节,男性和女性BAT摄取18F-FDG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7,P=0.15);BAT摄取18F-FDG阳性者的年龄、BMI和检查当日气温均明显低于阴性者[(33.3±11.7)岁对( 54.1±13.5)岁、(21.89±2.79) kg/m2对(24.01±3.26) kg/m2、(7.5±6.5)℃对(16.5±11.9)℃],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03、?5.15、?8.97,均P<0.001)。(3)BAT摄取的SUVmax和SUVmean均与年龄、BMI呈负相关(r=?0.45~?0.36,均P<0.05),与摄取BAT部位数量呈正相关(r=0.61、0.59,均P<0.001),与性别和检查当日平均气温均无明显相关性(r=0.01~0.29,均P>0.05)。 结论 在18F-FDG PET/MRI显像中,BAT摄取存在特定的影像学表现和规律性,大多发生在寒冷的季节,年轻、偏瘦者较易出现。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基于PET/MRI影像联合脑功能分析在检出癫痫患者致痫灶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110例癫痫患者,均进行头颅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检查前注射脱氧葡萄糖(FDG)休息30 min后行PET,再行MRI,并进行视频脑电图(VEEG)检查。对PET/MRI影像结果采用视觉分析、半定量分析及脑功能分析判断可能病灶,以术后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PET/MRI影像及脑功能分析在检出癫痫患者致痫灶的诊断价值。结果 以术后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结果显示,110例癫痫患者病理结果为脑皮质发育不良60.00%(66/110)、海马硬化34.55%(38/110)、节细胞胶质瘤5.45%(6/110)。致痫灶定位于额叶8.18%(9/110)、枕叶9.09%(10/110)、颞叶82.73%(91/110)。110例癫痫患者PET/MRI显像视觉分析与软件定量分析结果显示,69例(62.73%)患者PET/MRI视觉分析与软件定量分析结果一致;31例(28.18%)患者PET/MRI显像结果为阴性,其中包括疑似病灶...  相似文献   
34.
卵巢储备功能下降(DOR)导致的不孕主要是因为内分泌紊乱,表现为40岁前促卵泡生成素(FSH)上升,窦卵泡计数(AFC)下降,妊娠率5%,流产率 75%。中药及针灸治疗可以改善DOR患者的FSH及窦卵泡数量,提高妊娠率,降低流产率。虽然试管婴儿即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IVF-ET)作为辅助生殖技术为广大不孕女性带来希望,但成功率仍不是很理想,并且反复促排卵及胚胎移植会过度刺激卵巢而出现竭泽而渔现象,导致卵巢储备功能急剧下降。通过对一例应用中医补肾宣郁法配合指针疗法治疗反复IVF三次失败后导致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患者成功妊娠的病例进行分析,提出中医药及针灸干预在IVF辅助生育技术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35.
[目的]系统评价中医药治疗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全面检索从建库至今发表的国内及国外文献库关于中医药治疗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运用偏倚风险测量工具对纳入文献的质量进行评价。应用RevMan 5.1统计软件对纳入文献的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8项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分为中药对照西药激素及中药联合西药激素对照西药激素两个组别分别进行研究。同时采用辨证论治进行亚组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药联合西药激素在降低促卵泡生成激素(FSH)、改善中医证候疗效方面效果显著优于西药激素;在降低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升高抗苗勒管激素(AMH)方面,中药联合西药激素与西药激素的效果,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联合西药激素在改善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当然,本研究纳入文献的质量较低,因此,需要大量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予以验证,提高其科学性及客观性。  相似文献   
36.
[目的]观察补肾宣郁方益经滋癸饮治疗肾虚肝郁型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中、西医诊断符合肾虚肝郁型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分别给予益经滋癸饮颗粒剂及坤宝丸治疗,嘱患者自月经期第5天开始服用,早晚各服1次,持续3个月为1个疗程,月经期停药。观察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症状积分变化,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FSH、LH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或P0.01),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血清E2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FSH、LH、E2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评价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宣郁型方药益经滋癸饮在治疗肾虚肝郁型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方面优于中成药坤宝丸。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北京地区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OR)患者的证候学分布规律。方法以北京地区160例DOR患者为研究对像,结合文献回顾性调查、前瞻性横断面调査两种调查方式,运用SAS软件的Proc LCA模块,借助潜变量类别分析技术,探索建立卵巢储备功能减退中医证候潜类别模型,对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进行研究。结果 160例DOR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为肝郁肾虚证117例(73.1%)、肾阳虚证35例(21.9%)、肝肾阴虚证8例(5%)。结论 DOR中医证候的潜类别变量模型均与肾的关系密切,符合临床证候表现。  相似文献   
38.
围绝经期综合征为临床常见病,在中医学里属于"经断前后诸症"、"绝经前后诸症"、"百合病"、"郁证"、"脏躁"等范畴。传统中医对经断前后诸证的认识多根据"肾主生殖"、"经水出诸肾"等理论,认为经断前后,肾气渐衰,天癸渐竭,冲任二脉逐渐亏虚,精血不足,脏腑失于濡养,易引起机体阴阳失衡,从而导致本病发生。笔者根据导师李云波老师临床经验及文献研究整理从调和五脏的观点出发围绕机、证、法、药来探讨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路径选择。依据五脏阴阳不调的病机,提出通过五行制化理论来调理五脏的治法,为临床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9.
医院技术管理系统在医院调控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介绍了“医院技术管理系统”的开发及运行环境、数据结构、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在医院调控中的应用价值等。  相似文献   
40.
妊娠纹是一种萎缩性条索状的皮肤改变,主要发生于腹部皮肤,有些人在胸部、腹部、臀部和大腿部位也会生长. 妊娠纹的形态随时期变化 妊娠纹形成的主要原因与妊娠期女性内分泌的改变有关.受激素的影响,妊娠期女性的皮内弹力(纤维)减弱、脆性增加,皮下毛细血管及静脉壁变薄、扩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