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对云南地区习用的藁本品种进行考证。方法:文献调研,实地考察。对文献中记地匠“藁本”进行比较分析,在云南几个主产区、集散地进行实地考察,结合生药鉴定做出评价。结果:通过研究,发现云南地区用的藁本是黄蒿本和黑藁本两个品种,黄藁本的基源是伞形科滇芹属植物滇芹Sinodielsia yunnanensis Wolff和藁本属植物丽江藁本Ligusticum delavayi Franch.,黑藁本的其源是伞形科藁本属植物蕨叶藁本L.pteridophyllum Franch,。结论为现代研究及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雪山芪He dysaram sikkimense Benth.ex Baker.var.rigidum Hand、-Mass.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反复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雪山芪干燥根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根据波谱分析和理化数据,鉴定出其中8个化合物分别为:羽扇豆醇(lupeol,1)、4′-羟基-7-甲氧基异黄酮(isoformononetein,Ⅱ)、4′-羟基-6,7-二甲氧基异黄酮(3-[4-hydroxyphenyl-6,7-dimetoxy-4H-1-benzopyran-4-one],Ⅲ)、熊果酸(ursolic acid,Ⅳ)、山嵛酸-α-单甘油酯(docosanooic acid-2,3-d.hydroxypropyl ester,Ⅴ)、二十四烷酸(lignoceric acid,Ⅵ)、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Ⅶ)及蔗糖。结论 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3.
从有毒植物中开发新药的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有毒植物很难一般概略地定义为对人和其他动物等产生有害作用的植物。一般不将能产生毒素的细菌和藻类考虑在内 ,在实际应用中常指有毒陆生高等植物和毒蕈 [1 ] 。有毒植物和中草药的范围是交叉的 ,我们所谈的有毒植物主要是指安全范围小及有明显中毒作用的植物 ,当然包括易引起中毒反应的中草药 ,不包括大量食入才引起中毒的植物。而从开发新药源的角度来看 ,我们强调尚未发现药用、只有中毒报道的植物及可作为药用植物的中毒成分的开发。《本草纲目》记载有 15 0余种有毒植物 ;《全国中草药汇编》记载我国有 5 4 8种 ;根据 1970~ 1978… 相似文献
14.
我院1987年12月至1990年12月共收治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20例,全部治愈。现报告如下。本组中男性8例,女性12例。年龄14至35岁13例,~65岁7例。均为口服中毒。其中服溴氰菊酯(2. 5%)30m14例,~50ml7例,~80ml3例,150ml 1例;速灭菊酯(20%)20ml,50ml不详各1例。百树菊酯(浓度不详)40ml,不详各1例。服毒至抢救时间:30分钟2例,1小 相似文献
15.
黑藁本(蕨叶藁本Ligusticum pteridophyllum Franch.)是云南地区长期习用的藁本地方品种之一。为客观地评价黑藁本作为藁本使用的合理性,并进一步评价云南地区长期习用的藁本地方品种及开发云南省中药资源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我们对黑藁本的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方法对黑藁本、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检测出45种成分,并鉴定出30种,主要成分为肉豆蔻醚(83.95%)、芹菜脑(7.64%)、榄香脂素(1.73%)、芳樟醇(0.50%)。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研究黄亮橐吾根和根茎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Sephadex L H- 2 0柱色谱分离等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黄亮橐吾的根和根茎中分离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泽兰素(euparin, )、6 -甲氧基泽兰素(6 - methoxy- euparin, )、2 -羟基- 4 ,5 -二甲氧基苯甲醛(4,5 -dimethoxy- 2 - hydroxybenzaldehyde, )、2 -乙酰- 5 ,6 -二甲氧基苯并呋喃(2 - acetyl- 5 ,6 - dimethyoxybenzofuran, )、对羟基苯乙酮(4- hydroxyacetophenone, )、2 - isopropenyl- 5 ,6 - dim ethoxy- 2 ,3- hydrocum aran( )、8β- hydroxy- 7(11) - erem ophilen- 12 ,8α- olide ( )、羽扇豆醇(lupeol, )。结论 8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黄亮橐吾中分离得到。主要成分为苯并呋喃类化合物,特别是化合物 和 是两个重要的成分,具有杀虫和昆虫拒食活性,这和黄亮橐吾民间用于驱虫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香茶菜免疫活性成分的筛选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以药理评价为导向,分离香茶菜中具有免疫活性的部位.方法:以有丝分裂原伴刀豆蛋白A(ConA)活化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采用噻唑盐(MTT)实验方法,体外检测香茶菜提取物对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筛选具有免疫活性的有效部位.结果:香茶菜具有免疫增强作用的部位是FA、FC;而FB和FD则在不同浓度下有增强与抑制的不同作用.从FB中进一步分离得到的FB-1和FB-2以免疫增强作用为主,而FB-3和FB-4则以免疫抑制作用为主.结论:香茶菜中含有免疫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蓝萼甲素对小鼠脾细胞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Cytometric Bead Array (CBA)法检测蓝萼甲素对小鼠脾细胞Th1/Th2型5种细胞因子(IL-2,IFN-γ,TNF-α,IL-4,IL-5)水平的影响。结果:蓝萼甲素对ConA诱导的Th1细胞来源的细胞因子(IL-2,IFN-γ,TNF-α) 和Th2细胞来源的细胞因子(IL-4,IL-5)的产生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蓝萼甲素对Th1细胞来源的细胞因子的抑制作用要强于Th2细胞来源的;对未经ConA活化的小鼠脾细胞,蓝萼甲素对IL-2,IFN-γ和TNF-α的产生有抑制作用,而对IL-4,IL-5则有促进作用。结论:蓝萼甲素的免疫抑制作用可能与其对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