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4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50篇
综合类   13篇
药学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iency and safety of instrumentation to treat spinal tu-berculosis. Methods Fifty-one patients of spinal tuberculosis were treated with one-stage or two-stage de-hridement, strut autografting, and anterior or posterior instrumentation with screw rod system, combined with one-year triple agents postoperative antituberculous chemotherapy from April 1985 to May 2005. There were 6 in cervical spine, 19 in thoracic spine, 16 in thoracolumbar spine and 10 in lumbosacral spine. The level of the lesion were 6 cases for single vertebrae, 30 for two vertebrae, 11 for three vertebrae and 4 for more than four vertebrae. All patients were given triple agents antituberculous chemotherapy at least two weeks before operation. The operative procedures included cervical anterior approaches in 6 cases for debridement, fusion and plate-screw fixation, upper lateral transthoracic procedures for debridement, fusion and screw rod fixation in 11, posterior debridement, fusion and transpedicular screw system fixation in 6, two-stage anterior and posterior operation in 18 cases. The instrumentation included 6 Luque, 3 Z-plate, 8 TSRH, 5 Ventrofix, 4 Kenada, 5 Moss-Miami, 6 Isola, 3 CDH, 2 Caspaz, 2 C-D, 1 Zielke, 1 Dick, 1 Oriell, 1 Ozion, 1 Zephir, 1 Tenor, and 1 USS. Results 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prospectively for 3.2 to 23.5 years postoperatively. The back pain was obviously relieved postoperatively. Patients with neurological function deficiency im-proved. The solid fusion was achieved in all patients, except one patient due to tuberculosis recurrence. The major complication included one sinus formation and one case with temporary deterioration of neurological function, recovered with appropriate treatment. Average preoperative kyphosis angle was 34.17°, and that was 10.45° immediately after surgery. There was a 3.2° loss of kyphosis correction during follow-up period. Con-clusion Spinal tuberculosis treated with instrumentation is effective and safe.  相似文献   
52.
目的:比较颈椎后路单、双开门手术后的三维稳定性及抗疲劳性,为临床术式选择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新鲜成人颈椎标本12例,模拟后路单、双开门椎管扩大术式,随机分2组,每组6例,A组行单开门,椎板开口间距为5mm;B组行双开门,棘突开口间距为5mm。标本进行生物力学测试,获得三维稳定性和抗疲劳性数据。统计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单开门术式组手术前、后与双开门术式组手术前、后颈椎的活动范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单、双开门术式在疲劳测试前后各个方向的运动范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颈椎后路单、双开门术式的三维稳定性及抗疲劳性无差异,临床上可根据术者的熟练程度选择。  相似文献   
53.
背景:脊柱畸形不仅影响青少年的外观,还会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但关于马方综合征脊柱侧凸(MSS)畸形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的文献报道并不多。目的:分析接受矫形手术的MSS患者术前SRS-22问卷和SF-36问卷中的心理健康评分情况,并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进行比较。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9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8例MSS患者的SRS-22问卷及SF-36问卷结果,其中男7例,女21例;术时年龄11~19岁,平均14.8岁。选取同期收治的56例AIS患者的资料进行配比,男7例,女49例;年龄11~17岁,平均14.3岁。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参数、SRS-22问卷和SF-36问卷中的心理健康评分的差异。结果:MSS组与AIS组患者SRS-22问卷心理健康平均得分分别为3.6±0.5和3.8±0.6,总得分分别为17.8±2.7和19.2±3.0。MSS组与AIS组患者SF-36心理健康最终得分分别为66.3±11.4和71.9±10.3。上述SRS-22问卷及SF-36问卷心理健康得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得分差异主要来自于SRS-22问卷的Q20和SF-36问卷的Q9.8,其他问题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SS组患者的上述心理健康评分与患者年龄、身高、体重指数、术前剃刀背高度、主弯冠状面Cobb角、顶椎偏距、术前冠状面躯干平衡情况、术前双肩及骨盆失平衡情况和矢状面胸后凸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手术治疗的MSS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评分低于AIS患者,这种差异主要来源于问卷中有关愉快感受方面。MSS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评分与患者侧凸的临床及影像学参数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54.
  目的  分析脊柱外科非计划再次手术的原因, 为提高脊柱外科医疗服务质量提供客观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2月至2013年7月脊柱外科住院行非计划再次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 对造成非计划再次手术的原因、患者术后转归、平均住院日和住院患者满意度进行分析。  结果  共22例脊柱外科患者行非计划再次手术, 其中8例患者手术原因为螺钉位置欠佳, 6例患者发生伤口愈合不良, 7例患者出现术后肢体感觉和力量异常。通过调整螺钉位置、伤口清创和椎管探查、减压等手术方式可使患者获得相对较好的预后, 但所涉及患者的平均住院日较同期未发生非计划再次手术的脊柱外科患者延长(25.6 d比12.5 d), 住院患者满意度降低(85.2分比97.7分)。  结论  加强对非计划再次手术的监管非常重要。对单个学科非计划再次手术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 有利于提高该学科整体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55.
同种异体与自体骨移植治疗脊柱侧凸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骨移植在脊柱侧凸后路融合术中的使用效果。方法自1995年3月~2000年3月,前瞻性对60例脊柱侧凸患者行同种异体骨或自体骨移植后路矫形融合术,男19例,女41例。将其随机分为A组(30例)单纯使用同种异体骨移植和B组(30例)采用自体髂骨移植。A组中先天性脊柱侧凸16例、特发性脊柱侧凸12例、神经纤维瘤病和马凡氏综合征各1例。手术时平均年龄14.5岁(6~32岁),术前胸弯平均86.6°(47°~116°),平均融合节段8个(4~10个)。B组中先天性脊柱侧凸15例、特发性脊柱侧凸9例、神经纤维瘤病5例、马凡氏综合征1例。手术时平均年龄13.7岁(11~21岁),术前胸弯平均77.8°(42°~101°),平均融合节段7个(5~10个)。对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失血量、并发症、矫形丢失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随访2~6年,平均4年5个月。与B组相比,A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失血量大大减少。最终随访时,A组平均Cobb角为44°(31°~73°),平均丢失8°;B组平均Cobb角为41°(24°~68°),平均丢失6°。A组和B组中分别有3例和2例患者出现了假关节。A组有1例患者出现伤口浅表感染。在平均矫形丢失和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但B组中有6例出现了供骨部位疼痛。结论在脊柱后路融合术中,尤其需要大量骨移植  相似文献   
56.
脊柱侧凸后路矫形融合术术后感染的治疗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评价清创术后置管冲洗、负压吸引及一期关闭伤口对脊柱侧凸后路矫形融合术术后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1984年2月~1997年10月924例行脊柱后路矫形融合术的脊柱侧凸病例,发现感染15例,男5例,女10例,年龄11~32岁,平均17.5岁;特发性脊柱侧凸7例,先天性脊柱侧凸8例;内固定系统包括Harrington Luque3例,Harrington8例,CD4例。结果7例诊断为术后早期感染,平均发现时间为术后15d,清创术后除2例内固定物取出外,其余5例均予保留。8例迟发感染,平均发现时间为术后5.5个月,所有病例均予彻底清创,4例内固定物完全取出(其中1例因并发呼吸功能衰竭死亡),2例内固定物部分取出,2例保留。所有病例清创术后均置管持续冲洗及负压吸引,一期关闭伤口。平均置管冲洗2.8周,清创术后静脉使用抗生素19d。14例患者平均随访3.5年,未见感染复发。结论清创术后置管冲洗、负压吸引及一期关闭伤口,是治疗脊柱侧凸后路矫形融合术术后感染的有效方法。保留植入物,对多数病例并不影响对感染的控制。  相似文献   
57.
目的 通过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侧凸顶椎椎间盘软骨终板进行蛋白质组学鉴定,尝试寻找诱发或加重椎间盘不均衡发育的分子因素.方法 经一期前路脊柱侧凸矫形术获取6例AIS患者主弯顶椎椎间盘的软骨终板组织,提取蛋白组织,用Brad-ford法对所获取蛋白质样品进行浓度测定;通过SDS-聚丙烯酰胺凝胶蛋白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对蛋白质总量和分子量范围进行初步鉴定;最后用鸟枪法蛋白质组鉴定技术比较凸、凹侧所含蛋白成分的异同,分析蛋白的种类和功能.结果 Bradford法测量软骨组织中获得的平均蛋白质浓度为3.02 mg/ml;SDS-PAGE显示顶椎凸侧终板软骨内所含蛋白质的种类明显多于凹侧;从凸侧软骨终板中鉴定出103种蛋白质,凹侧软骨终板内鉴定出55种蛋白质,其中凸侧特有蛋白58种,凹侧特有蛋白10种.结论 对AIS患者侧凸顶椎软骨终板蛋白质进行分类研究后表明侧凸顶椎软骨终板凸、凹两侧的特有蛋白与脊柱侧凸顶椎椎间盘的不对称发育存在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58.
背景:脊柱畸形患者可合并有肾脏超声结果异常,但目前文献中缺乏先天性脊柱侧凸(congenital scoliosis,CS)患者肾脏超声的研究.目的:分析CS患者的肾脏超声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手术治疗的CS患者的肾脏超声结果.结果:共纳入321例患者,男155例,女166例;...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探讨腰骶段半椎体手术治疗策略。  方法  本科2001年1月至2010年1月共收治了877例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 其中腰骶段半椎体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凸8例。通过术前、术后及随访时X线片, 对这8例患者的半椎体特点、手术方式、侧凸冠状面Cobb角、矢状面Cobb角、躯干偏移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完全分节型半椎体5例, 部分分节型半椎体3例。一期前后路半椎体切除1例, 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7例。手术出血量200~2300 ml, 平均692 ml; 手术时间平均6.5 h。短节段固定6例, 长节段固定2例。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腰骶弯冠状面Cobb角分别平均为33.1°、9.8°和14.0°, 术后即刻矫正率为70.4%, 最终矫形率为57.7%;手术前后和末次随访时近端腰弯冠状面Cobb角分别平均为32.5°、12.6°和14.2°, 术后即刻矫正率为61.2%, 最终矫形率为56.3%。术前4例患者有冠状面躯干失平衡。全部病例随访12~82个月, 平均30.9个月。并发症包括伤口裂开1例, 椎弓根螺钉位置不良2例, 一过性神经根损伤1例, 其中1例行翻修手术。最终随访时7例患者冠状面躯干偏移改善, 1例患者发生冠状面躯干失平衡加重, 无矢状面失平衡发生。  结论  腰骶段半椎体畸形可引起明显的冠状面躯干失平衡, 应及早手术治疗。早期病例往往畸形较轻, 可采用半椎体切除+短节段固定融合术。如果畸形较重或代偿弯较明显则需要延长融合范围。  相似文献   
60.
"临床病理讨论"(clinical-pathological conference,CPC)是北京协和医院建院几十年坚持不断、难能可贵的传统学术活动,是发挥协和多学科综合优势协作诊治疑难复杂重症"临床特色"的重要体现。几十年持之以恒在全院范围内,开展对涉及多学科的疑难复杂重症病例进行讨论分析,总结经验教训,这种活动是提高临床诊治水平的基础。CPC一般分为以下几个部分:首先,由对患者进行诊治的相关科室对CPC患者生前所经历的多个科室的诊断治疗过程进行复习、重新审视和全面分析。在CPC讨论中各科室根据临床资料引经据典,从本学科专业角度对患者的诊断治疗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气氛热烈、发言踊跃,与会者可持以不同的学术观点进行针锋相对的辩论。第二,由病理科报告患者尸检结果,明确患病的疾病种类及患者的死亡原因。面对与临床有时并不完全一致的诊断,尸检报告的全面病理分析是对某种罕见及疑难复杂疾病的重新认识和思考,是对临床诊断思路正确与否的重新验证。最后,相关科室专家就病理确诊的某种罕见及疑难复杂疾病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评述,结合本例患者的救治过程总结成功的经验、分析教训,获得今后临床诊治同类疾病需要加以改进和提高的启示。CPC这种学术交流形式是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极其有效的途径,也是培养临床医生,尤其是年轻的临床医学工作者不可多得的、宝贵的学习机会。这正是协和人能够坚持至今,并十分珍惜的重要原因。CPC这种在临床实践中的学习总结,是临床医生提高分析思维能力、改进临床救治水平的最佳课堂;也是临床医学在实践中不断总结、进步、发展、提高的最佳范例;更是对患者将生命贡献给医学发展的最高崇敬。每次的协和CPC都是全院最受关注、参加人数最多的学术活动。近年来由于尸检数量的急剧下降,CPC的次数也在急剧减少。但是医务处仍组织了不少有价值的CPC;此外,还创新性地组织了依靠活体标本进行的CPC,为在新的社会情况下继续保持协和优良的学术传统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本期刊登的CPC即为此创新性范例,医务处孙阳处长专门撰文点评,介绍协和CPC学术活动的新模式和新方法。CPC是协和的传统和优势,CPC需要不断地发展和创新。本刊今后将继续组织更多的具有指导意义和创新性的CPC,呈现在广大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