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1.
由于新生儿缺乏有效的语言沟通和行为配合能力,使得医生在临床实践中对新生儿的很多眼部疾病不能做到早期发现、正确评估及诊断治疗。早期、全面的新生儿眼病筛查是儿童视力保健乃至全社会防盲治盲的关键一步,这有利于医生在最佳的时间窗内对新生儿各类眼科疾病提供及时有效的干预措施,并对促进患儿的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在RetCam3广域数字成像系统支持下,新生儿眼病筛查已在很多医院广泛开展,但筛查主要集中在妇幼保健院,而有时治疗又需转诊至眼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眼科,往往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本综述通过对国内外新生儿眼病筛查模式及现状分析,希望在综合医院以单中心多学科合作的普筛模式下进一步提高新生儿眼病的筛查率,做到筛查、治疗无缝式衔接,以便及时干预,降低眼病致盲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一种保留假性翼状胬肉或粘连组织上皮,结合应用由眼表生物膜的固定装置制成的全结膜羊膜接触镜在重建眼表烧伤后睑球粘连性眼表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眼表烧伤致睑球粘连患者26例(26只眼),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3例(13眼),实验组手术方法:分离并保留粘连组织,使其成为以穹隆为基底的组织片,后徙并固定其于睑结膜面,成形睑结膜和穹隆结膜,或部分替代球结膜;处理巩膜表面,尽量保留表层巩膜组织创面行羊膜移植重建结膜囊。手术完毕利用眼表生物膜的固定装置制成的全结膜囊羊膜接触镜置于结膜囊内,并行临时性睑缘缝合术,根据病情需要更换羊膜。对照组则彻底清除眼表粘连组织后根据创面大小行羊膜移植术,术后结膜囊置入角膜接触镜。术后随访3个月~1年,观察结膜上皮化时间、印迹细胞学检测、眼表炎症情况、羊膜病理检查以及睑球粘连复发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平均上皮化时间为(13.2±4.7)d,对照组为(16.1±3.3)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印迹细胞学检测:术前粘连区域见大量炎症细胞,结膜杯状细胞缺失或伴有结膜鳞状上皮化生,术后重建区域可见少量结膜杯状细胞,但密度较正常低;术后3个月泪液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使用Pentacam三维前房分析仪和眼前段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AS-OCT)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对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患者眼前段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0年7月至12月于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眼科就诊的伴有白内障APACG的病例共39例(39眼).常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人工晶体(IOL)植入术.术前和术后3个月使用Pentacam和AS-OCT测量眼前段参数.结果 术后3个月,APACG患者眼压由术前(33.08±5.21)mm Hg降至(16.36±3.44)mm Hg(1mm Hg=0.133 kPa,t=20.644,P=0.000),中央前房深度由(1.79±0.20)mm增至(3.41±0.38) mm (t=36.191,P=0.000),周边前房深度由(0.82±0.12) mm加深至(1.81 ±0.20) mm (t=40.732,P=0.000),前房容积自(74.10±9.94) mm增加至(149.72± 17.12) mm (t=54.921,P=0.000),下方前房角自(24.03±3.50).加宽至( 43.29±3.92).(t=55.489,P=0.000),鼻侧前房角自(23.02±2.96)°加宽至(42.36±4.61).(t=43.291,P=0.000),上方前房角自(21.62±3.04).加宽至(39.66±3.53).( t=43.511,P=0.000),颞侧前房角自(22.88±2.87).加宽至(41.21±3.81).(t=44.930,P=0.000).瞳孔直径由术前(3.06±1.32)mm缩小至术后的(3.00±1.21)mm,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77,P=0.247).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可改善APACG患者眼前段结构的狭窄.Pentacam和AS-OCT可简便快捷和非接触地观察眼前段,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α1抗胰蛋白酶(alpha-1 antitrypsin,AAT)抑制角膜碱烧伤新生血管的效应和可能机制。方法2018年1月~2018年6月应用NaOH构建小鼠碱烧伤模型,应用AAT制备的滴眼液干预碱烧伤模型。通过眼前段照相、CD31角膜铺片免疫荧光观察AAT对角膜碱烧伤模型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H&E切片观察角膜组织中炎症细胞浸润的情况。RT-PCR检测炎症血管因子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裂隙灯眼前段照相发现AAT明显抑制小鼠碱烧伤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造模后7d、14d新生血管增生的面积较对照组减少24.6%、3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1角膜组织免疫铺片检测取得相近的实验结果,7d、14d新生血管密度较对照组降低8.2%、15.1%。HE切片也提示AAT明显抑制了角膜组织中炎症细胞的浸润,造模14d对照组、实验组炎症细胞浸润个数为231.4±80.7、113.5±56.1,二者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RT-PCR检测发现AAT下调角膜组织β-FGF,CCL2,IL-6,MMP9等血管炎症因子的mRNA表达水平。结论AAT可能通过抑制角膜组织的免疫炎症发挥抑制新生血管的作用,AAT应用治疗角膜化学性烧伤疾病具有广阔的临床使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应用眼表生物膜固定装置固定羊膜在治疗早期眼表化学性烧伤中的可行性,并初步观察其在促进眼表稳定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2例(27眼)Ⅱ-Ⅳ级眼表化学性烧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为10例(13眼)采取眼表生物膜固定装置将羊膜固定于眼表面,根据病情需要定期更换羊膜,对照组为12例(14眼)行常规羊膜遮盖术眼表化学伤患者。从手术时间、羊膜下积液发生率、结膜肉芽组织形成发生率、睑球粘连的发生率及眼表组织上皮化时间进行观察比较,观察患眼眼表组织稳定性及出现各种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实验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6.5±5.2)min,术后未出现羊膜下积液(0/13),未出现结膜表面肉芽组织形成(0/13),睑球粘连的发生率为23.1%(2/13),眼表组织上皮化时间为(27.2±15.6)d;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49.7±15.8)min,术后羊膜下积液发生率为21.4%(3/14),结膜表面肉芽组织形成发生率21.4%(3/14),睑球粘连的发生率为57.1%(8/14),眼表组织上皮化时间为(42.5±18.5)d,两组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有2例(3眼)出现睑内翻倒睫,1例(2眼)因角膜进行性融解穿孔而接受角膜移植手术,对照组有5例(5眼)出现睑内翻倒睫,有2例(3眼)因角膜进行性融解穿孔接受角膜移植手术。结论 与常规羊膜遮盖术比较,采取眼表生物膜固定装置固定羊膜,具有操作简便、无损伤,治疗死角小,可以根据情况及时更换羊膜等优点,可达到尽快恢复眼表血液供应、角结膜上皮化,形成较稳定眼表面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Keratograph眼表综合分析仪检查不同年龄组患者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后泪膜的变化.方法:选择性收集2014-07/2015-06在中山市人民医院行飞秒激光制瓣LASIK的患者75例150眼,要求30岁以下、30~ 40岁、40岁以上患者各选取25例50眼.检查术前,并随访术后1wk,1、2、3mo时患者的Keratograph眼表综合分析仪检查的泪膜破裂时间(tear break-up time,BUT)、泪河高度(tear meniscus height,TMH),并应用McMonnies干眼病史问卷调查表(McMonnies Questionnaire,MQ)评估干眼症状得分.结果:三组患者术前干眼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为<30岁组最低,40岁以上组最高.术后1wk,三组干眼症状评分均较术前明显上升,随后均逐渐下降.其中,30岁以下、30~40岁组在术后2mo评分下降至术前水平,40岁以上组在术后3 mo下降到术前水平.三组患者术前和术后各时点BUT和TM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指标均为<30岁组最高,40岁以上组最低.术后1wk,三组患者两指标均较术前明显下降,随后均逐渐上升.其中,30岁以下、30~ 40岁组在术后3mo BUT回升至术前水平,而40岁以上组未回升到术前水平;30岁以下的TMH在术后2mo即回升到与基线没有统计学差异,3()~40岁组、40岁以上组的TMH在术后3mo回升到与基线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可影响干眼症状和泪膜的稳定性,影响程度随术后时间逐渐减弱,年龄越小的患者更快恢复至术前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对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chronic 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CPACG)患者眼前段参数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0年7月至12月于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眼科就诊的CPACG患者41例(41眼),常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前和术后3个月使用Pentacam和眼前段光学相干断层扫描(anterior segmentocular coherence tomography,AS-OCT)测量仪测量眼前段参数,包括中央前房深度、周边前房深度、前房容积、前房角和瞳孔直径等。结果 所有患者眼压由术前(33.15±5.10)mmHg(1kPa=7.5mmHg)降至术后3个月(16.32±3.36)mmHg,中央前房深度由(1.78±0.20)mm增至(3.40±0.37)mm,周边前房深度由(0.82±0.11)mm加深至(1.81±0.20)mm,前房容积由(74.20±9.76)mm3增加至(149.78±16.87)mm3;下方前房角由23.97°±3.43°加宽至43.29°±3.83°,鼻侧由22.85°±2.99°加宽至42.14°±4.60°,上方由21.54°±2.99°加宽至39.69°±3.46°,颞侧由22.81°±2.81°加宽至41.07°±3.77°,术前、术后各象限前房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瞳孔直径由术前(3.07±1.29)mm减至术后的(3.02±1.19)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47,P=0.258)。结论 Pentacam和AS-OCT对眼前段结构的观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可改善CPACG患者眼前段的狭窄。  相似文献   
18.
赵岐  李乃洋 《眼科》2011,20(2):90-94
目的 探讨瞳孔中心定位在多焦点人工晶状体(MFIOL)植入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设计 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研究对象 2009年7月至2010年11月于中山医院眼科中心就诊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56例(64眼).方法 根据是否使用瞳孔中心定位将入选病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定位组和对照组,每组32眼.定位组使用瞳孔中心定位,在散瞳前根据角膜反光点定位瞳孔中心,术中以中心定位点为参照连续环形撕囊,并使植入的MFIOL中心点与瞳孔中心定位点重合.两组患者常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多焦点人工晶状体(IQReSTOR+3.0 D,Alcon)植入术.术后随访3个月,检查LogMAR裸眼远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裸眼近视力和最佳矫正近视力.使用Pentacam三维眼前房测量系统采集术眼Scheimpflug图像,采用Image-pro plus 6.0图像分析得出MFIOL的倾斜度和偏心量.并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主要指标 视力,人工晶状体偏心值、倾斜度.结果 术后3个月,定位组的裸眼远视力(0.08±0.08)和裸眼近视力(0.08±0.10)均较对照组(0.13±0.08),(0.13±0.08)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93,P=0.025 ;1=2.102,P=0.040);定位组的最佳矫止远视力(-0.01±0.04)和最佳矫正近视力(-0.01±0.04)均与对照组(0.01±0.04),(0.01±0.04)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12,P=0.136;t=1.149,P=0.255).定位组的MFIOL水平偏心值(0.19±0.09 mm)和倾斜度(2.42±10.53)均较对照组(0.24±0.11 mm),(2.68±0.47)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10,X0.049;t= 2.043,P=0.045);定位组的垂直偏心值(0.18±0.07 mm)和倾斜度(2.32±0.53)均较对照组(0.22±0.09mm),(2.59±0.47)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21,N-0.048;t=2.166,P=0.034).定位组水平和垂直方向上IOL的偏心量和倾斜度均呈线性正相关(r=0.693,P=0.000;r=0.693,P=0.000);对照组水平和垂直方向上IOL的偏心量和倾斜度也均呈线性正相关(r=0.844,P=0.000;r=0.743,P=0.000).结论 瞳孔中心定位有助于保证MFIOL居中性植入和良好的术后视觉质量,并减少MFIOL术后倾斜和偏中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Opacity Lensmeter(OLM)和Pentacam测量的晶状体密度值以及视力与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年龄相关核性白内障患者81例(81眼),检查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logMAR)后,分别用OLM和Pentacam测量晶状体密度,分析OLM和Pentacam测量的晶状体密度值及BCVA与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OLM和Pentacam测量的晶状体密度值与BCVA(logMAR)均呈正相关关系,且Pentacam测量的晶状体密度值与BCVA(logMAR)相关性更高(Z=2.068,P<0.05)。结论 晶状体密度可以反映晶状体混浊程度及视力损害程度。Pentacam比OLM测量的晶状体密度值与BCVA损害程度的相关性更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飞秒激光矫正术( LASIK)与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posterior chamber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ICL)矫治高度近视后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02/2015-02在我院接受手术矫正的高度近视患者55例106眼,根据患者实施不同的手术矫正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的患者使用ICL植入术进行矫正治疗(27例53眼),对照组则使用LASIK治疗(28例53眼)。术后随访1a,分析两组患者的视觉质量、高阶像差与并发症症,并对其进行比较。结果:术后1a,观察组的裸眼视力( 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最佳矫正视力( 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 BCVA)、有效性指数、安全性指数分别为1.04±0.86(LogMAR)、0.97±0.19(LogMAR)、104.69±18.56、108.79±17.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78±0.11(LogMAR)、1.04±0.09(LogMAR)、93.78±15.65、100.71±11.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在明暗两种环境下的各个空间频率段的对比敏感度均高于对照组,其中在明环境下1.5、3、6、12c/d与暗环境下1.5、3、6、18c/d,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a观察组的球差和彗差均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叶草像差两组患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LASIK和ICL植入术都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视觉质量,但对于高度近视患者而言, ICL植入术的效果更显著,ICL植入术的安全性指数、有效性指数以及视觉质量均优于LASI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