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5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24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72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了解嫖客人群艾滋病(AIDS)相关行为与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状况。方法 2009年4-7月,对中国5个城市的部分社区嫖客进行调查,分析AIDS相关知识知晓率、异性性行为、同性性行为、吸毒行为、既往HIV检测情况,以及HIV、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HCV)实验室检测结果。结果此次在5个监测点社区共调查1842名嫖客,AIDS相关知识知晓率为61.3%,商业性行为中坚持使用安全套比例的中位数为33.1%,既往接受HIV检测并知道检测结果的比例为9.3%;HIV检出率的中位数为0(范围为0~0.3%),梅毒检出率中位数为1.5%,HCV抗体检出率中位数为0.8%。危险因素分析显示,嫖客中HCV的感染与注射吸毒史有关,P=0.001。结论 5个城市社区嫖客人群AIDS相关危险行为暴露风险较大,亟需进一步探讨社区嫖客流行病学调查和有效行为干预方法 。  相似文献   
62.
目的 了解中国6省(区)15~90岁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的艾滋病知识知晓、艾滋病相关行为及HIV感染等状况,分析其HIV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 根据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试行)操作手册的要求,汇总广西、广东、河南、四川、云南和江西6省(区)2009-2010年国家级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哨点监测数据.对上报数据进行“清洗”,剔除不合格数据后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省(区)共汇总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资料64 003份,15~49岁组55 220人,≥50岁组8783人(13.7%).两组人群的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69.6%vs.80.1%)、近3个月发生过商业性行为的比例(34.1%vs.36.6%)、近3个月发生过临时性行为的比例(18.7%vs.28.4%)、发生同性肛交性行为的比例(0.7%vs.1.4%)、最近一年做过HIV抗体检测的比例(14.3%vs.17.1%)均为≥50岁组低于15 ~ 49岁组.而≥50岁组HIV抗体阳性检出率高于15 ~49岁组(1.1%vs.0.7%).对≥50岁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固定性伴(OR=0.588,P=0.034)、发生过同性肛交性行为(OR=5.226,P=0.006)与HIV抗体阳性有关.结论 发生高危性行为(包括同性肛交性行为)是≥50岁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感染HIV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3.
中国中部地区两县既往有偿献血人群艾滋病回顾性队列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5,他引:11  
目的研究既往有偿采供血人群艾滋病感染者的发病死亡规律。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对178例确认的通过献血(浆)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的感染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利用Kaplan—Meier乘积极限法计算平均潜伏期和生存时间及其分布。结果HIV感染者的平均潜伏期为8.31年(95%CI:8.04~8.58)(Kaplan—Meier法)。感染后艾滋病总发病率为6.41/100人年。艾滋病发病后平均生存时间为9.90个月(95%CI:8.20~11.60)(Kaplan—Meier法)。结论研究发现既往有偿采供血人群HIV感染者的平均潜伏期短于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研究结果(9.5年);艾滋病发病率在感染后6年内均显著低于UNAIDS研究结果,第7年后高于UNAIDS结果。感染者发病后平均生存时间短于UNAIDS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64.
笔者采用UF-5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和尿干化学仪联机后,与显微镜镜检结合,对照发现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所测红细胞和管型假阳性率较高,而白细胞和上皮细胞假阳性率较低,而干化学白细胞和红细胞假阳性率较高。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5.
艾滋病的自然史是指在没有使用抗病毒药物的情况下,从感染艾滋病病毒(HIV)到艾滋病发病(即潜伏期)和死亡(HIV生存时间),以及艾滋病发病到死亡(艾滋病生存时间)的发展规律.自1981年发现HIV以来,世界各国的学者对艾滋病的自然史以及影响因素做了很多研究,为开展治疗、评价治疗效果、预测流行状况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66.
葛琳  李东民  李培龙  郭巍  崔岩 《疾病监测》2017,32(2):111-117
目的 分析2010-2015年中国艾滋病监测哨点8类人群的艾滋病病毒(HIV)、梅毒和丙型病毒性肝炎(HCV)感染状况和流行趋势,为艾滋病综合防治和科学干预提供信息和依据。方法 2010-2015年,在哨点监测期内以重复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吸毒者、暗娼、男男性行为者、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男性长途汽车司乘人员、孕产妇、青年学生和男性流动人口8类人群进行监测,通过问卷调查和血样采集收集调查对象社会人口学、行为学和血清学信息。结果 2010-2015年,吸毒者HIV抗体总阳性率从4.48%下降至2.96%,男男性行为者HIV抗体总阳性率从5.73%上升至7.98%,其他人群HIV抗体总阳性率整体水平均低于1.00%;吸毒者梅毒抗体总阳性率稳定在4.00%~5.00%之间,男男性行为者梅毒抗体总阳性率从8.61%下降至5.27%,暗娼梅毒抗体总阳性率稳定在2.00%~3.00%之间,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梅毒抗体总阳性率稳定在5.00%~6.00%之间,其他人群梅毒抗体总阳性率均低于1.00%;吸毒者HCV抗体总阳性率从41.81%下降至33.38%,男男性行为者、暗娼HCV抗体总阳性率稳定在0.60%~0.80%之间,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HCV抗体总阳性率稳定在0.70%~0.90%之间,其他人群HCV抗体总阳性率均低于0.50%。结论 男男性行为者和吸毒人群是HIV的主要流行人群,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和男男性行为人群中梅毒持续处于较高水平,HCV感染率在吸毒人群中较高。  相似文献   
67.
目的 了解MSM不同年龄组中CD4+T淋巴细胞计数(CD4)的进展变化,进一步探索HIV感染的疾病进程。方法 利用我国艾滋病综合防治基本信息系统截至2019年5月31日、≥15岁、感染途径为男男性行为、抗病毒治疗前CD4检测次数≥2的HIV/AIDS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拟合抗病毒治疗前的CD4平方根与感染时间之间的线性消除关系,利用含有末次HIV阴性检测日期和首次阳性检测日期的CD4值估计截距,采用t检验和Z检验对模型参数进行检验,并反向估计从HIV阳转到达CD4<500、<350、<200个/μl的中位时间。结果 纳入研究对象共计26 754例,含有HIV末次阴性检测日期的共146例;年龄为M=27(P25P75:23~35)岁;线性消除模型中,15~、25~和≥35岁年龄组的截距24.84(95% CI:23.76~25.92)、23.94(95% CI:22.86~25.02)、23.44(95% CI:21.91~24.96);15~、25~、35~和≥45岁年龄组的斜率为-1.31(95% CI:-1.33~-1.25)、-1.37(95% CI:-1.40~-1.33)、-1.53(95% CI:-1.58~-1.47)、-1.59(95% CI:-1.68~-1.51);从HIV抗体阳转到CD4<500、<350、<200个/μl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29(95% CI:0.79~1.81)、3.92(95% CI:3.36~4.48)和7.21(95% CI:6.58~7.81)年,其中15~岁年龄组到达3个CD4阈值的中位时间最长,分别为1.89(95% CI:1.05~2.85)、4.68(95% CI:3.80~5.77)、8.17(95% CI:7.23~9.42)年,≥45岁年龄组到达3个CD4阈值的中位时间最短,分别为0.68(95% CI:0.00~1.72)、2.98(95% CI:1.91~4.14)、5.85(95% CI:4.62~7.16)年。结论 MSM中CD4的消除率随着年龄的增大而进展加快,高年龄组从HIV阳转到达不同CD4阈值的进展时间比低年龄组更短,提示MSM中高年龄组受HIV感染的影响更大,早诊断并及早开展治疗有助于延缓疾病进程。  相似文献   
68.
男男性行为人群的异性性伴HIV易感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受自身、家庭、社会等因素影响,超过70.0%的MSM具有结婚意愿,超过90.0%的MSM认为婚姻不可避免,由此产生了一类与MSM密切相关的弱势群体即MSM异性性伴(同妻)。因MSM本身即为HIV感染的高危人群,加之其他易感因素的存在,使得同妻感染HIV的风险增加,成为了HIV感染的重点人群。本文从同妻定义、人群规模,同妻生理健康及HIV易感因素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同妻人群后续开展性传播疾病防控工作的方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9.
目的 了解吉林省MSM人群HIV的感染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2010-2015年,根据《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方案》的要求,在艾滋病哨点监测期内,通过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吉林省MSM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性行为状况、HIV和梅毒抗体阳性率水平等进行连续监测,每个监测哨点样本量≥ 400人。结果 2010-2015年吉林省共监测MSM 7 823人,HIV感染率为5.4%(42/7 823),HIV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趋势χ2=110.023,P<0.001)。2010-2015年,MSM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均>90.0%。最近6个月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27.0%(2 112/7 823),不同年份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4.038,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SM感染HIV的可能危险因素包括外省户籍(aOR=1.797,95% CI:1.185~2.726)、网络招募(aOR=1.717,95% CI:1.332~2.215)、最近1年曾诊断过性病(aOR=1.893,95% CI:1.356~2.643)和梅毒抗体阳性(aOR=4.309,95% CI:3.097~5.995);可能保护性因素包括最近6个月同性性行为坚持使用安全套(aOR=0.387,95% CI:0.143~0.557)、最近1年曾检测过HIV (aOR=0.632,95% CI:0.375~0.891)。结论 2010-2015年吉林省MSM人群HIV感染率呈上升趋势,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和HIV检测率均较低,应采取有效措施促进MSM定期做HIV检测和坚持使用安全套。  相似文献   
70.
目的 评估MSM个体HIV感染风险评估工具的预测能力及在贵州省MSM中的适用性。方法 通过滚雪球方式招募MSM研究对象,应用MSM个体HIV感染风险评估工具(包括8个风险评估问题)进行调查,结合HIV血清学检测结果,对评估工具的风险预测能力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共招募3 379例MSM,HIV感染率为3.3%(111/3 379)。HIV阳性者和HIV阴性者风险得分平均值分别为(12.15±3.08)和(12.07±3.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9,P<0.001)。按照决策树原理,个体风险得分为3类:≤11.96、11.97~和>14.80分,HIV感染率分别为0.8%、4.3%和8.6%,个体风险得分越高,HIV感染率越高(趋势χ2=88.18,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个体风险得分越高,感染HIV的风险也越高,相比于得分≤11.96组,得分11.96~14.80组和>14.80组的aOR值(95%CI)分别为6.34(3.38~11.88)和14.07(7.44~26.61);HIV感染风险的相关因素中,苗族高于汉族(aOR=1.83,95%CI:1.04~3.21),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高于本科或大专(aOR=2.50,95%CI1.06~5.88),双性恋高于同性恋(aOR=1.95,95%CI:1.19~3.19),既往未检测HIV者高于HIV检测者(aOR=1.53,95%CI:1.01~2.33)。对HIV感染预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51(95%CI:0.710~0.792,P<0.001),约登指数最大的点为个体风险得分为12.56(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38和0.412)。结论 贵州省MSM个体HIV感染风险评估工具个体风险得分越高,感染HIV的风险也越高,可以较好地用于评估MSM个体的HIV感染风险,但该工具的特异度尚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