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3篇 |
免费 | 54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9篇 |
内科学 | 25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1篇 |
综合类 | 14篇 |
预防医学 | 73篇 |
药学 | 1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1篇 |
2022年 | 9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6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3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7篇 |
2007年 | 8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目的 分析2010-2019年我国新报告青年学生HIV/AIDS的基本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制定青年学生艾滋病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资料来源于我国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2010-2019年新报告15~24岁青年学生HIV/AIDS。描述和分析不同年份和性别的青年学生HIV/AIDS分布特征,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各年龄段报告率时间变化趋势。结果 新报告青年学生HIV/AIDS共23 307例,男女性别比为33.9:1(22 640:667),诊断时年龄(19.9±2.05)岁。新发现率变化趋势分2个阶段,2010-2015呈上升趋势,年度变化百分比(APC)为32.1;2015-2019年趋于平稳,APC=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0-2015年各年龄组新发现率均呈上升趋势,15~17岁组新发现率上升最快,APC=30.2;2015-2019年23~24岁组新发现率呈下降趋势,APC=-17.0,其他2组趋势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以同性性传播为主,女性以异性性传播为主,异性性传播的青年学生中,男、女性均以非婚非商业性行为为主;男性主要来源于自愿咨询检测点,女性主要来源于医疗机构;男性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女性(t=3.917,P=0.000)。结论 2010-2019年我国新报告青年学生HIV/AIDS整体疫情上升趋势有所减缓,但15~17岁年龄组新发现率仍呈上升态势。应积极开展青年学生的性健康教育、减少不安全性行为和扩大检测。 相似文献
23.
目的:描述我国报告艾滋病患者中死亡病例基本特征及其变化趋势,并研究导致死亡的危险因素,为艾滋病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从我国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下载数据库,筛选病程为“艾滋病”患者,描述其死亡数及死亡比例随时间变化趋势,并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截至2019年12月31日,我国... 相似文献
24.
目的 分析2006-2010年中国男男性行为者(MSM)的艾滋病疫情特征.方法 分析2006-2010年中国艾滋病病例报告系统中男男性传播病例的三间分布(时间、人群、地区)及哨点监测系统中MSM的HIV抗体检出率及安全套使用率.结果 艾滋病病例报告系统显示,2006-2010年男男性传播病例构成比从1.5%增长到10.8%,是增长最快的传播途径.与其他传播途径相比,男男性传播HIV/AIDS病例具有以下明显的特征:15~29岁为主(54.6%)、文化程度较高(具有高中及以上学历者占69.8%)、未婚为主(64.8%)、干部/教师/医生离退休人员(14.3%)及学生(7.9%)等职业占相当高的比例、流动性强(流动人口占36.2%)、城市为主(城市人口占72.6%)、专题调查(26.7%)及无偿献血(6.4%)检出比例较高.地区分布差异大,主要分布在北京、四川、广东、重庆、江苏、辽宁、上海和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大中城市.哨点监测系统显示,2006-2010年中国MSM的HIV抗体阳性检出率(中位数)为3.4%,最近一次安全套使用率(中位数)为73.2%.结论2006-2010年中国男男性传播艾滋病报告病例构成比增长快速,哨点监测发现MSM感染率较高,安全套使用率较低,表明MSM艾滋病流行严重且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中以15~29岁青年学生及无偿献血人员感染为主. 相似文献
25.
近年来,由于艾滋病监测系统的不断完善以及监测资料来源的多样性,艾滋病疫情估计与预测方法已成为了解艾滋病流行状况及预测发展趋势的重要工具,为此国内外学者采用了多种方法对艾滋病疫情进行了估计与预测。本研究对目前常用艾滋病疫情估计与预测方法的基本原理、适用条件、应用、优点及局限性进行综述,为疫情估计方法的选择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6.
目的 了解山东省青岛市新型毒品滥用者使用新型毒品的情况、性行为特征及HIV感染状况。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设计,2015-2016年在青岛市依托MSM社会组织和社区中男性新型毒品滥用者志愿者,滚雪球法招募男性新型毒品滥用者,样本量估计为933人。收集其吸毒、性行为,检测HIV、梅毒、HCV抗体,检测新型毒品滥用情况。采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SAS 9.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招募1 034人,MSM组431人(占41.7%)和非MSM组603人(占58.3%)。与非MSM组相比,MSM组年龄较低,未婚比例较高,文化程度较高。最近6个月用过冰毒的比例MSM组和非MSM组分别为49.7%(214/431)和100.0%(603/603),用过零号胶囊的比例分别为66.8%(288/431)和0.0%。最近6个月与多人共用毒品者的比例MSM组和非MSM组分别为87.9%(379/431)和97.7%(588/602)(χ2=39.84,P<0.01)。最近6个月使用毒品后发生性行为从未使用安全套的比例,非MSM组(47.5%,285/600)高于MSM组(7.4%,32/430)(χ2=190.10,P<0.01)。最近6个月使用新型毒品后发生多人性行为的比例,MSM组和非MSM组分别为78.1%(335/429)和5.5%(33/600)(χ2=573.73,P<0.01)。MSM组的和非MSM组的HIV抗体阳性率、梅毒抗体阳性率、HC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1%和0.2%、3.3%和6.3%、0.0%和0.3%。结论 青岛市男性新型毒品滥用人群中有较高比例的多人共同吸毒,在有男男性行为的新型毒品滥用人群中,使用毒品后的群体性行为发生率高,HIV抗体阳性率较高,安全套使用率低,应重点加强对这部分亚人群的干预。 相似文献
27.
噪声对大鼠脑神经肽Y的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噪声对血压的影响报道很多,但是无论流行病学调查还是动物实验研究,结果不一致。某些文献指出噪声可引起血压升高,然而有些文献报道未见得到阳性结果[1]。本室研究发现,噪声引起大鼠血压升高的现象,存在着明确的个体差异,即分为敏感型(A类)和不敏感型(B类)... 相似文献
28.
艾滋病的自然史是指在没有使用抗病毒药物的情况下,从感染艾滋病病毒(HIV)到艾滋病发病(即潜伏期)和死亡(HIV生存时间),以及艾滋病发病到死亡(艾滋病生存时间)的发展规律.自1981年发现HIV以来,世界各国的学者对艾滋病的自然史以及影响因素做了很多研究,为开展治疗、评价治疗效果、预测流行状况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9.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环境危险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东民 《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0,27(2):115-121,126
类风湿性关节是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迄今仍不十分清楚。本文从广泛的环境角度,对相关病因学的流行病学结果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0.
肺转移瘤100例临床X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肺转移瘤的临床原发灶和X线征象间的联系进行分析,着重就肺转移瘤的X线诊断进行讨论。方法 将100例经临床及X线平片证实的病人照片给予影像分型,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多发结节型67例,出现率最高达67%,其中以绒癌最多见;单发结节型5例,肺门纵隔型7例,淋巴管炎型11例;胸膜型8例,浸润型2例,该型出现率最低。结论 X线平片能及时发现肺转移瘤,为临床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