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6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14篇
内科学   142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246篇
综合类   215篇
预防医学   46篇
药学   55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探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人增生性瘢痕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人正常皮肤和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 ,通过H3 脯氨酸掺入法检测细胞胶原合成 ,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细胞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蛋白质和mRNA的表达。结果 和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相比 ,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胶原合成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蛋白质及mRNA的表达均显著增高 (P <0 0 1)。结论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可能在增生性瘢痕纤维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SFRP2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儆  陈亮  陶熹  陈卓  王珍祥  李世荣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5):1981-1984
目的:成功构建携带SFRP2基因的腺病毒载体。方法:从pGBKT-SFRP2质粒中扩增SFRP2基因,将SFRP2基因亚克隆至质粒穿梭载体pAd-Track-CMV。用脂质体转染法将重组腺病毒pAd-Track-PPARγ2-CMV和pAdEasy-1共转染293细胞,成功构建的重组腺病毒Ad-SFRP2,确定转染效率。原代培养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利用Ad-SFRP2感染该细胞。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感染后人瘢痕成纤维细胞及对照组细胞中SFRP2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RT-PCR检测结果显示腺病毒Ad-SFRP2的PCR产物约为904bp,SFRP2 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高;用抗SFRP2多克隆抗体进行Westernblot检测为阳性,感染的重组腺病毒载体在人瘢痕成纤维细胞中SFRP2蛋白有较高的稳定表达。结论:成功构建含有人SFRP2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SFRP2;它可有效提高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中SFRP2基因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介绍实验性骨折愈合研究中活体顺序性荧光标记的技术与方法。方法以成年兔胫骨骨折外固定为模型,术后分别以Tetracydin(TC,黄色,25mg/kg)、Calcein(CG,绿色,10mg/kg)、Xylenal(XO,桔色,90mg/kg)、Alizarin—complen(AE,红色,30mg/kg)四种荧光染料于兔颈部皮下定期注射;并于术后第3、6、12及24周活杀动物,解剖出胫骨,梯度乙醇脱水、脱脂,甲基丙烯酸甲脂包埋,切片厚度40~100μm,打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摄像;同时通过组织学观察、X线摄片了解骨愈合速度与质量。结果顺序性荧光标记显示,加压组中钙化的内、外骨痴均于术后第2周出现于截骨处的远、近断端,但尚未形成骨性连接。亦无骨皮质的改建。外骨痴增生停止于术后12周,且骨皮质的改建至12周已渐减少.至术后24周已基本完成;对照组:内骨痴于术后第3周出现于截骨处远、近断端,无钙化的外骨痴形成,亦无骨皮质的改建;外骨痂增生停止于术后12周,骨皮质改建至24周尚未完成,其结果与组织学观察、X线摄片具有一致性。结论活体顺序性荧光标记技术可以从细胞水平判断新骨的开始时间、骨生长速度及生长方向,并能节约实验动物数量,是实验性骨折愈合研究中较为理想的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三七总甙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TGF-β1和细胞周期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并应用三七总甙进行干预,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结合图像分析观察TGF-β1的表达变化,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三七总甙能够显著抑制细胞TGF-β1的表达,并使细胞停滞于S期,而G0-G1期、G2-M期细胞明显减少(P〈0.01)。结论三七总甙改变细胞周期和抑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TGF-β1的表达,可能成为防治增生性瘢痕的药物。  相似文献   
15.
颈前皮肤菲薄活动性大,深度烧伤后常因瘢痕挛缩而引起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和形体畸形,及时正确的整复外科治疗,是恢复其颈部形态与功能的关键。而术后颈部再挛缩的预防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现就242例颈部瘢痕挛缩的手术方法及术后防治再挛缩所作的综合治疗谈些体会。本组大张中厚及全厚植皮154例,占总病例数的一半以上,故我们原则上以中厚植皮为主要治疗手段,加上术后丹参瘢痕霜及硅胶膜的综合应用。  相似文献   
16.
激光诱发荧光光谱区分正常结肠和结肠癌组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激光诱发荧光光谱区分正常结肠和结肠癌组织100700北京、北京军区总医院翟力平,李世荣,高革,张继光,郭山春,丁华野,华益慰关键词激光,光谱,结肠肿瘤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735.35目前激光诱发荧光(LIF)光谱技术诊断恶性肿瘤的研究大多处于实验阶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讨论、总结会阴部瘢痕挛缩畸形整复治疗的经验。方法 我科自 1989年以来对 4 5例会阴部瘢痕挛缩畸形患者进行了整复治疗。术前强调肠道清洁和局部瘢痕清洗 ;术中根据瘢痕挛缩畸形的具体情况 ,联合采用局部皮瓣及中厚皮片移植 31例 ,全厚皮片移植 8例 ,单纯用局部皮瓣移植 6例 ;术后注意保持创面的清洁干燥和进行及时有效的功能锻炼。结果 患者在接受整复治疗后形态、功能均获得良好恢复 ,总优良率达 95 .5 %。结论 根据会阴部瘢痕挛缩畸形的特殊性 ,重视术前准备及术后处理 ,合理设计、选择手术方法 ,才能够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综合物理疗法在下睑袋整形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综合物理治疗的手段促进下睑袋切除整形术后快速恢复、维持手术效果及防治并发症的方法.方法:528例下睑袋切除整形术后患者,分成术后综合物理治疗组265例和非术后物理治疗组263例,综合物理治疗组术后应用超短波、电脑中频、手法按摩行下睑局部物理治疗并配戴低温热塑板材下睑支具进行下睑压迫.非术后物理治疗组术后不行任何物理治疗,待其自然恢复.结果:综合物理治疗组术后局部瘀血、睑结膜水肿、睑球分离者术后3周恢复率为83%;非理疗组术后3周恢复率为49%,显著低于综合物理治疗组.结论:下睑局部物理治疗联合低温热塑板材加压的综合治疗能迅速消除下眼睑整形术后的水肿、促进术后瘀血吸收、减少术后早期肿胀引起的下睑外翻等并发症,是睑袋整形手术良好的术后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感觉神经肽(substance P,SP)及其受体拮抗剂对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HS)中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FB)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Hs及正常皮肤(normalskin,NS)的FB,免疫组化检测在SP及SP受体拮抗剂作用下FB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PCNA)、bax、bcl-2的表达变化.结果 SP可以促进FB的PCNA、bcl-2表达,抑制bax表达,在HS中SP作用强于NS,且主要由NK1受体介导起作用.结论 SP参与FB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同种异体大鼠外耳郭移植后组织形态学改变及免疫细胞的浸润情况。方法 将动物分为自体、异体移植组。自体移植组以SD大鼠兼职供体与受体 ,进行自体移植 ;异体移植组以SD大鼠为供体 ,WISTAR大鼠为受体 (SD→WISTAR) ,然后观察外耳郭的生存情况与组织学变化。结果 异体外耳郭移植后可能存在快速排斥反应 ,组织中不但有T淋巴细胞的浸润而且也发现大量单核细胞的浸润。结论 血管化的皮肤复合组织移植物的排斥反应机制与皮肤移植可能有着明显差异 ,进一步了解其排斥反应机制是解决移植物长期生存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