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21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18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81.
经筋疗法的源起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筋疗法是多年来在医治疑难杂症中,发掘中医《内经》经筋学理论而形成的非药物疗法,而且是以经筋手法为主体的、直接作用于人体“筋肉系统”的综合疗法。它开辟了中医非药物综合疗法的新途径,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现就笔者的点滴体会,述抛砖之笔如下。一、经筋疗法具有坚实的实践与理论基础 首先,经筋疗法来源于临床,它积于10余万人次、10余年来医治疑难杂症的临床经验总结。第二,在临床实践中,运用生物力学原理来考查人体的生态动态活动,并结合中医古籍中“十二经筋图线”去研究人体经筋性疾病形成的机理,并获得了对筋性疾病及其与筋肉相…  相似文献   
82.
目的:观察接气通经针刺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肩痛的疗效.方法:将58例卒中后肩痛患者按照最小不平衡指数法分成2组,其中治疗组28例,采用接气通经针刺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30例单纯采用康复训练治疗,对2组肩痛程度和频度,以及上肢Brunnstrom分级进行组间及自身前后对照.结果:治疗后两组肩痛程度和频度积分低于治疗前(P<0.01),两组间差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达Ⅳ级以上的由治疗前15.4%提高到68.67%,对照组由16.7%提高到56.7%.结论:接气通经针刺法配合康复训练是一种治疗卒中后肩痛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83.
目的 评价某γ辐照加工装置扩容后的辐射防护效果及运行安全性,保障环境辐射安全。方法 通过测量辐照装置工作场所及周围环境瞬时γ辐射剂量率、外照射累积剂量、贮源井水放射性核素含量、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等放射性指标,统计分析及核查运行系统故障率及安全保障系统的有效性等运行指标,评价该γ辐照加工装置扩容后运行的辐射防护效果和运行安全效果。结果 结果表明,扩容后辐照装置工作场所及周围环境瞬时γ辐射剂量率为0.042~0.55 μGy·h-1,γ外照射年累积剂量水平在0.07~0.97 mSv之间,贮源井水中60Co活度浓度未检出,工作人员年个人有效剂量在0.079~1.58 mSv·a-1,工艺系统运行故障率保持在0.5%~1.0%的水平,所有安全保障设施正常有效。结论 该设施扩容后辐射屏蔽设施防护水平可以满足国家相关标准要求,公众人员和辐射工作人员年有效剂量满足低于1mSv·a-1和20 mSv·a-1的限值要求。  相似文献   
84.
经导管肾动脉栓塞术(Transcatheterembolzation)作为某些肾疾病的治疗措施,己日益受到人们重视。1980年6~12月我们应用此方法对5例患者进行6次治疗,效果满意。本文以临床实践结合文献  相似文献   
85.
目的:观察消炎散结膏外敷治疗早期外痈疗效,探索外痈新的治疗方法。方法:将120例早期外痈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分别给予“消炎散结膏”和“金黄膏”外敷患部,连用10天,观察治疗后效果。结果:治疗组愈显率、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均P〈0.01)。结论:消炎散结膏具有良好的清热解毒、活血通络、散结消肿作用,是治疗早期外痈的又一外用良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治疗不同浸润深度早期胃癌的临床安全性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01月0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我院行ESD术的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根据ESD术后病理,比较黏膜内癌组(M)与浅层黏膜下癌组(浸润深度≤500μm, SM1)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临床预后,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ESD术治愈性切除的相关因素。结果:276例患者中,M组247例,SM1组29例。M组与SM1组在病变大小、病变部位、术后病理类型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组治愈性切除率远高于SM1组(94.74%vs 65.52%,χ2=29.007,P<0.05);M组与SM1组3年生存率(96.21%vs 8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40,P=0.463),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572);有溃疡和浸润深度SM1是影响ESD术治愈性切除的相关因素。结论:ESD治疗不同浸润深度早期胃癌,...  相似文献   
87.
感染性休克是机体在各种不同的病原体和其分解产物侵袭时发生的急性循环障碍。由于毛细血管灌注量急剧下降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导致重要生命器官功能失调的一系列综合征。其发病急 ,病情重 ,变化快 ,病死率高 ,严重威胁小儿生命。1 临床资料本组 14例 ,男 8例 ,女 6例 ,年龄最小 1岁 ,最大 12岁。住院时间最短 2小时 ,最长 16天。治愈 10例 ,占 71.43% ;好转 1例 ,占 7.43 % ;3例均在 2 4小时内死亡 ,占 2 1.43%。2 护理要点2 .1 立即将患儿送入重症监护室 ,保持安静 ,患儿应平卧或头及下肢抬高 (15°~ 30°) ,以促进下肢静脉回流及减轻腹…  相似文献   
88.
背景与目的:Crigler-Najjar综合征(CNS)Ⅱ型是一种由UGT1A1酶活性降低引起的极为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表现为非结合型高胆红素血症。CNSⅡ型患者罹患胆囊结石的风险增加,但国内尚未有CNSⅡ型合并急性胆囊炎患者行手术治疗的相关报道,且高胆红素血症对胆囊手术治疗的影响尚不清楚。本文通过回顾1例CNSⅡ型合并胆囊结石胆囊炎患者的诊治情况,并结合文献复习,对该病的特点、诊疗经过进行分析、总结,以期对临床工作提供经验和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通外科诊治的1例CNSⅡ型合并急性胆囊炎患者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为55岁男性,因“急性结石性胆囊炎,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于当地医院行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TGD)。为求进一步手术治疗于我院就诊,通过多学科讨论分析患者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等方面资料,认为可行手术,遂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结合术后病理和基因检测结果确诊CNSⅡ型合并急性胆囊炎。结论:CNSⅡ型是一种极为罕见的遗传病,临床诊断较为困难。对于黄疸的患者在排除胆道梗阻等情况后,要警惕先天性黄疸的可能。PT...  相似文献   
89.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116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予以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正性肌力药物、扩血管药物及营养心肌等药物治疗,麝香保心丸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2粒,3次/d,口服,治疗6个月后对比观察两组临床症状、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6min步行距离、24h心肌缺血发作次数以及两组患者在6个月中因心力衰竭恶化的再住院率。结果:麝香保心丸组总有效率91.66%,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左室射血分数、6min步行距离明显增加,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缩小,24h心肌缺血发作次数及再住院率明显减少,且优于常规治疗组(P均0.01)。结论:麝香保心丸能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0.
目的 通过对胃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G?POEM)术程的详细描述和分析研究,探讨G?POEM干预近端胃切除术后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和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19年12月在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接受G?POEM手术治疗的25例近端胃切除术后胃食管反流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术前及术后临床症状、Gerd Q量表评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