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全身运动质量评估的直接法和录像法的信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全身运动(general movements,GMs)质量评估的直接法和录像法的信度,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研究对象为在本院进行神经发育随访的高危新生儿和小婴儿,采用GMs录像评估法(简称录像法)和GMs直接评估法(简称直接法)进行GMs质量评估,分析录像法和直接法的信度。【结果】录像法评估者间信度ICC值为0.78~0.83,录像法重测信度为0.68~0.90,直接法评估者间信度为0.78~0.85,直接法和录像法的重测信度为0.87~0.90(P<0.05)。【结论】GMs质量评估的录像法和直接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在临床上引入直接法,并和录像法有机结合,将进一步发挥GMs质量评估的简便快速的优势,适于在我国儿科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2.
运动发育推拿法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运动发育推拿法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从2000年8月至2006年9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康复中心接受康复治疗的脑瘫患儿中依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确定总体研究对象,通过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分值的前后变化,分析经过运动发育推拿法治疗后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改变状况;在总体研究对象中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确定基线组和随访组的分析样本,比较基线阶段、治疗阶段及随访阶段的GMFM分值改变程度之间的差异,采用相对效度(RV)确定反映总体研究对象粗大运动功能改变最为显著的GMFM功能区;使用Rasch分析法分析粗大运动功能改变最为显著的功能区项目在治疗前、后的难度改变状况,进一步分析运动发育推拿法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结果 研究期间共纳入142例总体研究对象,其中男性93例,女性49例;包括126例痉挛型,8例徐动型,7例混合型,1例共济失调;接受治疗前平均年龄21.84(5~95)个月。142例总体研究对象在接受了(3.3±1.4)个月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GMFM各项分值在治疗后明显上升(P<0.001)。共确定26例基线组和31例随访组分析样本。26例基线组研究对象GMFM-66和88分值在治疗阶段[(2.4±1.0)个月]的平均每月改变值明显高于基线阶段[(1.9±1.1)个月](P<0.05);在GMFM 5个功能分区中除A区外其余4个功能分区治疗阶段的平均每月改变值均高于基线阶段,尤其以D区和E区更为明显(P<0.05)。31例随访组研究对象GMFM各项分值除A区外治疗阶段[(2.7±1.1)个月]的平均每月改变值明显高于随访阶段[(2.5±1.2)个月](P<0.05)。在评价总体研究对象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改变状况时,GMFM-B区分值RV最高(100%),其次为GMFM-88分值(94%)和GMFM-66分值(79%)。Rasch分析结果显示总体研究对象治疗前、后GMFM-B区20个项目难度与个体能力分布具有良好的相似性,20个项目治疗前、后难度值经配对t检验显示17个项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治疗前、后项目难度值也表现出很高的相关性(r=0.992 1),表明运动发育推拿法并没有显著改变GMFM-B区20个项目的难度分布、难度值以及难度顺序。结论 运动发育推拿法在短期内能有效地提高脑瘫患儿的整体粗大运动功能,而且获得的粗大运动功能提高可以在短期内得到维持。  相似文献   
43.
【摘要】目的:研究兔颈总动脉血栓MRI T1-mapping及T2-mapping定量评估的可行性。方法: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20只,随机分为4.5h组、6.0h组、8.0h组及12.0h组,每组5只,采用改良的凝血酶法建立兔右颈总动脉血栓模型。建模成功后的实验兔对应各组时间点进行3D-TOF、T1WI、 T2WI黑血序列、T1-mapping及T2-mapping序列扫描,比较各序列的图像质量及各时间点组的T1值与T2值;每个时间点组扫描结束后立即处死实验兔,与组织病理学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病理证实20只兔均建模成功。不同序列图像质量评分均高于2分,满足诊断要求。两位医师图像质量评分的Kappa值均高于0.75。建模后4.5h、6.0h、8.0h、12.0h组的T1值平均值依次为(1403.22±150.63)ms、(1496.92±231.73)ms、(1271.58±282.48)ms、(1236.90±342.80)ms;各时间点组的T2值平均值依次为(80.88±9.18)ms、(79.38±13.45)ms、(63.36±8.00)ms、(48.72±4.45)ms。建模后4.5~12.0h,各组之间的T1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值在4.5h组与6.0h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各组之间T2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MRI T1-mapping及T2-mapping技术可用于颅颈动脉血栓的定量评价,有望用于不同时间及类型颅颈动脉栓子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医院在国产医学影像装备示范推广中的作用与机制.方法:分析国产医学影像装备的应用现状,指出国产医学影像装备发展契机,建立多区域、多中心的医院国产影像设备发展帮扶示范点,探讨国产医学影像装备示范推广策略,统计策略实施后示范点国产医学影像装备的市场占有率变化.结果:通过医院的人员互动、技术下沉、帮扶培训及示范引领,...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MRI IDEAL-IQ法测定腰椎骨髓脂肪分数(fat fraction, FF)对骨质疏松(osteoporosis, OP)的临床诊断价值,并分析FF与骨密度、骨代谢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2022年1月—2023年2月在本院骨科住院或门诊的91例患者纳入本研究,行双能X线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检查,腰椎常规序列及IDEAL-IQ序列扫描和骨代谢指标检测。根据BMD检测的T值将患者分成三组,骨量正常组15例、骨量降低组33例和OP组43例。比较三组间检测结果,分析FF与相关参数的相关性,采用ROC分析上述检测诊断OP的效能。[结果]正常组、骨量降低组和OP组三组间的BMD [(1.1±0.1)g/cm2vs(0.9±0.1) g/cm2vs (0.7±0.1) g/cm2, P<0.001]、FF值[(82.9±10.2)%vs (75.0±6.8)%, vs (75.8±9.2)%, P<0.05]、β-CTX [(345.7±113.0) ng/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