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94篇
临床医学   8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72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41.
机械振动诱发骨折间微动的体外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离体防腐尸体湿股骨上,利用应变加速度传感器检测机械振动在内固定条件下对截骨骨折间微动的影响。结果表明,本测量方法可以满足测量的要求,且证实在髓内固定条件下机械振动可以诱发骨折间微动。  相似文献   
42.
脊柱椎弓根手术可视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医学影像设备和影像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使人类不仅能从形态结构方面了解人体 ,而且也可以从功能和代谢方面揭示人体的奥秘 ,提高了临床诊断水平。更进一步 ,医学影像技术也被引入了治疗领域 ,推动了临床治疗技术的进步。近几年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可视化技术及相关技术的发展 ,各种影像资源逐渐被直接应用于手术过程中 ,出现了计算机辅助外科这一崭新的领域。计算机辅助外科[1] (computer assistedsurgery)又称为图像引导外科[2 ] (image guidesurgery)、虚拟外科 (virtualsurgery)…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比较下颈椎经关节螺钉与侧块钉棒系统固定的生物力学特点。方法 :采用8具新鲜尸体下颈椎标本(C5~T1),用牙托石膏粉包埋后,通过脊柱试验机对标本施加最大2.0Nm纯力偶矩,在不同测试状态下,包括完整(A组)、C5/6后方韧带复合体切除(B组)、C5~C7经关节螺钉固定(C组)、C5~C7侧块钉棒系统固定(D组),测量屈伸、侧弯及旋转方向上的三维运动范围(ROM)。在C6椎体前缘粘贴应变片,测量不同状态下椎体前柱载荷变化。结果:A组C5/6节段屈伸、侧弯和旋转方向上的ROM分别为13.6°±1.2°、6.1°±0.5°、4.2°±1.6°;B组为14.4°±1.2°,6.4°±0.6°,4.8°±0.8°,C组为2.8°±0.7°、0.7°±0.3°、0.4°±0.1°,D组为1.2°±0.3°、0.5°±0.2°、0.8°±0.3°,在屈伸方向上B组的ROM较A组明显增大(P0.05),C组和D组在各方向上均较A组和B组明显减小(P0.05);在屈伸方向上,C组与D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侧弯和旋转方向上,C组和D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C6/7节段屈伸、侧弯和旋转方向上的ROM分别为12.3°±1.4°、5.5°±1.2°、2.7°±0.9°;B组为12.0°±1.3°、5.6°±1.0°、2.8°±0.9°,C组为2.9°±0.9°、0.4°±0.2°、0.4°±0.1°,D组为1.2°±0.3°、0.4°±0.1°、0.7°±0.3°,A、B两组在各方向上的ROM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屈伸方向上,C组和D组的ROM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侧弯和旋转方向上,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C6椎体前柱的应变在侧弯方向上较A组明显减小(P0.05),D组在前屈、后伸、侧弯方向上较A组明显减小(P0.05),C、D组在前屈方向上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下颈椎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可造成屈伸和侧弯方向上失稳,经关节螺钉固定在轴向旋转和侧弯方向上与侧块钉棒系统固定效果相似,但限制屈伸运动的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44.
锁骨切除后的生物力学测试和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在尸体标本上,对锁骨切除前后的肩周肌肉进行了不同方向的拉力测试。锁骨切除后的加载实验表明,增加的负荷由有关的肌肉分担,其应变值增加的幅度不大;但肩部的不稳定性增加,特别在上肢外展时,前移的幅度显著。  相似文献   
45.
骨密度与颈椎终板结构生物力学性质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椎体骨密度 (bonemineraldensity ,BMD)与颈椎终板不同位点力学特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5 0个颈椎椎体标本 ,用DEXA测试每个椎体的BMD后 ,采用逐步聚类法将标本分为三组 ,高骨密度组 (n =16)、中骨密度组 (n =2 4)、低骨密度组 (n =10 ) ,对每一终板平面上 2 0个特定的测试点进行压缩实验 ,直径 2mm的半球形压头以 0 .0 3mm/s的速度垂直于终板平面下压 2mm ,由所得的力─位移曲线计算出最大压缩力及刚度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析因分析、SNK检验及相关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三组之间的最大压缩力、刚度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1) ,且最大压缩力、刚度与BMD呈正相关关系 ;BMD对颈椎终板力学强度有显著影响 ,但对其力学分布无明显影响。结论 :椎体BMD是预测终板力学性能的重要指标 ,术前应测量BMD以减少植入物沉陷的发生。  相似文献   
46.
泼尼松所致大鼠骨质疏松的骨密度和力学性能测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测定泼尼松所致大鼠骨质疏松的骨密度和力学性能。方法:采用16只3月龄雄性SD大鼠,体重345~347g,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后者喂醋酸泼尼松4.5mg/kg,2次/周。90天后对两组动物股骨分别进行单光子骨密度测定和扭转试验。结果:实验组股骨近段、中段和远段的骨密度分别减少了12.4%(P<0.05)、13.9%(P<0.05)和11.9%(P<0.05);股骨干抗扭转各项指标均出现减少趋势。结论:长期使用GC,会导致骨矿含量减少,由于骨的构筑发生了改变,使其抵抗扭转的能力降低,从而易发生骨折  相似文献   
47.
内固定下机械振动诱发骨折间微动的测量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7根防腐成年尸湿股骨上粘贴应变加速度计检测在钢板及髓内针固定下机械振动对截骨骨折间微动的影响。结果表明,本测量方法的精度可以满足实验要求,证实在髓内针固定下机械振动可诱发骨折间微动,且微动量与振动频率呈负相关。因此,若采用机械振动来刺激骨折愈合,应注意最适振动频率的选择。  相似文献   
48.
新型胸腰椎后路椎弓根钉板系统的研制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制新型胸腰椎后路椎弓根钉板系统,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该系统采用医用钛合金材料(TC4)制成,包括长条形钢板及椎弓根固定螺栓。自1999年12月至2000年7月间,我院骨科应用该系统治疗胸腰段及腰椎伤患者63例,其中骨折/脱位33例,腰椎椎弓峡部裂并滑脱16例,腰椎椎弓峡部裂并椎间盘突出症6例,退变性腰椎不稳4例,强直性脊柱炎伴脊柱后凸畸形2例,脊柱结核2例。结果 33例骨折/脱位患者中,术后复位固定均满意,椎体高度恢复。术后1个月复查,除6例术前FrankelA级患者无恢复外,其他有神经损害者均有1-3级的恢复。 腰椎滑脱、双侧峡部裂合并椎间盘突出症,退变性腰椎不稳定26例中,术后神经根性症状均消失,其中Ⅰ度滑脱7例完全复位,Ⅱ度滑脱7例有7例完全复位,2例残留Ⅰ度滑脱。63例患者中有40例获得≥5个月的门诊随访,无钢板断裂,螺钉松动、断裂、脱落等并发症。结论 该新型胸腰椎后路内固定系统具有良好的生物稳定性,复位固定效果满意,操作简便、临床应用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49.
儿童四肢长骨的生物力学性质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儿童四肢长骨在静态和动态作用力下三点弯曲的性质。方法:11具2~12岁的儿童尸体由亲属捐赠用于该项实验测试。分别取双侧肱骨、尺骨、桡骨、股骨、胫骨和腓骨,随机取一侧为静态施载组(5mm/min),另一侧则为动态施载组(500mm/min)。在万能材料试验机上进行三点弯曲测试。结果:将测试结果进行多次回归得出以下公式:Y—X α1V α2S α3A,Y代表力、最大变形、刚度或能量吸收,X为截距,V为速度参数,S为性别参数,α为年龄参数,α1、α2、α3为常数系数。结论:随儿童年龄增长,其长骨的动、静态抗弯曲力的能力提高,同龄男孩的长骨较女孩长骨的抗弯曲能力强。  相似文献   
50.
目的:研究胸腰段脊柱韧带逐级切断对脊柱节段稳定性影响的三维运动变化。方法:采用7 具新鲜胸腰段脊柱通过脊柱三维运动试验机施加最大载荷为10.0N.m 的6 种力偶,使脊柱产生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和左/右轴向旋转运动。经立体摄像计算机图像处理得到T12 ~L1 节段的运动范围。先对完整标本进行测量,其结果为自身对照组(Ⅰ组)。然后在T12~L1 节段依次切断棘上韧带(Ⅱ组),棘间、黄韧带(Ⅲ组),关节囊韧带(Ⅳ组)后纵韧带、椎间盘后1/3(Ⅴ组)。结果:切除棘上、棘间韧带后活动范围均有增加,但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 0.05)。切除关节囊韧带后前屈运动和左/右旋转运动范围显著增大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 0.05),切除后纵韧带、椎间盘后1/3,在Ⅳ组基础上活动范略有增大和正常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 0.05)。结论:胸腰段脊柱关节囊韧带可提供该节段的前屈,左/右旋转运动的内在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