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61.
玉米须多糖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Caspase-3和p53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玉米须多糖(stigma maydis polysaccharide SMPS)对肝癌SMMC-7721细胞Caspase-3和p5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玉米须多糖以不同浓度和时间作用于肝癌SMMC-7721细胞,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aspase-3和P53的表达;分别观察制片后的Caspase-3和p53表达,胞膜和细胞浆出现棕黄色或褐色为Caspase-3表达阳性细胞,胞核内出现棕黄色或褐色为P53阳性表达细胞.结果:经SMPS(20~80mg/L)作用于SMMC-7721细胞,随着作用时间和剂量的增加,Caspase-3及p53的表达增高.结论:免疫组化法检测SMPS促进SMMC-7721细胞的Caspase-3及p53的高表达,其作用呈一定的浓度和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62.
角药即三味药之间的系统配伍,基于中医基础理论,将彼此中药性味、七情、归经的异同转化为优势,以便于更好地指导临床方剂配伍,提高临床效率。而角药首现于《伤寒论》,并且广泛体现于张仲景提倡的八法中,其中在补法中,张仲景对角药的配伍范围甚广,配伍思维极为巧妙。角药,以三为要,秉承"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道家思想[1],构成三味中药之间相互制约平衡的完整的圆运动,用圆运动理论阐释《伤寒论》补法中角药的运用规律,更有助于后代人理解张仲景关于角药配伍的思想过程,以便后人借鉴。  相似文献   
63.
我国遗传咨询工作长期以来没有得不到足够重视,至今仍然存在着整体视屏不高,地区发展不平衡,从业人员认证机制不规范等一系列问题,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制约着医学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4.
目的:评价不同阶段脑损伤综合征进行干预的方法及疗效。方法:综合治疗组为干预组,脑活素治疗为对照组。综合治疗包括早期采用Bobath及Vojta法治疗、脑活素药物和对症治疗,观察时间为<3月、4~6月、7月~1岁评定干预效果。结果:不同年龄阶段患儿之间临床疗效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干预9月后DQ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建立高危儿管理,进行高危儿筛查,脑损伤儿及时干预。早期干预<6月,特别是3月内超早期干预的脑损伤综合征患儿大部分可恢复正常,脑瘫的发病率下降,合并症减少,发育商提高。  相似文献   
65.
目的:研究人乳腺癌细胞(MCF-7)细胞核的电化学行为,为拓展细胞电化学的应用领域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单线扫描伏安法研究MCF-7细胞核的电化学行为,使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核提取结果,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了细胞核中的嘌呤碱基。结果:MCF-7细胞核在MWCNTs-IL/GCE上出现两个氧化峰,分别归因于黄嘌呤与鸟嘌呤的氧化反应和腺嘌呤与次黄嘌呤的氧化反应。结论:MCF-7细胞核中的嘌呤碱基在MWCNTs-IL/GCE上具有较好的电化学响应,该电化学法有可能用于细胞核内嘌呤的检测。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ADMSC)在克罗恩病(CD)治疗中的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法建立CD小鼠动物模型。将75只6~8周龄SPF级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成3组,包括对照组(乙醇溶液灌肠加PBS腹腔注射)、TNBS组(TNBS灌肠加PBS腹腔注射)和ADMSC组(TNBS灌肠加ADMSC腹腔注射),每组25只。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实时定量 PCR等方法检测组织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并记录各组小鼠生存曲线。结果 ADMSC组较TNBS组病变程度明显减轻,生存率明显增加(60%比30%,P<0.05)。ADMSC组促炎因子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2(IL-12)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显著低于TNBS组,而抑炎因子IL-10的表达显著增加(均P<0.05)。结论 ADMSC可能通过下调促炎因子TNF-α、IL-12和VEGF的表达和上调抑炎因子IL-10的表达,有效修复结肠炎性损伤,有望用于CD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67.
我们在临床工作中,结合具体病例,对头皮和四肢浅静脉穿刺有困难的病儿,采用胸、腹壁浅静脉进行静脉输液取得成功。我们认为此法有一定实用价值,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8.
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s)是指在染色体序列上由于单个核苷酸位置上存在的变异而引起的DNA序列多态性,且在一个人群中发生频率高于1%.SNP是一种常见的遗传变异形式,SN P的存在是导致个体之间、人种之间差异的原因之一.人体内的DNMT基因呈单核苷酸多态性,发生在启动子区的SNP可影响基因的表达或引起酶活性的改变,并能改变相应的DNMT蛋白的结构和功能[1],进而与肿瘤的发生机制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9.
70.
为使细胞生物学教学与医学院校教育体制改革相适应,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对细胞生物学的教学,包括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