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了探讨肿瘤发生的机制,我们用 C-myc 和 V-src 基因转化 NIH_3T_3细胞,得到恶性转化的 NIH_3T_3细胞,将 NIH_3T_3纲胞接种子裸鼠,得到小鼠纤继肉瘤细胞,本文比较了这三种细胞的生长状况,结果如下。1 材料和方法 NIH_3T_3细胞,恶性转化的 NIH_3T_3细胞及小鼠纤维肉瘤细胞,使用相同的含10%小牛血清的 DMEM 培养基培养.分别用0.02%EDTA—0.25%胰酶混合液(5:1)消化2min,按4.5/瓶(2.5×4cm)进行传代.每瓶含1.5万/ml 的细胞悬液3ml,每隔24h 使用白细胞计数板各计数3瓶细胞,每瓶细胞计数3次,每次计数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黄芪甲苷对体外培养神经干细胞分化作用的影响。方法利用无血清培养技术在体外对新生Wistar大鼠海马区与神经干细胞进行培养,观察相同接种密度条件下,不同浓度黄芪甲苷(20mg/L,40ms/L,80mg/L)对神经干细胞分化作用的影响,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神经干细胞及其分化后细胞。结果从新生大鼠海马区分离出的神经干细胞经鉴定呈nestin阳性,且加入黄芪甲苷组所表达的神经干细胞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较对照组明显增多(17.60±2.85vs15.65±2.29;24.10±3.13VS21.95±2.37;P〈0.05)。结论黄芪甲苷对体外培养大鼠海马区神经干细胞的分化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人类、黑猩猩及小鼠的BMPs同源性,为缩小动物实验与人体实验间差距提供依据。方法:从美国国家生物信息中心(NCBI,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的数据库中检索人类、黑猩猩、牛及小鼠的BMP的核酸及氨基酸序列,分别用软件BLAST、ClustalW进行基因及蛋白质分析,由TreeView绘制系统树结构图。结果:与人类BMPs核酸序列同源性,黑猩猩>牛>小鼠;人类的BMPs家族分为7个组,牛的分组情况与人类的近似,小鼠的分组与人类的差别较大。结论:和小鼠相比,以牛为实验动物研究BMPs的实验结果更接近人体实验的数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PCR-STR分型技术,快速产前基因诊断Down综合征(Down syndrome,DS)方法.方法选择21号染色体上的4个短串联重复序列D21S2055、D21S1244、D21S1435和D21S1809,进行PCR扩增,尿素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分型.根据谱带的条数及浓度判断是否为21三体,根据父母基因型判断额外21号染色体的亲代来源,选择30例高危孕妇进行21三体的产前基因诊断.结果应用此方法可检出所有的由核型分析确诊的单纯型21三体,并可判定额外染色体的亲代来源.30例产前诊断筛出2例21三体患儿.结论该方法不用细胞培养,避免放射性标记,并可进行早期产前诊断.该方法比传统的方法操作简单、速度快,是一种产前诊断和大规模筛查21三体的良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幽门螺杆菌在牙髓中的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人牙髓标本中Hp的存在情况,探计Hp与牙髓病变的相关性以及Hp的传播途径和传播方式。方法:本实验分为5组,共计79例标本,前4组取根髓,第5组取龈下牙石。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Hp快速诊断试剂盒两种方法检测不同病情下人牙髓和牙石标本中的Hp。结果:经x^2检验各牙髓组间Hp检出率无明显性差异;而牙髓组与龈下牙石组间Hp检出率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发现在人牙髓中存在Hp,牙髓中幽门螺杆菌的存在可能是Hp不易清除和相关疾病易于复发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背景: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高误诊率的精神疾病,常被误诊为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焦虑症、强迫症和人格障碍等精神疾病,导致临床症状不能有效控制,病情呈反复发作趋势,故近年来双相情感障碍的误诊问题越来越引起精神科医生的重视。目的:了解双相情感障碍在门诊的误诊情况,并分析其误诊原因,指导临床医师加强对双相情感障碍的识别,尽量避免或减少其误诊和漏诊。方法:纳入专家门诊确诊为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者,了解其在门诊的就诊及误诊和漏诊情况,通过比较误诊组(包含漏诊者)和确诊组的临床资料进一步分析导致误诊和漏诊的可能原因。结果:双相情感障碍在专家门诊就诊患者中占31.5%。符合本研究入组标准的共有177例,其中误诊组136例(76.8%),确诊组41例(23.2%),误诊为抑郁症者最多(70.6%)。误诊组患者首次发作更多的表现为抑郁发作(χ~2=5.206,p=0.023),并且病程中抑郁发作次数更多(Z=-2.268,p=0.023);误诊组起病至首次治疗的时间较短(Z=-2.612,p=0.009)、而起病至确诊时间更长(Z=-3.685,p0.001),总病程更长(Z=-3.274,p=0.001),并且住院治疗的患者更多(χ~2=4.539,p=0.033),住院次数也更多(Z=-2.164,p=0.031);误诊组伴有精神病性症状更多(χ~2=11.74,p=0.001),尤其抑郁发作时(χ~2=7.63,p=0.006),共病的发生率更高(χ~2=5.23,p=0.022);误诊组HCL-32评分更低(t=-2.564,p=0.011)。误诊组诊断为其他特定的双相及相关障碍的患者较确诊组多(11.0%v.4.9%),并且误诊组最近发作情况表现为抑郁发作的患者较多(78.7%v.65.9%)。结论:门诊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误诊率高,常被误诊为抑郁症。误诊组患者首次发作更多的表现为抑郁发作,病程中抑郁发作次数更多,伴有精神病性症状更多,共病的发生率更高,并且患者对自身躁狂或轻躁狂发作情况明显认识不足,导致早期难以明确诊断,确诊所需时间更长,住院比率更高,住院次数更多。临床医生应提高对双相情感障碍的识别,避免或减少双相情感障碍的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和抑癌基因PTEN在原发性肝细胞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应用RT-PCR法,对50例原发性肝细胞癌和34例癌旁组织中Survivin和PTEN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定量检测。结果 Survivin在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高表达,而在癌旁组织中无表达;原发性肝细胞癌中PTEN的表达量明显低于癌旁组织;Survivin和PTEN的表达量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分化程度有关,与患者发病年龄、肿瘤大小、门静脉癌栓、肝内转移无关;随着恶性程度加重,Survivin和PTEN基因表达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Survivin和PTEN在原发性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起着不同的作用,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细胞癌的早期诊断、判定预后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8.
贾子冬  朱金玲 《临床肺科杂志》2011,16(10):1585-1586
虽然近几年结核病的增长速度逐步降低,但由于耐多药结核(multidrug-resistant TB,MDR-TB)的持续威胁,以及泛耐药结核(extensively drug-resistant TB,XDR-TB)比例的不断增加[1],对TB的防控仍面临着巨大的困难[2,3]。据世界卫生组织相关报告指出,2008年全球约有MDR-TB病例390000-510000例,占全部结核患者的3.6%,而其中的5.4%为XDR-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探讨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佝偻病)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技术检测2003年10月至2004年10月159例佝偻病患儿和78名健康儿童(对照组)VDR基因Bsm Ⅰ位点的多态性,比较两组之间VDR基因型和基因分布.结果 佝偻病患儿和对照组儿童的VDR基因Bsm Ⅰ位点基因型分布分别为:BB(0%),Bb(15.7%),bb(84.3%)和BB(0%),Bb(11.5%),bb(88.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佝偻病患儿和对照组儿童的VDR基因BsmⅠ位点等位基因分布分别为:B(7.9%),b(92.1%)和B(5.8%),b(94.2%),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DR基因Bsm Ⅰ酶切住点的多态性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遗传易感性相关关系尚须大样本进一步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