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44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自2002年元月始,本科采用小切口肿胀麻醉吸脂治疗腋臭322例,患者痛苦小,创伤轻微,愈合瘢痕小,并发症较少,疗效显著,很受患者欢迎.但此术的惟一缺陷是不能确保完全根治.本组治疗中有34例患者仍感腋臭"复发",自觉症状明显,强烈要求再治,为此作者在肿胀吸脂基础上增添搔刮手术操作,并取得较好的疗效,其结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2.
目的 评估外固定支架在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中的作用.方法 对21例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在手术后1~3年,测定腕关节的活动范围和影像学指标,对腕关节功能进行Gartland-Werley评分.结果 患侧腕关节的屈、伸和尺偏活动范围显著小于正常腕关节(P<0.05),桡偏、旋...  相似文献   
43.
患者女,20岁.因冲床压伤左中指末节出血、疼痛1 h入院.临床专科检查:左中指末节皮肤软组织大部分缺损,仅残留尺侧皮肤软组织,甲床完全缺损(图1).急诊在臂丛神经+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下,先行清创术.按常规方法切取左足第二趾趾甲皮瓣移植于左中指末节创面(图2,3).在左小腿远端和踝前方画出胫前动脉和足背动脉的体表投影线,外踝前方画出跗外侧动脉和外踝前动脉的体表投影线后(图4),沿标记线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伸肌支持带,在胫前肌和趾长伸肌间隙中显露胫前动脉,在胫前动脉上找到外踝前动脉起始处,外踝前皮支即从起始处附近发出(图5,6),追踪皮支确认进入皮肤后,根据第二趾趾端创面形状、大小及血管蒂的位置灵活调整皮瓣的位置(皮瓣切取面积为3.0 cm×2.5cm).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带肌腱的尺动脉腕上皮支游离皮瓣修复手指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3月-2009年9月,采用带尺侧腕屈肌腱的尺动脉腕上皮支游离皮瓣修复手指指腹皮肤软组织合并屈肌腱缺损15例.结果 15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18个月,皮瓣色泽、质地、外形满意,两点分辨觉为8~10 mm.手指屈曲功能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分会手部肌腱修复后功能评定标准(TAM 法)评定:优3例,良6例,可4例,差2例.结论 采用带尺侧腕屈肌腱的尺动脉腕上皮支游离皮瓣修复手指指腹皮肤软组织合并屈肌腱缺损是一种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45.
背景:临床上超脉冲CO2点阵激光治疗浅表性瘢痕的效果优良,但机制不清。 目的:进一步验证超脉冲CO2点阵激光干预兔耳浅表性瘢痕的效果,并探讨创面原位再生修复的相关机制。 方法:用超脉冲CO2点阵激光干预兔耳浅表性瘢痕,传统络合碘治疗和湿润烧伤膏治疗两种修复方法对创面进行修复。 结果与结论:湿润烧伤膏组创面愈合显著短于络合碘组(P < 0.01)。超脉冲CO2点阵激光干预兔耳浅表性瘢痕后即刻创缘无表皮干细胞标志分子细胞角蛋白19、P63蛋白表达,24 h后细胞角蛋白19、P63蛋白表达。湿润烧伤膏组治疗后第4天细胞角蛋白19、P63蛋白开始增多,第7天达到高峰,第14天逐渐减少;络合碘组治疗后第4天细胞角蛋白19、P63蛋白达高峰,第7天和第14天减少。湿润烧伤膏组细胞角蛋白19、P63蛋白强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络合碘组(P < 0.05)。提示超脉冲CO2点阵激光结合湿润暴露疗法治疗兔耳浅表性瘢痕,能更好地启动和保护表皮干细胞,促进创面原位再生修复。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基于术中复位期及骨块位置的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分型, 以及在此分型指导下的复位技巧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22年11月期间北京医院骨科收治的115例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男24例, 女91例;年龄(80.9±11.0)岁。将整体骨折的复位阶段分为骨干复位期(Ⅰ期)和皮质复位期(Ⅱ期), 再根据术中骨块的相对位置, 将Ⅰ期分为远近骨块前后交锁型(Ⅰ期a型)和远端骨块下沉移位型(Ⅰ期b型), Ⅱ期又分为近端翘起(Ⅱ期a型)、向后成角(Ⅱ期b型)、阳性支撑(Ⅱ期c型)和阴性支撑(Ⅱ期d型)4个亚型。根据不同复位阶段所遇不同难复情况采取相应的复位策略(顶棒支撑、经皮撬拨及Joystick技术等)闭合复位骨折, 以恢复股骨近端颈干角、前倾角、前内侧皮质及患肢长度, 最后再采用髓内钉固定。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骨折复位质量、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本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70.0(60.0, 92.0)min, 术中出血量为200.0(170.0, 200.0)mL;术后骨折复位质量按照Baumgaertner等标准评定:优103例, 良...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髋部骨折并存糖尿病的围手术期治疗血糖控制以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对32例髋部骨折并存糖尿病的围手术期的血糖控制、胰岛素使用、并发症的处理及麻醉方式选择进行分析。结果:32例中,2例术后内固定松动,1例应激性胃溃疡,2例下肢静脉栓塞,未发生感染和其他并发症。术后患者症状体征均明显改善,肢体功能恢复良好。结论:糖尿病患者经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将血糖控制至理想水平,可安全度过手术期。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两种内固定手术方式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84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给予动力髋部螺钉(DHS)内固定术48例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内固定术36例,记录两组术中、术后的相关指标并给予统计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12~32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无死亡病例。两组相比,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和术后近期并发症以及术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与DHS相比,PFN具有固定牢靠、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的优点,尤其适用于A2.3和A3等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  相似文献   
49.
50.
目的探讨颈前路手术治疗颈椎伤病若干问题。方法本组18例,颈椎病7例,颈椎骨折脱位伴外伤性椎间盘突出10例,颈椎炎症破坏1例,行颈前路伤病椎节间盘切除,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后纵韧带作选择性切除、骼骨植骨、钛钢板固定。结果随访3-19个月,无发生与手术相关并发症。 ASIA分级中A级2例无改善,C级5例改善至D级,D级3例中2例改善至E级,1例无改善。JOA评分 13-17分。1例术后继发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致死。复查X片,骨折复位良好,无断钉、断板、钢板松脱、椎间高度丢失,植骨块无移位、融合好,内固定位置好。结论颈髓损伤后8小时内应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可有效治疗脊髓继发性损伤,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既要及时、充分减压又要最大限度保护颈椎功能。要尽量保护具有安全稳定作用的后纵韧带完整性,必要时可作选择性切除。对施术椎节行确实的植骨融合固定是取得良好疗效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