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16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40例破裂的前交通动脉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经冀点入路成功夹闭40例破裂的前交通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技巧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0年1至2005年12月手术治疗40例前交通动脉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术中困难及手术结果。结果术前3D-DSA能清楚显示动脉瘤的大小,形状和附近血管的关系。40例患者中出院时按GOS评分分为恢复良好者32例,中残3例,重残3例,死亡2例。结论大脑前动脉水平段(A1段)发育不全与前交通动脉瘤有较高的相关性;尽早手术夹闭前交通动脉瘤能防止因动脉瘤再次破裂引起的直接死亡和病情恶化,及时清除血肿能减轻脑血管痉挛,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2.
前交通动脉复合体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通过在手术显微镜下对鞍区前交通动脉复合体及各自发出的穿支动脉的解剖和测量,进一步掌握和熟悉前交通动脉复合体的结构及毗邻血管神经的走行,为手术入路提供参考。方法在30侧(15例)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湿性头颅标本上,模拟双侧翼点入路开颅,对鞍区前交通动脉复合体及各自发出的穿支动脉进行解剖观察和测量,所得结果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描述和测量了前交通动脉复合体及其各分支、穿通动脉和神经的毗邻、走行及直径、长度。ACA均由前穿支下方的ICA发出对侧大脑前动脉借前交通动脉相接。回返动脉为ACA-A1段发出的穿动脉中最粗大的血管,起源部位、行程及数量变异大。ACoA的形态与双侧A1段直径关系密切。结论间隙Ⅱ中回返动脉起点范围通常位于前交通动脉近侧3 mm及前交通动脉远侧3 mm范围内,故在前交通动脉水平远、近侧3 mm范围内临时夹闭或解剖ACA时,易造成回返动脉损伤。在A1段近侧3~5 mm、A1段中1/3段少有穿支发出,此二处可作为ACoA动脉瘤手术时临时阻断的部位,而A1段远侧、特别在ACoA水平2 mm附近几乎均有回返动脉平行伴行,在此处解剖极易损伤回返动脉。A1段发育不全与ACoA动脉瘤可能有较高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3.
桥小脑角脑膜瘤的诊断及其治疗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桥小脑角脑膜瘤的治疗目前仍首选手术,如何全切肿瘤而又保存面、听等神经功能,防止肿瘤复发,减少并发症是治疗桥小脑角脑膜瘤共同研究的热点。本文详细阐述了桥小脑角脑膜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诊断及治疗进展,并按其起源部位不同划分不同类型,术前依靠影像学特征预测神经与肿瘤的关系,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能够提高术后面、听等神经功能的保存率和改善其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和肿瘤复发,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改良枕大池重建术治疗Chiari畸形并脊髓空洞症的术式选择、操作技巧及手术效果,探索该病手术治疗的适宜术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2006年10月间采取改良枕大池重建手术治疗35例Chiari畸形并脊髓空洞症患者的临床表现,手术前后影像学特征,手术方式及手术疗效.结果 35例Chiari畸形并脊髓空洞症患者中Chiari畸形Ⅰ型18例,Ⅱ型17例;29例患者术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6例临床症状无改变,3例行脊髓空洞分流术.随访平均2年,32例症状显著改善,25例患者脊髓空洞基本消失.结论 改良枕大池重建术避免了小脑下垂的同时义能有效地骨性减压:小脑扁桃体缩小主要采用电灼和软膜下切除相结合的方式,尽量保持局部软膜完整,减少术后粘连和复发;疏通四脑室中孔和侧孔流出道,通畅脑脊液循环;蛛网膜的悬吊和硬脑膜扩大修补是有效重建枕大池的重要措施.改良枕大池重建术是治疗Chiari畸形并脊髓空洞症的相对合理的术式.根据本组数据提出了骨性减压和小脑扁桃体缩减的范围.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65例桥小脑角脑膜瘤的诊断及其显微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88年10月~2005年10月间诊治的65例桥小脑角脑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桥小脑角脑膜瘤临床表现类似听神经瘤,本组肿瘤全切12例,近全切32例,部分切除21例,术后?刀53例.术后颅神经功能改善41例;无改善或加重24例,其中死亡2例.40例随访3个月~15年,34例恢复良好,6例死亡,5例复发.结论桥小脑角脑膜瘤依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多可早期定位与定性诊断;术中选择适当的手术入路,妥善处理和保护血管、神经、脑干等,术后正确处理并发症,是提高手术疗效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26.
Zeste基因增强子人类同源物2(EZH2)基因作为多梳基因(PcG)家族中的核心成员,其在多种实体肿瘤中过度表达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等生物学行为及预后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其具体机制仍知之甚少。笔者对EZH2作用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其对揭示肿瘤发生发展过程,预测肿瘤的进展及预后,进而开发新的肿瘤靶向治疗药物具有较大的潜在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鞍区软骨样脊索瘤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学证实的4例鞍区软骨样脊索瘤患者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手术全切除1例,大部分切除3例。术后随访2月至5年,4例均存活;1例复发。结论鞍区软骨样脊索瘤首选手术治疗;未能全切者建议放疗;预后好于普通脊索瘤。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静脉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的手术治疗特点和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8年间33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术中静脉压迫的处理及结果.对静脉压迫的处理采取细小静脉予以电凝阻断,岩上静脉复合体分支可部分阻断.保留主干;全程解剖分离血管压迫后予以Teflon围套式包裹三叉神经. 结果 静脉压迫可位于三叉神经脑池段全程:33例中22例既有静脉压迫也有动脉责任血管,11例责任血管为单纯静脉,其中3例为无名静脉,8例为靠近Meckel's腔的岩上静脉复合体;岩上静脉复合体按其引流模式分三种类型:微血管减压术后有效率为100%,平均随访2.5年无复发;术后主要并发症是三叉神经和小脑功能障碍,但经治疗后均明显改善. 结论 岩上静脉复合体是三叉神经痛最常见的责任静脉,静脉压迫无论是主要还是次要压迫因素时,均需要妥善处理,对三叉神经充分有效减压.微血管减压术避免了遗漏静脉压迫,减少了复发,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稍偏高.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黑色素瘤的诊治与随访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0例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病理结果、手术治疗与预后情况.结果 10例黑色素瘤患者中发生于颅内者8例,椎管内者1例,颅颈交界区1例.手术全切除8例,大部切除2例.病理检查黑色素瘤8例,脑脊膜黑色素细胞瘤2例.随访3月至11年,6例死亡,其中1例术后综合治疗后存活了7年,后因并发症死亡,术后中位生存期1.1年.4例术后放疗,恢复正常生活.结论 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黑色素瘤发病率低,但术前诊断困难,误诊率较高.手术切除为首选,术后结合放、化疗,可延长生存时间,但总的预后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