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2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1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6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91.
中老年HIV/AIDS病人确诊前后高危行为比较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中老年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HIV/AIDS病人)确诊前的高危行为状况,确诊后的高危行为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使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在调查对象知情同意的原则下进行面对面、一对一的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50岁的HIV/AIDS病人443例,其中男性308例,女性135例。确诊前,调查对象发生过商业性行为、临时性行为的比例,分别为56.2%和27.1%。确诊后,调查对象发生商业性行为、临时性行为的比例,分别为4.5%和4.1%,均较确诊前降低。确诊前一年,调查对象发生商业性行为、临时性行为时每次都用安全套的比例,分别只有0.7%、3.8%;确诊后最近一年发生商业性行为、临时性行为时每次都用安全套的比例,分别为40.0%、30.0%,均较确诊前上升。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确诊前无固定性伴的调查对象,在确诊前发生非固定性行为的可能性较大,其OR值分别为28.180和7.564。结论高危性行为是中老年人感染艾滋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应加强对中老年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安全套的使用率,从根本上控制艾滋病在中老年人群中的流行态势。  相似文献   
92.
目的了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者启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reatment,HAART)后肾功能损害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1~2015-06广西启动HAART的3 395例HIV合并HBV感染者,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启动治疗第12个月肾功能损害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对象在启动HAART后第12个月的肾功能损害发生率为14. 76%。服用含克力芝的一线治疗方案(AOR=4. 19,95%CI=2. 76~6. 38)及启动治疗时WHO分期为3/4期(AOR=1. 86,95%CI=1. 49~2. 33)是治疗后第12个月发生肾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与启动治疗时CD4计数200个/μL者相比,启动治疗时CD4计数为200~349个/μL(AOR=0. 66,95%CI=0. 50~0. 85)、350~499个/μL(AOR=0. 54,95%CI=0. 34~0. 84)、≥500个/μL者(AOR=0. 36,95%CI=0. 18~0. 74)治疗后第12个月肾功能损害风险较低。结论 HIV合并HBV感染者应尽早启动HAART,选择含替诺福韦的一线治疗方案可以有效降低治疗第12个月肾功能损害风险。  相似文献   
93.
94.
目的了解广西县乡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艾滋病防控相关人员数据管理情况。方法按多级抽样原则,在广西14个市里随机选择8个市,每个市选2个县作为调查点。每个调查点调查卫生局、疾控中心、综合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等医疗卫生机构。每个机构的数据管理负责人和数据管理工作人员作为调查对象,对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测验,并查看其日常工作记录。结果406名调查对象中,89.66%认为数据管理工作很重要,95.57%愿意主动管理数据,但数据管理能力比较欠缺,只有32.76%能利用分析结果制定相应措施。结论广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艾滋病防控相关人员知道数据管理重要性,愿意从事数据管理工作,但数据管理技能有所欠缺,应该进一步加强技能培训。  相似文献   
95.
目的 了解HIV感染者成对pol区DNA序列和RNA序列构建分子传播网络的差异,为利用DNA序列构建分子传播网络提供科学数据。方法 采集广西柳州2014年本底存活和2015—2018年新报告HIV感染者全血和血浆标本,分别进行DNA和RNA提取、序列扩增和序列测序、序列拼接、序列比对及亚型判定,构建DNA序列和RNA序列分子传播网络,并比较DNA序列构建的分子传播网络和RNA序列构建的分子传播网络的一致性。结果 本研究中2014年本底和2015—2018年新报告HIV感染者共2 983例,其中2014年本底仅有DNA序列2 590例、2014年本底和2015—2018年新报告的成对pol区DNA序列和RNA序列分别为196例和197例。在393例成对pol区DNA序列和RNA序列中,DNA序列和RNA序列的基因亚型一致,成对DNA序列和RNA序列的基因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2.72,P=1.00)。2015—2018年新报告HIV感染者成对pol区DNA序列和RNA序列与2014年本底DNA序列构建的分子传播网络连接一致性为91.4%(180/197);2015—2018年新...  相似文献   
96.
广西1996-2000年HIV感染流行趋势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广西于 1 986年开始进行HIV感染监测 ,1 989年首次报告HIV感染者。 1 992年开展哨点和专题监测。 1 996年开始首次发现广西本地居民的HIV感染者。从 1 996- 2 0 0 0年广西HIV感染流行速度快速向全区扩散 ,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对象和方法1 监测人群 :根据卫生部制定哨点监测的目标人群 (吸毒人员、性病门诊病人、暗娼、献血员等 )作为HIV哨点监测的对象。2 哨点数据收集和专题调查 :1 992年开始设立哨点 ,哨点主要设立在戒毒所、性病门诊、孕妇门诊和妇女教育所 ,同时在广西吸毒情况较为严重的地区作专题调查。3 广西历…  相似文献   
97.
1989~2006年广西艾滋病流行情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广西艾滋病流行现状,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广西历年艾滋病疫情报告、卫生医疗机构艾滋病检测、各类人群的艾滋病血清学哨点监测以及流行病学专题调查资料。结果2006年底广西累计报告HIV感染者27 619例,分布于全区所有市县;感染者中男女比例从1989~1996年的9:1下降到2006年的3:1;年龄以10~39岁年龄段为主,但小于10岁以及大于40岁的感染者逐年增多;未婚者所占的比例从1998年的47.2%下降到2006年的26.6%,已婚者则由22.8%上升到48.7%;1997年,吸毒和性传播的比例占当年报告数的95.9%和3.1%,未报告母婴传播途径,2006年3种途径的比例分别为40.4%、37.1%和0.8%;监测人群类别以临床就诊者中发现的感染者增长最快,从2001年的20.8%上升到2006年的59.3%。结论广西艾滋病流行已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要扩大清洁针具交换、美沙酮维持治疗及安全套推广等干预措施的覆盖率,同时要进一步落实"四免一关怀"措施。  相似文献   
98.
目的 掌握广西艾滋病流行现状,为制定防治策略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2007年广西自治区级艾滋病哨点监测方案>对吸毒者、暗娼、性病门诊就诊者和孕产妇人群进行监测.结果 (1)吸毒者哨点HIV感染率中位数为8.6%,共用注射器吸毒比例各哨点差异较大,中位数是44.7%.最近一次性行为时使用安伞套比例的中位数是14.3%.(2)暗娼哨点HIV感染率中位数为0.8%,性行为时每次使用安全套比例的巾位数足56.1%,暗娼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在上升.(3)性病门诊就诊者哨点HIV感染率中位数为1.1%,个别哨点HIV感染率上升较明显.(4)孕产妇哨点HIV感染中位数为0.4%,HIV感染率呈上升趋势,在贵港市、宁明县等4个市县开展孕产妇哨点监测以来首次检出HIV感染者.结论 广西艾滋病的流行已开始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需要进一步加大有效干预措施的力度及覆盖面,以减缓艾滋病的流行速度.  相似文献   
99.
目的了解南宁市新型毒品吸毒者的性行为特点,探索与吸毒者异性性行为可能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在戒毒医院、自愿咨询检测(VCT)门诊对新型毒品吸毒者开展问卷调查,收集基本情况、相关行为信息。结果共招募新型毒品吸毒者113人,平均年龄(26.3±5.6)岁,90天内有固定性伴性行为、临时性行为和商业性行为的比例分别为64.6%(73/113)、53.1%(60/113)和15.0%(17/113)。吸毒者发生临时性行为的危险因素包括甲基苯丙胺[比值比(OR)=4.581,95%可信区间(CI):1.658~12.654]和苯丙胺(OR=3.955,95%CI:1.479~10.571);年龄25岁是吸毒者发生临时性行为(OR=0.292,95%CI:0.119~0.715)和商业性行为(OR=0.265,95%CI:0.060~1.170)的保护因素。结论新型毒品吸毒者性行为活跃,甲基苯丙胺、苯丙胺对吸毒者发生临时性行为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0.
广西壮族自治区2010-2017年艾滋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2010-2017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艾滋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精准防控措施和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我国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管理系统下载2010-2017年HIV/AIDS报告历史卡片,采用例数、构成比和率等描述相关疫情特征,采用χ2检验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0-2017年广西HIV阳性率12.53/万(85 182/67 959 000),新发现HIV/AIDS病例和当年死亡病例数分别累计有85 182例和24 783例,2010-2011年分别增加了22.34%(新发现HIV/AIDS病例数从11 648例增加到14 250例)和32.83%(当年死亡病例数从2 900例增加到3 852例),2012-2017年均呈连续6年下降趋势(新发现HIV/AIDS病例数分别为12 229、10 877、9 460、9 190、8 848和8 680例;当年死亡数分别为3 888、3 316、2 914、2 717、2 595和2 600例);HIV/AIDS晚发现比例均>50.00%(50.53%~57.06%)。2012-2017年新发现病例的男女性别比为2.47:1(60 639/24 543),≥ 50岁的男女性别比为2.71:1(28 654/10 557)。25~49岁占47.40%(40 377/85 182),≥ 50岁占46.03%(39 211/85 182)。职业为农民占68.40%(58 262/85 182),家政、家务及待业占11.21%(9 546/85 182),学生占0.86%(729/85 182)。传播途径以异性性传播为主,占90.60%(77 171/85 182),男男性行为传播占3.13%(2 669/85 182),注射吸毒占4.60%(3 924/85 182),母婴传播占0.73%(619/85 182)。结论 2010-2017年广西新发现HIV/AIDS病例数和当年死亡数自2012年连续逐年下降,但是晚发现比例均>50.00%,传播途径以异性性传播为主。广西艾滋病流行模式面临新变化和新挑战,应创新防治策略和干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