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29篇
临床医学   7篇
神经病学   22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探讨儿童虐待对儿童死亡认知发展的影响,了解受虐待儿童产生自杀意念的情况.方法对符合入组标准的受虐待儿童和正常儿童各80名进行结构式访谈,并评定死亡概念问卷和自杀意念量表,分析两组之间死亡概念认知水平、认知特点和自杀意念的差异.结果受虐待组儿童对死亡概念的认知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儿童(水平Ⅲ:75.00%vs 88.75%,P<0.05),对死亡特征和死亡外延的认识比对照组差(P<0.01),受虐待组儿童的自杀意念发生率和自杀意念强度均高于正常儿童[1年内:35.00%vs11.25%,(0.82±0.65)分vs(0.35±0.21)分,P<0.01].结论虐待可对儿童的死亡认知发展过程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使受虐待儿童对死亡概念的认识偏离正常,更容易产生自杀意念.  相似文献   
62.
丁螺环酮治疗广泛性焦虑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丁螺环酮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50例临床诊断为广泛性焦虑症的病人用丁螺环酮治疗4周,采用Hamilton焦虑量表(HAMA)及副反应量表(TESS)进行评定。结果:丁螺环酮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有效率90.7%,显效率55.9%;主要不良反应是轻微的口干及头昏和头晕等,偶可致窦性心律不齐。结论:丁螺环酮治疗广泛性焦虑症有效,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63.
现将西比灵 (西安杨森制药厂生产 )在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及梅尼埃病中疗效观察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文将 1998 0 4~ 2 0 0 0 0 4间门诊和住院患岁者共 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 3 0例 )男女各半 ,年龄 3 0~ 75岁 ,平均年龄 5 2岁 ,其中 40例为  相似文献   
64.
1989-2003年,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20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5.
曲唑酮治疗酒依赖伴抑郁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曲唑酮对酒依赖患者伴抑郁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酒依赖伴抑郁患者60例,分为曲唑酮组和阿米替林组各30例,治疗前及治疗后1、2、4周末应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结果:曲唑酮对酒依赖伴抑郁有很好的疗效,与阿米替林相仿;不良反应以嗜睡、口干、便秘为多见,不良反应明显轻于阿米替林组。结论:曲唑酮能有效治疗酒依赖患者伴发的抑郁。  相似文献   
66.
心理干预对女性精神病患者暴力行为的作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精神病人住院期间的暴力行为,是精神科病房的一种特殊暴力现象,它不受社会伦理道德和国家法律的约束,对精神科病房的安全有着直接威胁,也是引发医疗纠纷乃至医院与社会家庭法律纠纷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减少住院精神病人发生暴力事件,我们对其进行心理行为干预,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7.
目的 分析硕士研究生考试复试者的社会性特质.方法 使用海斯曼心理CT系统对496名医学硕士研究生考试复试者和48名健康体验者进行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问卷(MMPI)的测试,采用协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①女性考研者的社会责任感和无社交性焦虑H1分数高于男性[分别为(59.1±9.0)分,(56.0±8.5)分,P<0.01;(59.0±10.1)分,(57.3±8.6)分,P<0.05];本科者的无社交性焦虑H1分数高于大专者[(58.3±9.4)分,(52.1±11.5)分,P<0.05],与社会的疏远PD4A和与社会的疏远S1A分数低于大专者[分别为(44.2±7.6)分,(51.7±9.0)分,P<0.01;(39.6±7.4)分,(45.9±9.6)分,P<0.05];未婚者的与社会的疏远PD4A分数高于已婚者[(44.7±7.7)分,(42.9±7.1)分,P<0.05].②经协方差分析控制性别、婚姻状况和受教育程度的影响后,考研者的与社会的疏远S1A分数明显高于健康体验者[(40.0±7.5)分,(35.2±6.8)分,P<0.05].结论 考研者的社会性特质存在性别差异,受到婚姻状况和受教育程度的影响,具有与社会疏远的倾向.  相似文献   
68.
目的分析考研复试者特殊行为倾向的特点。方法使用海斯曼心理CT系统对496名医学硕士研究生考试复试者和48名健康体验者进行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问卷(MMPI)测试,评估其特殊行为倾向、个性特征和心身症状。结果 1经协方差分析控制受教育程度、年龄等影响后,考研复试者的性变态分数低于健康体验者(44.5±8.0 vs 51.1±9.3,P〈0.01),而吸烟分数高于健康体验组(45.1±8.8 vs 41.0±8.1,P〈0.05);2特殊行为倾向分数不仅与精神质、神经质、内外向和掩饰相关(r=0.093-0.681,-0.113--0.667,P〈0.05),且与疑病、抑郁、癔病、精神病态、男女子气、偏执狂、精神衰弱、精神分裂、轻躁狂症和社会内向相关(r=0.088-0.931,-0.089--0.269,P〈0.05);3个性特征和心身症状对特殊行为有预测作用(Beta=0.069-0.226,-0.081,P〈0.05),性别、受教育程度和职业也与特殊行为有关(Beta=0.060-0.612,-0.047--0.700,P〈0.05)。结论考研复试者的特殊行为倾向受性别、职业、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的影响,与其个性特征和心身症状有关。  相似文献   
69.
目的考察医学生儿童期虐待、大五人格与自尊水平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对某医学院262名医学生进行调查,使用儿童期虐待史自评量表(PRCA)、自尊量表(SES)、简式大五人格问卷(NEO-FFI-R)等问卷进行现场测试,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软件Amos7.0作路径分析。结果儿童期虐待对神经质有直接正向影响(β=0.255,P<0.01),对外向性、友善性和谨慎性有直接负向影响(β=-0.251,-0.224,-0.166,P<0.01);神经质对自尊有直接负向影响(β=-0.278,P<0.01),外向性对自尊有直接正向影响(β=0.190,P<0.01);儿童期虐待对自尊没有直接影响(P>0.05)。神经质和外向性作为中介变量全部中介着儿童期虐待对自尊的影响。结论儿童期虐待对医学生自尊水平具有间接影响,而无直接影响,大五人格在儿童期虐待和自尊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0.
目的研究大学生大五人格特点及其与受虐待经历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江苏省某3所高校2374名大学生,使用儿童期虐待史自评量表(PRCA)、简式大五人格问卷(NEO-FFI-R)和人口社会经济学资料调查问卷等进行现场测试。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大学生大五人格特质与儿童期虐待、性别、年龄、民族、独生子女、宗教信仰、亲属精神病、躯体健康状况、家庭经济状况和家庭关系有关(P<0.05)。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在控制其他因素的影响后,神经质与情感虐待、忽视、外人虐待、躯体健康、家庭关系呈正相关,与性别、独生子女呈负相关(Beta值=0.055~0.207,-0.051~-0.049;P<0.01);外向性与情感虐待、忽视、躯体健康、家庭关系、年龄和家庭经济呈负相关(Beta值=-0.040~-0.217,P<0.05);开放性与年龄和躯体健康呈负相关(Beta值=-0.052~-0.073,P<0.05);友善性与情感虐待、外人虐待、忽视、性别和躯体健康呈负相关(Beta值=-0.061~-0.141,P<0.05);谨慎性与情感虐待、忽视、躯体虐待、躯体健康和家庭关系呈负相关(Beta值=-0.052~-0.130,P<0.05)。结论儿童期受虐待经历对大学生大五人格特质具有明显影响,躯体健康状况和家庭特征也是影响其人格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