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笔者自2005年5月以来运用大陵透刺鱼际为主治疗急性踝扭伤66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66例均来自门诊,其中男36例,女30例;年龄5~80岁,平均36.5岁;病程1~15天.均为一侧损伤,其中外踝60例,内踝6例.主要临床表现为踝关节疼痛,活动时加剧,局部明显肿胀及皮下瘀血,关节活动受限.2 治疗方法取穴:主穴为对侧大陵透鱼际;配穴:外踝扭伤取患侧昆仑透太溪,内踝扭伤取患侧太溪透昆仑.操作:嘱患者掌心向上半握拳放松,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用华佗牌0.25 mm×60 mm一次性针灸针避开浅静脉,先直刺5~10 mm,得气后再退至皮下,针与皮肤呈30°~45°角向鱼际斜行进针约40~50 mm,要求针在大鱼际肌纤维间行进,患者有较强的酸、胀、麻等针感,得气后嘱患者活动患侧踝关节,先小幅度,后逐渐增加活动度,最后嘱患者在扶持下行走,直至伤处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留针30~40 min.  相似文献   
52.
目的分析不同病因慢性湿性咳嗽儿童的临床特征,为其病因诊断及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9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明确诊断为慢性湿性咳嗽的149例患儿临床资料。按病因不同分为迁延性细菌性支气管炎(PBB)组28例、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组13例、呼吸道感染后咳嗽(PIC)组43例及多病因组65例,分析比较各组间病史特点、实验室指标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果的差异。结果 PBB组患儿咳嗽时间明显长于PIC组(Z=-2.582,P=0.01)。4组间的白细胞(WBC)计数(F=3.776,P=0.027)、中性粒细胞比例(N%)(F=2.287,P=0.025)、淋巴细胞比例(L%)(F=3.377,P=0.039)及C反应蛋白(CRP)(F=9.762,P=0.045)比较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IC组的WBC计数、CRP高于PBB及UACS组(P0.05)。UACS组的N%低于PBB及PIC组(P0.05)。PBB组肺泡灌洗液WBC计数明显高于UACS及CVA组。PBB组肺炎链球菌的培养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余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而4组间的巨细胞病毒、肺炎支原体核酸检测也可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不同病因组慢性湿性咳嗽患儿的病史特点、实验室指标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果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3.
朱玉林 《当代医学》2014,(28):150-151
目的探讨异甘草酸镁联合谷胱甘肽治疗脓毒血症合并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3月郴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05例脓毒血症合并肝功能损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n=53),对照组(n=52)。实验组患者给予异甘草酸镁联合谷胱甘肽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还原性谷胱甘肽治疗。疗程为2周。观察2组的肝功能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为(40.8±16.3)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为(41.2±14.3)U/L、总胆红素(TBIL)水平为(14.8±4.9)U/L,对照组治疗后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为(68.5±20.6)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为(70.6±18.5)U/L、总胆红素(TBIL)水平为(21.5±10.8)U/L,2组患者各指标间比较t分别=7.7867、9.1211、4.10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异甘草酸镁联合谷胱甘肽治疗脓毒血症合并肝功能损害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适应性好。  相似文献   
54.
正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种致病菌,其可产生多种侵袭性感染,严重者可侵及呼吸道、血液等多种部位,引发全身性感染表现~([1])。近年来,儿童中SA尤其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的感染率逐年增加~([2])。  相似文献   
55.
56.
目的 了解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病原分布状况及其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509例CAP住院患儿的病例资料,分析各种病原的检测结果及不同病原CAP的临床特点。结果 509例CAP患儿中,299例病原学检测阳性,阳性率58.74%。其中,肺炎支原体128例(25.15%)、乙型流感病毒90例(17.68%)、副流感病毒49例(9.63%)、呼吸道合包病毒18例(3.54%)、腺病毒18例(3.54%)、甲型流感病毒2例(0.39%)。352例患儿细菌学检查中,43例细菌培养结果阳性,其中流感嗜血杆菌22例(6.25%),肺炎链球菌17例(4.83%),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0.57%),肺炎克雷伯杆菌1例(0.28%),大肠埃希菌1例(0.28%);2种以上病原混合感染50例(9.82%)。肺炎支原体、病毒在≤3岁和>3岁组的检出率有差异(P<0.05)。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在患病年龄、发热、喘息症状、中性粒比值、C反应蛋白(CRP)上与乙型流感病毒肺炎有差异(P<0.05)。>5岁与≤5岁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喘息比例、入院体温、白细胞数、中性粒比及CRP值有差异(P<0.05)。结论 该地区儿童CAP 常见的病原有肺炎支原体、乙型流感病毒、流感嗜血杆菌等。病毒是3 岁以下儿童CAP 的主要病原,以乙型流感病毒常见;肺炎支原体感染多见于3岁以上患儿,5岁以上患儿炎症反应更重。不同病原CAP临床特点不同,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患病年龄、发热症状比例、中性粒比值、CRP值高于乙型流感毒性肺炎患儿;喘息症状比例较后者低。  相似文献   
57.
58.
目的了解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高发地区人群的相关知识态度状况,为明确健康教育目标人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在高发地区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基线水平和目标人群。结果共计对1 315名调查对象进行现场调查,调查对象平均年龄为(33.78±23.06)岁;男性636人,占48.37%;学生607人,占46.16%。调查对象SFTS知晓率为34.90%,对症状和体征,如恶心呕吐(14.52%)、血小板减少(12.32%)、白细胞减少(8.52%)知晓率更低。54.22%的调查对象认为被蜱虫叮咬后需使用酒精或碘酒处理,69.05%的调查对象愿意参与社区举办的SFTS知识讲座。知识和态度得分分别为(4.74±2.16)和(4.45±1.41)分。高年龄和受教育程度低人群知识知晓率低。结论 SFTS高发地区人群知识知晓率低,需持续开展健康教育活动以提高人群自我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59.
目的分析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慢性咳嗽患儿158例(慢性咳嗽组)及急性支气管炎患儿158例(急性支气管炎组),分析慢性咳嗽的病因,记录两组患儿的实验室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慢性咳嗽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158例慢性咳嗽患儿中,病因包括(呼吸道)感染后咳嗽60例、迁延性细菌性支气管炎23例、上气道咳嗽综合征14例和咳嗽变异性哮喘7例,有2种以上病因的54例。两组患儿在发病季节、既往慢性咳嗽病史、过敏性疾病史及家族过敏性疾病史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急性支气管炎组比较,慢性咳嗽组中性粒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4%比例、免疫球蛋白(Ig)E、IgE≥100 mIU/mL比例、IgA、肺炎支原体(MP)-IgM阳性率较高,单核细胞百分比、CRP、降钙素原(PCT)较低(P<0.05)。既往慢性咳嗽病史、家族过敏性疾病史、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4%、IgE≥100 mIU/mL、IgA升高和MP-IgM阳性为慢性咳嗽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与春季相比,夏季不易发生慢性咳嗽(P<0.05)。血...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探讨揿针埋于穴位对腰硬联合麻醉行剖宫产产妇麻醉相关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6月邯郸市妇幼保健院接受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分娩的产妇400例进行研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表分为A、B、C、D 4组各100例,A组产妇入室即静脉注射托烷司琼4 mg,B组产妇入室将揿针埋于内关穴、合谷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