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76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30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237篇
综合类   10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30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了解肾移植供者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率及移植抗HCV阳性供肾对受者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肾移植供、受者的抗HCV;巢式多聚酶链反应(Nest-PCR)法检测HCVRNA;根据供、受者HCV状态将受者分为4组,对各组受者进行1年以上的随访研究.结果(1)供者HCV的感染率为4.35%;(2)抗HCV阴性的受者,接受抗HCV阳性供肾移植后,有62.5%的抗HCV及HCVRNA转为阳性,术后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和肝功能损害发生率明显高于无HCV感染组;(3)将抗HCV阳性的供肾移植给抗HCV阳性的受者,与抗HCV阴性的受者接受抗HCV阳性供肾移植以及与抗HCV阳性的受者接受抗HCV阴性供肾的临床效果相同.结论(1)移植抗HCV阳性供肾能传播HCV,可影响受者的肝脏病变,但这种影响程度较轻;(2)将抗HCV阳性供肾移植给抗HCV阳性的受者,既不增加传播HCV的危险性,又能扩大供肾来源,是解决我国供肾短缺的一项值得考虑的策略.  相似文献   
92.
肾上腺肿瘤的影像学诊断与临床治疗(附117例报告)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总结肾上腺肿瘤的影像学诊断及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应用比较影像学方法,对117例患者的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定位、定性诊断正确率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B超、CT、MRI定位准确率分别为84.6%、90.6%、98.1%,术前定性准确率为39.2%、69.6%、79.6%.综合影像检查定位、定性准确率100.0%及87.5%.手术切除107例,其中巨大肿瘤(体积>10cm×5cm×4cm)30例.9例肾上腺转移癌采取超声引导下穿刺硬化或介入性治疗.1例未手术.结论肾上腺肿瘤影像学检查B超可作为筛选手段,CT、MRI定位准确率高,定性准确率MRI略高于CT.综合影像学检查可发挥互补作用.正确的手术切口选择是手术成功的要素之一.围手术期充分准备是减少并发症的保证.腹腔镜B超技术具有术中诊断作用并可指导手术方案的制定和修改.  相似文献   
93.
人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强耐缺氧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人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小鼠缺氧耐受力的影响。方法小鼠随机分为EPO组和对照组,经皮下注射不同剂量的EPO和0.9%氯化钠注射溶液,1次/d,连续1周。检测小鼠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改变,测定常压耐氧实验、亚硝酸中毒存活试验以及急性脑缺血性缺氧试验等指标。结果EPO能明显增加小鼠血液内血红蛋白含量和红细胞比容(与对照组相比,P<0.01),缺氧存活时间显著延长(与对照组相比,P<0.01)。结论EPO能明显增强机体的耐缺氧能力。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国产免疫抑制药物赛斯平软胶囊与百令胶囊在肾移植中的应用。方法对我院182例肾移植患者联合应用赛斯平软胶囊与百令胶囊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结论赛斯平软胶囊具有良好的免疫抑制作用。不同组合的免疫抑制方案需服用不同剂量的赛斯平软胶囊;百令胶囊治疗蛋白尿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95.
目的 探讨保存液(preservation solution,PS)的微生物污染是否与供者来源性感染(donor derived infection,DDI)相关。方法 回顾性分析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器官移植中心于2016年3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624例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器官PS微生物学培养结果,根据培养结果分为阳性和阴性两组。分析器官PS中病原菌的分布情况,比较两组受者术后感染情况。结果 624例器官PS中有349例培养结果阳性,阳性率为55.93%,其中230例(65.90%)分离出的病原菌为单一菌种,119例(34.10%)分离出≥2种的病原菌。共分离菌株497株,居前3位的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83株,16.70%)、肠球菌属(61株,12.27%)和肺炎克雷伯菌(53株,10.66%)。阳性组患者移植后感染率(26.36%,92/349)高于阴性组(17.82%,49/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45例受者出现可能供者来源性感染(probable donorderived infections,p-DDIs),其中25例(55.56%)...  相似文献   
96.
尿毒症患者无透析肾移植与透析后肾移植的临床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明  朱有华  王亚伟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6,27(10):1063-1066
目的:观察尿毒症患者未经透析直接行肾移植的临床疗效,并与透析后肾移植患者比较,探讨无透析肾移植的临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总结2001年1月至2004年7月间本研究所完成的128例无透析尸肾移植的尿毒症患者临床资料,并与同期施行的569例透析后尸肾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无透析肾移植组术前肝炎病毒感染率显著低于透析后肾移植组(4.69% vs 18.45%,P<0.05).无透析肾移植组术后肌酐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为(7.26±5.49) d,透析后肾移植组为(8.37±4.76) d,两组无显著差异.术后1个月无透析肾移植组血红蛋白和白蛋白水平分别为(96.67±23.54) g/L和(40.28±8.53) g/L,透析后肾移植组分别为(92.17±21.83) g/L和(38.34±7.84) g/L,两组无显著差异.无透析肾移植组术后急性排斥发生率显著低于透析后肾移植组(19.53% vs 34.27%,P<0.05),感染发生率与透析后肾移植组则无统计学差异(28.13% vs 36.38%,P>0.05).无透析肾移植组人/肾1年存活率均为98.44%,人/肾3年存活率均为96.23%,透析后肾移植组人/肾1年存活率为97.72%/95.96%,3年存活率为94.4%/88%,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无透析肾移植避免了透析的并发症和输血致敏,降低了肝炎感染的风险,降低术后急性排斥的发生率,人/肾存活率与透析后移植相当,在临床上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TIMP1)在正常肾脏、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ADPKD)肾脏以及肾移植平均(2.5±1.2)年后切除的ADPKD肾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方法:用基因表达谱芯片筛选正常肾脏、ADPKD肾脏及肾脏移植后ADPKD肾脏的差异表达基因;以RT-PCR法验证其中差异表达的MMP1/TIMP1.结果:基因芯片筛选发现在正常肾组织与ADPKD肾组织中存在463条差异表达基因,肾移植后ADPKD肾组织对比ADPKD肾组织存在130条差异表达基因.筛选结果表明ADPKD以及肾移植后ADPKD肾脏MMP1/TIMP1表达较正常肾组织明显上调(P<0.05),而前两者间无显著差异.RT-PCR法证实MMP1/TIMP1在ADPKD肾脏以及肾移植后ADPKD肾组织中的表达均明显上调,明显高于正常肾脏组织(P<0.05),而前两者间无显著差异.结论:ADPKD的病理改变可能与MMPs/TIMPs基因表达失衡有关,MMPs抑制剂可能会对其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8.
目的:观察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曲古霉素A(TSA)对体外培养膀胱癌细胞生长情况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MTT法检测不同浓度(0.05、0.1、0.2、0.4、0.8 μmol/L)的TSA对人膀胱癌T24细胞生长的影响.透射电镜观察TSA(0.4 μmol/L) 诱导后膀胱癌细胞的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处理后膀胱癌细胞周期分布及凋亡率的变化;Western 印迹法检测处理后膀胱癌细胞组蛋白乙酰化水平的变化;FQ-PCR检测处理后膀胱癌细胞p21CIP1/WAF1、cyclin A和cyclin E mRNA的表达.结果:TSA体外能明显抑制T24细胞生长,且抑制作用呈明显的剂量、时间依赖性.TSA(0.4 μmol/L)诱导后,透射电镜下可见大量具有凋亡形态特征的T24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示细胞阻滞于G0/G1期,并且出现典型的亚二倍体(Sub-G1)峰;TSA可明显提高组蛋白乙酰化水平,并诱导p21CIP1/WAF1的mRNA表达和抑制cyclin A的mRNA表达,而对cyclin E无明显作用.结论:TSA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阻滞而发挥体外抗膀胱癌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涉及组蛋白乙酰化水平以及相关基因(p21CIP1/WAF1、cyclin A)表达的调控.  相似文献   
99.
目的 结合本中心及国内外文献总结儿童肾移植术后细小病毒B19(parvovirus B19,PVB19)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 纳入2004年1月—2018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进行规律肾移植后随访的131例患儿.结合文献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实验室数据、治疗及预后.结果 本中心儿童肾移植后PVB19感染发...  相似文献   
100.
黄色肉芽肿性盂肾炎1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