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2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49篇
预防医学   2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6篇
中国医学   44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观察地佐辛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行为学及脊髓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前列腺素E2(PGE2)水平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地佐辛组。模型组和地佐辛组大鼠进行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模型制备,假手术组大鼠仅暴露坐骨神经,不进行坐骨神经结扎;地佐辛组大鼠于术后即刻至术后7 d,每日腹腔注射地佐辛5 mg.kg-1,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检测术前1 d、术后1、3、5、7、14 d 3组大鼠机械性缩足反射阈值(MWT),并于术后14 d测定大鼠脊髓TNF-α及PGE2水平。结果 3组大鼠术前MW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假手术组术后1、3、5、7、14 d大鼠MWT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和地佐辛组术后1、3、5、7、14 d大鼠MWT显著低于术前(P<0.05);术后1、3、5、7、14 d,模型组和地佐辛组大鼠MWT均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5),地佐辛组大鼠MWT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和地佐辛组大鼠脊髓中TNF-α和PGE2水平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地佐辛组大鼠脊髓中TNF-α和PGE2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地佐辛可抑制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大鼠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其机制可能与其降低大鼠脊髓中TNF-α和PGE2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金银花活性成分绿原酸的提取纯化工艺,使其能应用于工业化大生产。方法以绿原酸为检测指标,筛选最佳提取方法,考察比较四种树脂的纯化工艺,并对选定的D101大孔树脂富集纯化绿原酸的工艺条件进行考察。结果在所确定的条件下,经纯化后绿原酸纯度可达91.3%,绿原酸总转移率达55.7%。结论该提纯工艺对金银花有效成分的提取率高、稳定性好,可用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影响脑卒中后吞咽障碍(dysphagia after stroke,DAS)预后的因素,为优化DAS的管理提供指导.方法 选择经标准吞咽评估(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s,SSA)确诊的196例DAS患者,详细记录入院时的年龄、性别、是否有糖尿病史、高血压痛史、卒中史、是否为脑干卒中、卒中病灶大小、卒中病灶是否多发、巴塞指数( Barthel index,BI)、NIH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血糖、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 reactive protein,CRP)、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blood plasma fibrinogen density,Fib)、低密度脂蛋白(low - density lipoprotein,LDL).6个月 后,按洼田饮水试验量表评定标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与预后不良两组.以上述因素为自变量,以预后是否良好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年龄≥70岁、BI≤30、LDL≥3 mg/ L与DAS预后密切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AS患者入院时的临床资料可以协助判断吞咽障碍的预后.年龄≥70岁、BI≤30、LDL≥3 mg/L,是DAS患者吞咽功能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4.
1病例介绍 患者,男,55岁。因“左侧肢体活动不利3年”入院。35年前因垂体瘤行手术切除,3年前有脑梗死病史,1年前诊断为继发性癫痫和甲状腺功能减退,平日口服丙戊酸钠片0.1g,3次/d。甲状腺素片10mg次/d。入院时体检:Bp110/70mmHg,神清,反应迟钝,运动性失语,唇无紫绀,  相似文献   
25.
李光宗  朱晨  詹成  李作孝 《医学综述》2011,17(20):3178-3179
目的探讨CD28、CTLA-4在多发性硬化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20例多发性硬化患者(10例发病期,10例缓解期)和10例正常人。以流式细胞术分别分析其外周血CD3+T细胞膜表面CD28和CTLA-4的表达率。比较3组患者的外周血CD3+T细胞膜表面CD28和CTLA-4的表达率及CD28/CTLA-4比值。结果 3组的外周血CD3+T细胞膜表面CD28、CTLA-4的表达率、CD28/CTLA-4比值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期CD28,CD28/CTLA-4比值均高于其他两组(P<0.05);CTLA-4低于其他两组(P<0.05)。多发性硬化患者CD28/CTLA-4比值与Th1/Th2比值有关联。结论①多发性硬化患者外周血CD3+T细胞膜表面共刺激分子表达异常,T细胞处于"预激活"状态;②CD28、cTLA4表达失衡可引起Th细胞格局偏移,Th1型细胞增多;③CD28、CTLA4与多发性硬化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26.
27.
目的 探讨三维适形放疗联合顺铂+5-氟尿嘧啶(DF)化疗方案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及远期预后生存情况.方法 选取中晚期食管癌患者84例,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患者在食管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DF化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0.77%,高于对照组的56.25%(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2.8(95%CI:29.355~36.245)个月、27.9(95%CI:23.881~31.919)个月,两组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74,P=0.019).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中位无复发生存时间分别为30.0(95% CI:26.584~33.416)个月、25.2(95%CI:20.765~29.635)个月;两组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34, P=0.030);胸中段和下段、低分化、采用单纯化疗方案治疗及有淋巴结转移为影响中晚期食管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三维适形放疗联合DF化疗方案治疗中晚期食管癌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值得作为临床上治疗中晚期食管癌患者优选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究槐耳颗粒对奥沙利铂(OXA)诱导的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内在机制。方法:采用7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7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药物对照组,槐耳低、中、高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除正常对照组和药物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5%葡萄糖溶液外,其余各组腹腔注射(i.p)10 mg·kg-1 OXA溶液造模,每周一次,共6周。每周给予OXA造模的同时,槐耳不同剂量组分别灌胃(ig.)给予2、4、8 mg·g-1的槐耳颗粒溶液,阳性对照组给予1.3 mg·g-1N-乙酰半胱氨酸(i.p),每日一次。药物对照组给予8 mg·g-1的槐耳颗粒溶液(ig.),正常和模型对照组则给予0.9%的氯化钠溶液(ig.),连续42日。造模及给药结束后,取小鼠血清及肝脏组织,分别检测血清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KP)和肝脏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及过氧化氢酶(CAT)水平;称体重、肝重,计算肝重比;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肝脏氧化应激通路PI3K、P-AKT、Nrf2、HO-1、NQO1、GCLM、GCLC的蛋白表达变化,并分析PI3K两种亚型PI3K p85、PI3K p110的变化。结果:槐耳颗粒能显著降低模型组小鼠肝重/体重的值,降低血清AST、ALT和肝脏MDA水平,升高肝脏SOD、GSH水平(P<0.05);显著上调PI3K、P-AKT、Nrf2、HO-1、NQO1、GCLM和GCLC蛋白表达(P<0.05),且槐耳颗粒对PI3K p85和PI3K p110两种亚型均有上调作用。结论:槐耳颗粒可以缓解OXA诱导的肝脏损伤情况,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通过PI3K/Akt/Nrf2信号通路调控氧化还原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29.
目的观察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术后远期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9月103例空心钉内固定治疗的股骨颈骨折病历资料,且均为受伤当时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的非病理性新鲜闭合骨折。对其中术后5年以上且资料完整的82例进行随访观察。记录患者性别、年龄、致伤暴力、骨折Garden分型、空心钉固定数量、手术方式、骨折复位质量(Garden指数)、下地时间、内固定取出与否、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及股骨颈不愈合、末期随访时股骨头坏死、股骨颈短缩等情况,应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82例患者平均年龄(49±6)岁,平均随访(77±4)个月。31例出现股骨头坏死,坏死率37.8%。其中无症状者占54.84%;11例出现股骨颈不愈合,不愈合率13.41%,且10例行髋关节置换;35例出现股骨颈短缩,短缩率42.68%;末期随访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良率71.08%。股骨头坏死相关风险因素分析显示:致伤暴力[OR=0.029, 95%CI (0.003,1.336),P=0.005]、骨折Garden分型[OR=18.27, 95%CI (1.547,215.77),P=0.021]、手术方式[OR=8.567,95%CI(1.739,42.204),P=0.008]、复位质量[OR=0.125,95%CI (0.024, 0.657),P=0.014]对其影响显著;而股骨颈不愈合及股骨颈短缩分析结果显示复位质量这一因素影响显著(Wald χ2=4.471,P=0.034;Wald χ2=10.255,P=0.001)。 结论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后长期随访效果基本满意,但远期股骨颈短缩发生率较高,其中复位质量与股骨头坏死、股骨颈不愈合及股骨颈短缩的发生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30.
陈鑫  朱晨  陆虹 《上海预防医学》2011,23(10):478-479
<正>男男性行为人群(MSM)是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的高危人群之一,该人群的多性伴、无保护性性行为和双性性接触等高危行为构成HIV/AIDS在该群体中高度流行的条件。为进一步了解男男性行为人群HIV感染状况,掌握流行特征,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和采取有效的高危行为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