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5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观察基于弥散峰度成像(DKI)构建的灰质结构网络评估帕金森病(PD)患者拓扑学损伤的价值。方法 纳入76例PD患者(PD组)及80名健康受试者(NC组),基于颅脑DKI构建灰质结构网络;对比组间结构网络拓扑属性(全局、节点、模块)的差异。结果 全局属性中,PD组小世界属性(γ、λ、σ)及特征路径长度均大于(P均<0.05)、而全局效率低于对照组(P<0.05);节点属性中,PD组多个核心节点的度中心性和节点效率低于对照组(Bonferroni校正,P均<0.000 6),主要分布于基底节、额叶、顶叶及枕叶。模块属性中,相比对照组,PD组存在广泛模块间连接减低,以及感觉运动网络、默认模式网络、额顶叶网络和视觉网络模块内连接减低(Bonferroni校正,P均<0.01)。结论 DKI灰质结构网络能反映PD患者网络拓扑学改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硬膜外给予地塞米松对硬膜外分娩镇痛后产妇发热的影响。方法选择实施分娩镇痛的单胎足月初产妇200例,年龄22~38岁,BMI 20~35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两组:地塞米松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00例。两组均采用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给药的方式实施分娩镇痛,D组在给予硬膜外首次剂量(0.08%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4μg/ml,共12 ml)后,经硬膜外给予地塞米松10 mg(2 ml);C组在给予相同硬膜外首次剂量后经硬膜外给予生理盐水2 ml。测量并记录分娩镇痛开始前、分娩镇痛开始后1、2、3、4、5 h和胎儿娩出时产妇鼓膜温度。记录分娩镇痛开始前、分娩镇痛开始后1、2、3、4、5 h和第一产程结束时的Bromage评分、VAS疼痛评分。记录产间发热例数、分娩转剖宫产例数,记录镇痛时间、产程时间、新生儿出生后1、5、10 min Apgar评分,记录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D组发热率明显低于C组(P0.05)。两组分娩转剖率、镇痛时间、产程时间、新生儿出生后1、5、10 min Apgar评分和各时点VA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发生下肢运动神经阻滞及其他不良反应。结论镇痛初始经硬膜外给予地塞米松10 mg能明显降低产妇硬膜外分娩镇痛后发热率,且不影响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