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肿瘤学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评估顺铂腹腔灌注化疗联合微波热疗治疗消化系统肿瘤癌性腹水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8年10月1日—2019年9月30日收治的109例癌性腹水患者,随机分为处理组(n=58)和对照组(n=51),均腹腔置管放尽腹水。处理组于腹腔内灌注顺铂后进行微波热疗,对照组单纯腹腔内灌注顺铂,2周为1个疗程;4个疗程后评价两种方法对癌性腹水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结果处理组腹水消退率(74.14%)、KPS评分稳定率(77.59%)均高于对照组(60.78%、62.75%,P<0.05)。处理组6、12、24个月生存率(87.93%、67.24%、25.86%)均高于同期对照组(80.39%、50.98%、15.52%)(均P<0.05)。处理组和对照组的恶心、呕吐、肝肾功能损害以及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90% vs 7.84%,P>0.05)。结论顺铂腹腔灌注化疗联合微波热疗治疗癌性腹水疗效较好,能明显消除腹水,延长生存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利用DNA拷贝数变异(CNA)预测HBV相关肝细胞癌(HCC)术后肝内复发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高分辨率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aCGH),对47例HBV相关HCC肿瘤细胞基因组DNA的CNA情况进行检测;通过Kaplan Meier生存分析和Cox风险比例模型,评估CNAs对HCC术后复发的影响。结果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16q11.2-22.1是否丢失对HCC术后复发有显著影响(P=0.001),而基因组内其他CNAs均与复发无关。与16q11.2-22.1未丢失者相比,16q11.2-22.1丢失HCC患者的术后复发危险比(HR)为4.59(95% CI=1.64~12.84,P=0.004)。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16q11.2-221是否丢失是HCC术后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HR=4.64,95%CI=1.65~13.06,P=0.004)。结论 染色体片段16q11.2-22.1是否丢失是预测HBV相关HCC术后肝内复发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23.
十二指肠间质瘤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1男性,21岁。间断性黑便近2年,持续性腹痛10天。胃镜示十二指肠球后、降段小弯侧组织增生,边界尚清,表面呈结节样。CT示十二指肠占位,良性可能。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十二指肠降段系膜侧距十二指肠乳头上方1.5cm处带蒂肿瘤3cm×2cm×1cm大小,凸向肠腔,瘤体灰白色,质软,表面脆,易出血。 病理检查巨检:圆形肿瘤3cm×2cm×1cm,切面灰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HIFU)治疗非手术胰腺癌近期疗效及生存情况。方法 筛选符合入组条件的非手术胰腺癌患者30例(3例患者共接受2次HIFU治疗,共计33例次),记录患者HIFU治疗前1周和治疗后1个月肿瘤标志物CA19-9和靶病灶影像学变化,对患者进行生存随访。结果 HIFU治疗后,靶病灶最大直径为(4.8±1.54)cm,与治疗前最大直径(4.67±1.50)cm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8);胰腺超声造影检查提示靶病灶区血供减少,CT增强检查示靶病灶区内密度降低,MRI增强检查示T1WI信号增加,T2WI信号降低;57.7%患者血清CA19-9降低。30例患者中位生存期10.4个月(95%CI: 7.93~12.8),6、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66.7%和20%。结论 HIFU治疗能够有效抑制肿瘤生长,减轻肿瘤负荷,延长胰腺癌患者的生存期,且不良反应少,是非手术胰腺癌患者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5.
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在肝癌发生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世界上最常见的十大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全世界每年新增5.O×10~6~1.0×11~6病例。在我国,HCC已占恶性肿瘤死亡的第三位。目前对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与HCC发生的关系最为重视。研究表明,全世界现有4亿慢性HBV携带者,80%以上的HCC患者伴有HBV感染,持续HBV感染者发生HCC的机率比正常人高100~200倍;60%~80%HCV感染者将转为慢性,最终将有20%发展为HCC,而HCV相关肝硬化患者15年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多态与中国人肝细胞癌(Hcc)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508例Hcc与543例对照的MTHFR C677T基因型分布及其差异。结果HCc和对照两组人群的MTHFR C677T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与C等位基因携带者(C/C和C/T基因型)相比,T/T基因型携带者患HCC的风险增加0.66倍(95%可信区间为1.08~2.54,P〈0.05)。性别因素分层分析结果显示:T/T基因型女性携带者其HCC的风险是C等位基因女性携带者的2.64倍(95%可信区间为1.19~5.88,P〈0.05);而男性T/T基因型与C等位基因携带者其HCC的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THFR基因C677T多态可能是中国女性患HCC的一个遗传易感因素,而男性HCC发病风险与该多态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27.
MTHFR基因多态性与骨质疏松性骨折易感性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MTHFR)C677T多态与上海地区汉族人群骨质疏松性骨折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TaqMan方法检测205例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骨折组)与205例健康人群(对照组)MTHFR C677T的基因型分布及差异.结果 骨折组中的T等位基因频率为43.7%,显著高于对照组(36.1%,P=0.027),提示T是骨折发生的危险因素(OR=1.37,95% CI=1.04~1.82).与CC基因型相比,CT基因型和TT基因型携带者的骨折发生风险分别增加至1.48倍(95% CI=0.95~2.31,P=0.083)和2.11倍(95% CI=1.15~3.89,P=0.017).将CC、CT和TT视为不同的等级,存在等位基因剂量-反应关系(P=0.027).结论 T增加骨折发生风险,并呈等位基因剂量-反应关系,TT基因型是上海地区汉族人群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遗传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28.
陈律  朱忠政 《现代实用医学》2014,26(9):1059-1060
尽管近些年来肿瘤医学有了迅猛发展,但肿瘤患者特别是中晚期患者的预后在整体上并未获得根本性改观.由于肿瘤的高度异质特性,准确判断肿瘤的复发转移潜能并对高潜能患者进行有效医学干预是改善肿瘤患者预后的关键之一.目前临床上主要依靠的TNM分期预后评估体系主要反映的是肿瘤进展的程期,而非肿瘤的内在恶性程度,因而存在明显局限性.因此,阐明影响肿瘤预后的特殊分子基础并筛选肿瘤预后分子标志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MTHFR)C677T多态与上海地区汉族人群骨质疏松症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TaqMan方法检测23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骨质疏松症组)与291名健康者(健康对照组)的MTHFR C677T的基因型分布及差异。结果骨质疏松症组中,T等位基因频率为43.0%,高于对照组的35.9%,T等位基因的骨质疏松症发病风险是C等位基因的1.35倍(95%CI为1.05~1.73,P=0.019)。与CC纯合子相比,CT杂合子的骨质疏松症风险增加至1.44倍(95%CI为0.97~2.15,P= 0.074),而TT纯合子的骨质疏松症风险显著增加至2.20倍(95%CI为1.24~3.87,P=0.007)。将CC、CT和TT视为不同的等级,经趋势Armitage检验,存在等位基因剂量-反应关系(P=0.017)。结论MTHFR C677T增加骨质疏松症发病风险,并呈等位基因剂量-反应关系,TT基因型是上海地区汉族人群患骨质疏松症的一个遗传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TP53基因C-8343G、C-1863T及第72密码子(R72P)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肝转移风险的关系.方法 采用TaqMan和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121例伴肝转移CRC与性别、年龄匹配的280例不伴肝转移CRC的各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基因型分布及差异.结果 C-8343G和C-1863T基因型分布在伴和不伴肝转移的两组CRC人群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72P增加CRC肝转移的发生风险:与PP基因型相比,RP基因型、RR基因型和R等位基因携带者(RP或RR基因型)的肝转移风险分别增加至2.21倍(95%CI:1.13~4.33)、2.26倍(95%CI:1.03~4.94)和2.22倍(95%CI:1.16~4.26).CRC组织中P53表达状态的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对于P53表达阳性者,72R携带者的肝转移风险与PP基因型相比进一步增加至3.28倍(95%CI:1.21~8.88);而对于P53表达阴性者,PP基因型与72R携带者的肝转移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值比为1.37,95%CI:0.52~3.62).结论 TP53增加CRC,特别是P53表达阳性CRC的肝转移风险,可作为CRC肝转移高危人群的筛选指标;C-8343G和C-1863T可能均与CRC肝转移风险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