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66篇
中国医学   6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本文首次报道了祁州漏芦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经气质联用,并与标准图谱核对,鉴定了38种化合物,其主要成分为萜烯类。  相似文献   
22.
线型二氢吡喃香豆素双酯类化合物研究概况孔令义,裴月湖,李铣,朱廷儒沈阳药学院药物研究所沈阳110015香豆素是邻羟基桂皮酸的内酯,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中,尤以芸香科和伞形科中特别多,在豆科、兰科、木樨科、茄科、菊科植物中也较多,偶而发现于动物和微生物中...  相似文献   
23.
仙鹤草根芽中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裴月湖  李铣  朱廷儒 《药学学报》1989,24(6):431-437
从仙鹤草根芽的石油醚提取物中分得五个化合物。通过理化常数,光谱分析和化学合成将其中的一个新化合物确定为(R)-(-)-仙鹤草酚B(Ⅲ),其余四个已知化合物分别被鉴定为:鹤草酚(Ⅰ),正(?)九烷(Ⅱ),β-谷甾醇(Ⅳ)和伪绵马素(Ⅴ)。其中Ⅴ系首次从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24.
<正> 茜草为我国传统常用中药之一,具有行血、止血、通经活络、止咳祛痰等功效,其商品主要为茜草科茜草属植物茜草(Rubia cordifolia L.)的根。茜草属植物达60余种,分布于欧洲、亚洲、南非和美洲,我国有12种之多(见表1),分布于25个省市自治区。其中长叶茜草、黑果茜草、中华茜草、狭叶茜草、大叶茜草、大茜草、新疆茜草、小红参亦作茜草药用。自19世纪末始,国内外学者就开始对茜草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进行了大量的研  相似文献   
25.
仙鹤草根芽中新鞣花酸甙的结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裴月湖  李铣  朱廷儒 《药学学报》1990,25(10):798-800
继前报从仙鹤草(Agrimonia pilosa Ledeb)根芽中分得(R)-(-)-仙鹤草酚B、伪绵马素、仙鹤草内酯-6-O-β-D-葡萄吡喃糖甙、反式对羟基肉桂酸酯、(2S,3S)-(-)-花旗松素-3-O-β-D-葡萄吡喃糖甙等后,又从其根芽中分得晶ⅩⅢ~ⅩⅥ。经理化性质,波谱数据,化学降解以及衍生物制备,将其中的一个新化合物确定为鞣花酸-4-O-β-D-木吡喃糖甙(ⅩⅤ),另外三个已知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仙鹤草内酯(ⅩⅢ),委  相似文献   
26.
狭香蒲(Typha angustata Bory et Chaub.)雌花序具有抗菌,消炎作用。从其雌花序中分离出十个化合物,其中七个根据物理、化学性质和光谱数据分别鉴定为:香草酸(Ⅰ)、反式对羟基肉桂酸Ⅱ、原儿茶酸(Ⅲ)、甘油单香豆酸酯(Ⅳ)、琥珀酸(Ⅴ)、对羟基苯甲醛(Ⅷ)和D-甘露醇(X)。化合物(Ⅰ)、(Ⅱ)、 (Ⅲ)、(Ⅳ)和(Ⅹ)为首次从香蒲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Ⅴ)和(Ⅷ)为首次从狭香蒲中分离得到。抑菌实验表明:化合物(Ⅰ)、(Ⅱ)、(Ⅲ)、(Ⅴ)和(Ⅷ)均具有明显抑菌活性,为狭香蒲雌花序中的主要抗茵活性成分。化合物(Ⅲ)通过初步实验表明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27.
<正> 首次自蔷薇科水杨梅属植物水杨梅(Geum aleppicum Jacq.)全草中分得一个新化合物—3,4-O,O-次甲基-4′-O-甲基鞣花酸(Ⅰ)和一个新的天然产物—4,4′-O-二甲基鞣花酸(Ⅱ),主要理化数据如下:(Ⅰ)和(Ⅱ)均为淡黄色针晶,热溶于二甲基亚砜和吡啶,难溶于水和一般有机溶剂。有蓝色荧光。遇浓硫酸、氨和氢氧化钠显黄色。FeCl_3/EtOH 反应阳性,(Ⅰ)mp247℃  相似文献   
28.
东北鹤虱果实中抗菌活性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紫草科植物东北鹤虱Lappula echinata Gilib.果实中分离出十六种化合物。其中晶ⅩⅢ(—)—绿花倒提壶酸((—)-viridifloric acid)为一新的天然产物,晶ⅩⅥ为一新酯甙,对香豆酰-α-L-鼠李吡喃糖甙[1-(p-coumaroyl)-α-L-rhamnopyranose]。并鉴定其它八种化合物为棕榈酸Ⅰ、尿囊素Ⅲ、腺嘌呤Ⅳ、腺甙Ⅶ、L-亮氨酸Ⅹ、L-缬氨酸Ⅺ、L-酪氨酸Ⅻ和琥珀酸ⅩⅤ。Ⅰ、Ⅵ、ⅩⅢ、ⅩⅤ和ⅩⅥ显示了不同程度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29.
仙鹤草抗菌活性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仙鹤草地上全草分离得到六种抗菌痢成分,经化学和光谱分析鉴定为: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Luteolin-7-giucoside)Ⅰ、芹菜素—7—葡萄糖甙(Apigenin-7-giuco-side)Ⅱ、鞣花酸(Ellagic acid)Ⅲ、咖啡酸(Caffeic acid)Ⅳ、没食子酸(Gallic acid)Ⅴ、槲皮素(Quercetin)Ⅵ。以上六种化合物虽属仙鹤草的已知成分,但作为仙鹤草的抗痢有效成分还是首次阐明。抑菌实验表明:上述六种结晶对福氏和志贺氏痢疾杆菌均有抑菌活性,其中Ⅰ、Ⅱ、Ⅲ、和Ⅴ活性较强;结晶Ⅰ+Ⅲ,Ⅱ+Ⅲ,Ⅱ+Ⅳ和Ⅰ+Ⅱ+Ⅵ都比原来单一的化合物抑菌效力强,表明这些化合物之间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0.
茜草中新蒽醌甙的结构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继从茜草(Rubia cordifolia L.)中分离到新环烯醚萜甙及萘骈吡喃酮之后,又分得一新蒽醌甙类化合物(Ⅰ).其主要理化性质及光谱数据如下: 化合物(Ⅰ)为黄色针晶,mp:284~286℃.NaOH反应呈粉红色,Molish反应阳性;UVλ_(max)~(MeOH)nm:215.6,274.0,413.2.IR(KBr)cm~(-1):3400,1735,1670,1625,1590,1575,1290,880.~1H-NMR(DMSO-d_6)δppm:2.04(3H,S,-CH_3),2.17(3H,S,-COCH_3),7.18(1H,dd,J=8.5,2.5Hz,C_7-H),7.37(1H,S,C_4-H),7.46(1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