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66篇
中国医学   6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白花前胡中白花前胡甙和Pd-C-I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白花前胡(Peucedanum,praeruptorum)根中分得7个化合物,经化学方法和光谱分析分别鉴定为Pd-C-I(I),白花前胡甙(II),香草酸(III),没食子酸(IV),nodakenin(V),rutarin(VI)和isorutarin(VII)。II为新化合物,其化学结构为4-O-β-D-吡喃葡萄糖基-3-甲氧基苯丙酮,命名为白花前胡甙。I为首次从白花前胡中分得的线型二氢吡喃香豆素类化合物,这对前胡属植物化学分类学有一定意义。还利用2DNMR纠正了文献中关于化合物I和VII的个别碳信号归属的错误。  相似文献   
12.
华北白前中的C21甾体类化合物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娄红祥  李铣  朱廷儒 《药学学报》1992,27(8):595-602
从华北白前(Cynanchum hancockianum)干燥根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6个C21甾体化合物,其中白前甙元C(glaucogenin C,Ⅰ),白薇甙A(cynatratoside A,Ⅱ),白前甙元A(glaucogenin A,Ⅲ),脱水何拉得甙元(anhydrohirundigenin,Ⅳ)为已知化合物;华北白前甙元B(hancogenin B,Ⅴ),华北白前甙A(hancoside A,Ⅵ)为新化合物。提出了变型C21甾体甙元质谱的裂解规律。药理实验发现化合物Ⅱ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化合物Ⅵ具有一定的抗内毒素作用。  相似文献   
13.
首次从翻白草中分离出九个单体化合物,其中七种经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为富马酸(Fumaric acid)Ⅰ,没食子酸(Gallic acid)Ⅱ,槲皮素(Quercetin)Ⅲ,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Ⅳ,柚皮素(Naringenin)V,山柰素(Kaempferol)Ⅵ和间苯二酸(m-Phthalic acid)Ⅷ。以上七种均系首次从翻白草中分离出的已知化合物,其中结晶Ⅰ、Ⅴ和Ⅷ均系首次从委陵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抑菌实验表明:结晶Ⅰ、Ⅱ、Ⅲ、Ⅳ、Ⅴ、Ⅶ和Ⅷ对福氏和志贺氏痢疾杆菌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尤以Ⅱ和Ⅲ的抑菌活性最强,最低抑茵浓度分别为59和37ppm/ml。此外Ⅱ与Ⅲ,Ⅳ,Ⅴ之间都呈明显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大丁草中抗菌活性成分的研究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黎红  李铣  阎四清  朱廷儒 《药学学报》1989,24(10):744-748
从秋季采收的菊科植物大丁草Gerbera anandria(L.)Sch Bip.全草中共分出十三种成分。本文报道其中三个新化合物的结构鉴定.它们分别是3,8-dihydroxy-4-methoxy-coumarin(ⅪⅩ),3,8-dihydroxy-4-methoxy-2-oxo-2 H-1-benzopyran-5-carboxylic acid(ⅩⅦ),和5,8-dihydroxy-7-(4-hydroxy-5-methyl-coumarin-3-)-coumarin(ⅩⅪ)。  相似文献   
15.
小花棘豆中黄酮醇和黄酮醇甙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从小花棘豆的地上部分分离到九个黄酮类化合物,鉴定了其中的五个为山奈酚,檞皮素,山奈酚-7-鼠李糖甙,山奈酚-3-葡萄糖甙和山奈酚-3-双葡萄搪甙。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外从植物中分离鉴定的7-氧取代香豆素类化合物,简述了新近发展起来的分离和鉴定方法。重点介绍了抗癌活性成分Geiparvarin的合成方法。  相似文献   
17.
茜草中萘酸酯类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从茜草根中分离出四个萘酸甲酯化合物。经光谱分析及化学方法鉴定,化合物Ⅰ为一新成分,命名为茜草内酯(rubilactone,Ⅰ),化合物Ⅱ~Ⅳ分别为已知物3’-甲氧羰基-4’-羟基-萘骈[1’,2’-2,3]呋喃(furomollugin,Ⅱ),二氢大叶茜草素(dihydromollugin,Ⅲ),2-(3’-羟基)异戊基-3-甲氧羰基-1,4-萘氢醌-1-O-β-D-吡喃葡萄糖甙(Ⅳ)。其中Ⅱ系自茜草属中首次分得。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气质联用首次对白花前胡挥发油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证明其主要成分为香木兰烯,β-榄香烯等倍半萜成分,抗菌实验表明白花前胡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 小花棘豆的地上部分用95%工业乙醇提取后,减压浓缩至小体积,以石油醚脱脂和叶绿素,再分别以氯仿和乙酸乙酯提取。从氯仿提取物中分得两种黄酮醇:晶Ⅰ和晶Ⅱ;从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得三种黄酮醇甙:晶Ⅲ、晶Ⅳ和晶Ⅴ。晶Ⅰ(山奈酚):黄色砂粒状结晶;mp:276~278℃;三氯化铁反应:污绿色;盐酸—镁粉反应:红色;氯氧化锆—枸橼酸反应:示有C_5—OH,C_3-OH;UV(λmax,um):Me0H268,322,364;NaOMe276,312,416;AlCl_3=AlCl_3/HCl 274.7,310,402.9;NaOAc  相似文献   
20.
<正> 首次自蔷薇科水杨梅属植物水杨梅(Geum aleppicum Jacq.)全草中分离得到一个新化合物—没食子醛-3-p-D-葡萄糖甙(Gallic aldehyde-3-β-D-glucoside),主要理化数据如下:白色针晶。Mozish反应(+),srcl:反应(+),品红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