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9篇
基础医学   20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16篇
眼科学   31篇
药学   8篇
  1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4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研究大鼠角膜碱烧伤后角膜淋巴管生成及VEGF-C和VEGFR-3的表达。方法:制作角膜碱烧伤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正常角膜及烧伤后1,3,5,7,14,21,28d角膜组织中VEGF-C和VEGFR-3的表达,免疫组化LYVE-1(淋巴管内皮特异标记物)染色观察角膜中淋巴管生成情况,电镜观察烧伤后14d角膜新生淋巴管状况。结果:角膜碱烧伤后,VEGF-C和VEGFR-3的表达明显升高,烧伤后3d,角膜中出现淋巴管。结论:角膜碱烧伤后新生淋巴管生成伴VEGF-C和VEGFR-3高表达。  相似文献   
32.
树突状细胞疫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但目前对于多发性骨髓瘤仍然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树突状细胞是一类抗原呈递细胞,具有启动和调控免疫反应的能力。利用肿瘤抗原冲击树突状细胞的免疫治疗策略已被证明是安全的并且对许多肿瘤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本文综述了多发性骨髓瘤相关的各种肿瘤抗原类型及树突状细胞免疫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实验,并且分析了树突状细胞免疫治疗在未来实验研究方面的前景。  相似文献   
33.
目的:通过向C57Bl/6J小鼠腹腔注射IFN-γ腺病毒(Ad-mIFN-γ)建立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的动物模型。方法:构建Ad-mIFN-γ及对照Ad-lacZ腺病毒载体,分别以MOI=100体外转染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细胞mIFN-γ分泌的影响。将40只雌性C57Bl/6J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载体对照组、病毒低、中、高剂量组(每组8只),分别向各组小鼠腹腔注射PBS(200μL)、Ad-lacZ(2×107 PFU/只)、Ad-mIFN-γ(5×106PFU/只)、Ad-mIFN-γ(1.5×107 PFU/只)和Ad-mIFN-γ(2×107 PFU/只)。每日观测小鼠的体质量及生存情况;第3天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外周血和脾内单核细胞(CD11b+)、巨噬细胞(CD11b+/CD86+)比例,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脾内CD11b+的单核细胞比例;第9天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分泌水平;第14天,采用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H-E染色法观察小鼠肝、脾、肺和肾的病理和组织学变化。结果:Ad-mIFN-γ体外感染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在第3天检...  相似文献   
34.
目的初步了解健康人外周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亚群占白细胞总数的比例。方法采用免疫荧光三色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100例健康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亚群(DC1/D11C+和DC2/CD123+)。结果 DC1/CD11C+[男:(0.303±0.070)%,女:(0.255±0.079)%]和DC2/CD123+[男:(0.138±0.056)%,女:(0.109±0.039)%]亚群及DC1/DC2[男:(2.701±0.861)%,女:(2.508±0.989)%]在男与女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亚群快速准确,可能为健康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比例提供大致参考。  相似文献   
35.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对荷B细胞淋巴瘤小鼠脾脏中髓源抑制性细胞(myeloid derived suppressor cell, MDSC)的影响,以及吉西他滨化疗联合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Cs)治疗巨大淋巴瘤的疗效。方法:小鼠皮下接种A20淋巴瘤细胞,30 d后形成巨大肿瘤,流式细胞仪分析吉西他滨化疗前后荷瘤小鼠脾脏中Gr1+CD11b+ MDSC的比例,免疫磁珠纯化的脾脏MDSC体外加入吉西他滨共培养后,AnnexinV/PI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观察荷瘤小鼠接受吉西他滨化疗联合DCs瘤内注射后肿瘤生长情况及小鼠存活期。结果:荷A20淋巴瘤小鼠脾脏中MDSC的比例显著上调,是正常小鼠脾脏中的10倍以上。体外吉西他滨时间依赖性诱导MDSC凋亡与坏死;荷瘤小鼠体内注射吉西他滨后,脾脏中绝大部分的MDSC被清除。单独吉西他滨注射或DCs瘤内注射对肿瘤生长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小鼠平均存活天数分别为(48.8±3.6)d和(47.2±7.4)d,而对照组小鼠平均存活天数为(38.8±2.2)d;吉西他滨化疗联合DCs瘤内注射后瘤体持续显著缩小,60%小鼠存活时间均超过90 d。结论:吉西他滨可有效清除荷瘤小鼠脾脏MDSC,吉西他滨化疗与DCs瘤内注射免疫治疗具有协同效应,可以提高对巨大淋巴瘤的疗效,本实验为应用生物化疗综合治疗模式治疗复发、难治性淋巴瘤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6.
羊膜移植联合结膜瓣遮盖术防止角膜穿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羊膜移植联合结膜瓣遮盖术防止角膜穿孔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羊膜移植联合结膜瓣遮盖治疗难治性角膜炎致角膜濒临穿孔24例,术后继续局部药物治疗,随访3-10个月,观察角膜愈合情况.结果 术后均未见羊膜植片的急性排斥反应,所有手术病例无一出现角膜穿孔,角膜溃疡逐渐修复,角膜基质有不间程度的增厚,多数患者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 羊膜移植联合结膜瓣遮盖是治疗角膜濒临穿孔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7.
18S rDNA的PCR扩增技术在棘阿米巴角膜炎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扩增棘阿米巴18S rDNA在角膜炎早期临床诊断应用中的可行性。方法:以18S rDNA为模板,利用特异性引物JDP1-JDP2配合PCR技术来检测临床标本中的棘阿米巴原虫。结果:在临床拟诊为棘阿米巴角膜炎的16例(16眼)中,通过PCR检测法有12眼证实为棘阿米巴原虫感染,同时100g/L KOH角膜刮片后镜检有5例发现了棘阿米巴包囊。两种诊断方法用Fisher确切概率法统计,P<0.05。结论:18S rDNA PCR技术对正确诊断早期棘阿米巴角膜炎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8.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导致肝癌和肝硬化的主要原因,HBV的流行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制约作用。目前用于治疗HBV感染的药物主要为干扰素和核苷类DNA聚合酶抑制剂,但干扰素的低应答率,核苷类药物的耐药性及停药后反弹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因此,寻找具有新作用机制的抗HBV药物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对以核衣壳为靶点的新型抗HBV药物的研究进行了综述,这种新作用机制药物的发现对于延缓甚至阻止耐药病毒株的出现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39.
视神经损伤常可导致严重的和永久性的视力损害,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过去认为,视神经无再生能力,损伤后难以恢复正常结构和功能。国外学研究发现,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与视神经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且可能在视神经损伤的修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深入研究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与视神经的关系,特别是其在视神经损伤修复过程中的作用,对视神经损伤性疾病的防治,可能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0.
蚕蚀性角膜溃疡是一种顽固难治的眼疾。近来研究指出本病为特异性自身免疫所致。本文报告2例患者经综合疗法治愈,随访观察1年以上无复发。1 典型病例女,26岁。左眼红痛9个月伴视力减退2个月入院。入院后视力:右1.0,左0.2。左眼睫状充血,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