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4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78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38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154篇
内科学   86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21篇
特种医学   27篇
外科学   38篇
综合类   411篇
预防医学   134篇
药学   191篇
  4篇
中国医学   223篇
肿瘤学   36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研究甘麦大枣汤对焦虑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5-HT、SP、CGRP和TNF-α含量以及肠组织病理性影响。方法:使用SD大鼠70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各组均以噪音刺激、足底电击、夹尾刺激、束缚和番泻叶提取物灌胃方法,建立焦虑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模型随机分5组维持刺激并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灌胃,连续用药15 d后考察行为学变化和各种IBS大鼠的肠推动,然后处死各实验组大鼠,检测大鼠结肠组织HE染色的病理学变化,使用ELISA试剂盒检测各组大鼠结肠和血清中5-HT、SP、CGRP和TNF-α含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甘麦大枣汤能显著降低IBS大鼠焦虑样,但降低肠推动作用较阳性药对照组弱。甘麦大枣汤可降低肠组织和血清中的5-HT、SP和CGRP水平(P<0.05),其中高剂量组最明显(P<0.01),但各给药组中的TNF-α相比IBS模型无显著差异。病理分析显示,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可明显减少IBS大鼠肠组织中炎性反应。结论:甘麦大枣汤对焦虑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有治疗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5-HT、SP、CGRP表达有关,对TNF-α相关因子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42.
目的:调查本院预防颅脑创伤后应激性溃疡的质子泵抑制剂(PPI)的使用情况,以促进PPI的合理应用。方法:抽查2019年1月~12月神经外科使用PPI预防应激性溃疡652例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PPI使用情况。结果:在652例患者中,237例有1个或多个危险因素,有明确适应症,415例为无危险因素、无适应症用药;237例均选用注射用PPI,13例予雷贝拉唑40 mg qd静脉滴注,2例分别予埃索美拉唑80 mg qd、200 mg qd静脉滴注,129例分别予泮托拉唑40 mg bid、60 mg qd、60 mg bid静脉滴注;PPI预防用药疗程185例≤2 d、402例为3~7 d、65例为≥8 d;1例雷贝拉唑联合大剂量甲强龙;1例泮托拉唑联合双氯芬酸钠;8例PPI联合抗血栓药物;4例发生消化道出血,19例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结论:本院使用PPI预防颅脑创伤后应激性溃疡存在诸多不合理应用情况,应加强药学监护与干预,降低用药风险和医疗负担,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43.
目的 观察并总结腔内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严重下肢动脉病变的临床疗效及技术经验.方法 收集2010年2月-2012年2月55例老年2型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疾病患者,采用INVATEC-DEEP长球囊,进行下肢动脉经皮穿刺血管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及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的改变,并进行随访.结果 55例患者共55条肢体接受了腔内治疗,技术成功率为74.5%(41/55),无并发症发生.共随访6m,失访率为0;其中,技术成功组所有患肢血供明显增加,相应节段肢体皮温升高,足背动脉搏动增强,麻木感和痛感显著减轻,生存率为95.1%,肢体存活率97.6%;技术失败组患者生存率为78.6%,肢体存活率71.4%,随访期间ABI为(0.78±0.13).结论 腔内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疾病技术成功率高,临床疗效显著,但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血清25-OH-维生素D_3(25-OH-VD_3)的水平与支气管哮喘患儿CD4~+T淋巴的细胞因子的相关性。方法选择5岁以上的临床控制良好能够接受管理和规范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患儿,在研究过程中所有患儿均没有急性发作,检测血清25-OH-维生素D_3水平,选取能够接受规范化管理的哮喘患儿8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25-OH-维生素D_3低于30ng/mL的患儿42例为研究组,维生素D大于30ng/L哮喘患儿40例为对照组,患儿在检测维生素D水平同时抽血检测血清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4(IL-4)水平,监测患儿肺功能,所有患儿均按2016版儿童哮喘防治指南[1]规范治疗,研究组给予每天口服维生素D400U治疗3月后,分别抽血检测血清25-OH-VD_3及血清IFN-γ、IL-4水平,并复查肺功能。结果 (1)研究组及对照组维生素D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每天给予口服维生素D400IU治疗3月,复查维生素D水平与对照组维生素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研究组治疗前与对照组患儿血清IL-4、IFN-γ及IL-4/IFN-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经3月维生素D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IL-4、IFN-γ及IL-4/IFN-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经过维生素D干预后IL-4水平有下降,IFN-γ水平有下降,但IL-4/IFN-γ水平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研究组治疗前肺功能结果,与维生素D干预治疗3月后肺功能结果比较,给与维生素D干预后肺功能最大呼气流量(PEF)及1秒率(FEV1/FVC),75%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量(MEF25),50%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量(MEF50),25%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量(MEF75)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4)研究组及对照组的维生素D水平与肺功能PEF%及FEV1/FVC%及EFE25%、EFE50%、EFE75%有相关性(P 0.05),维生素D与肺功能FVC无相关性(P 0.05)。结论 25(OH)维生素D_3水平可能通过影响哮喘患儿细胞因子的表达,而影响体液免疫,维生素D水平不足或缺乏可能影响哮喘患儿的肺通气功能,提高维生素D水平对肺功能改善有帮助。  相似文献   
45.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对Poly-IC诱导小胶质细胞激活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通过体外培养小鼠小胶质细胞BV2细胞株,建立Poly-IC刺激诱导小胶质细胞免疫激活模型。本研究分为对照组(不做处理)、模型组(Poly-IC 10μg/ml)、高剂量阿司匹林组(1 mmol/L阿司匹林)、低剂量阿司匹林组(0.1 mmol/L阿司匹林)、高剂量阿司匹林预处理组(Poly-IC 10μg/ml+1 mmol/L阿司匹林)、低剂量阿司匹林预处理组(Poly-IC 10μg/ml+0.1 mmol/L阿司匹林)。应用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小胶质细胞吞噬能力﹑活性氧﹑Iba1蛋白表达,RT-qPCR法检测各组小胶质细胞炎症因子IL-1β﹑IL-6﹑IL-10﹑TNF-α﹑COX-2的mRNA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模型组中小胶质细胞形态发生改变,吞噬能力增强,活性氧产生增加,Iba1蛋白表达下降。且模型组中IL-1β(20.55±1.92)﹑IL-6(63.98±7.83)﹑TNF-α(16.84±3.19)﹑COX-2(6.78±0.42)的mRNA表达较对照组IL-1β(1.01±0.14)﹑IL-6(0.95±0.17)﹑TNF-α(1.22±0.38)﹑COX-2(0.87±0.11)显著增加(t=26.14,10.22,17.06,37.07;均P<0.01)。经阿司匹林预处理的小胶质细胞吞噬能力较模型组减弱,活性氧产生较模型组降低,且Iba1蛋白表达较模型组有一定恢复。高剂量阿司匹林预处理组促炎因子IL-1β(9.95±0.52)﹑IL-6(39.64±6.89)﹑TNF-α(1.57±0.42)﹑COX-2(2.47±0.14)的mRNA表达较模型组明显降低(t=14.18,3.69,16.68,27.03;均P<0.01)。结论阿司匹林对Poly-IC诱导小胶质细胞激活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阿司匹林抑制胶质细胞炎性因子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血清CRP和白介素-6及胸腔积液对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评价。方法对比胸腔积液组和非胸腔积液组病因、临床表现的差异以及两组间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白介素-6水平。结果胸腔积液组临床表现明显重于非胸腔积液组,胸腔积液组CRP 163.23±64.12 mg/L,白介素-6 175.23±23.56 pg/ml,非胸腔积液组CRP 89.23±23.34 mg/L,白介素-6 93.23±17.52 pg/ml。结论血清CRP和白介素-6及胸腔积液可以作为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究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C?reactive protein?to?albumin ratio,CAR)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中的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9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初诊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影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因素,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单变量及多变量分析。结果:314例患者纳入分析,截至2019年6月,中位随访50个月,中位PFS和OS均未达到。生存分析显示CAR增高具有更差的PFS和OS(P均<0.001),且CAR是影响PFS(P=0.006)及OS(P=0.009)的独立预后因素。此外,将CAR与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国际预后指数(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NCCN?IPI)结合后对DLBCL的PFS和OS的预测和判别能力优于NCCN?IPI(P=0.010和P=0.002)。结论:CAR为简单易行的参数,可作为预测DLBCL临床预后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48.
49.
膜分离技术是21世纪快速发展的高新技术之一,在物质分离中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的特点,已广泛应用于废水处理、食品净化、生物技术、环境保护与优化等工业领域。中药(含复方)来源丰富、化学组成多元化,作为一类特殊的物料,分离操作贯穿整个工艺流程,并且是整个生产过程的主体部分。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中药制药行业逐渐将新型分离材料及其相关技术,如膜分离技术、大孔吸附树脂技术等用于工业生产。基于膜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对近10年来该技术在中药(含复方)分离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膜分离技术深入应用于中药(含复方)的高效分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0.
目的利用聚醚砜中空纤维膜对脉络宁注射液生产废水的小分子药效物质进行富集。方法以共性高分子(蛋白质、鞣质、淀粉、果胶)截留率和小分子药效物质绿原酸的渗透率为考察指标,优选出超滤膜过程停止时间和膜型号,进而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建立数学模型,优化出超滤膜过程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在共性高分子截留率中,影响因素A(温度)B(错流压差)C(进料速率),并且与温度呈负相关性;在绿原酸透过率中,影响因素A(温度)B(错流压差)C(进料速率),并且在温度与速率一定时,绿原酸透过率与错流压差存在"∩"型关系。优化工艺结果为药液温度35℃,进料体积流量为262 mL/min,错流压差15.0 psi(1 psi=6.895 kPa),工艺验证绿原酸透过率为(91.470±0.988)%,高分子截留率为(80.080±2.296)%,综合评分为(85.780±1.641)%,RSD为0.46%,与预测工艺偏差较小。结论中空纤维膜对于生产废水中的小分子药效物质有良好的渗透率,并对共性大分子有优良的截留效果,是一种可持续的、绿色资源化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