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7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25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4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研究姜黄素(curcumin,Cur)及红霉素(erythromycin,EM)对多药耐药(MDR)细胞株K562/A02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MTF法测定Cur、EM作用后K562/A02细胞对阿霉素(ADM)敏感性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内柔红霉素的平均荧光强度(DNR MFI)。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膜上P—gP的表达。RT—PCR法检测细胞mdr1 mRNA水平:结果Cur、EM均可减低ADM对K562/A02细胞的IC50值,两药合用时逆转倍数可达11.3倍。K562/A02细胞内DNR MFI明显低于K562细胞(P〈0.01),Cur、EM均可明显增加K562/A02细胞内DNR MFI(P〈0.05),以两药合用时作用最为明显,Cur2.5μg/ml处理组细胞内DNR MFI略高于EM120μg/ml处理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K562/A02细胞P—gP表达明显高于K562细胞(P〈0.01),各组药物分别处理后,K562/A02细胞膜P—gP表达减低(P〈0.01),但仍高于K562细胞(P〈0.01);各药物组处理5d细胞膜P—gP表达均低于3d组(P〈0.01),Cur与EM合用时细胞膜P—gP表达降低最为明湿,低于其它处理组(P〈0.01)。RT—PCR结果显示K562/A02细胞mdr1 mRNA水平明显高于K562细胞(P〈0.01),各组药物处理后,K562/A02细胞mdr1 mRNA水平均减低(P〈0.01),5d组低于3d组,但仍高于K562细胞(P〈0.01);Cur与EM合用时K562/A02细胞mdr1 mRNA水平降低最为显著,Cur 2.5μg/ml处理5dK562/A02细胞mdr1 mRNA水平低于EM120μg/ml处理5d组(P〈0.01)。结论Cur、EM均可部分逆转K562/A02细胞的MDR,降低其P—gP的表达和功能,逆转作用有时间依赖性;两药联合应用时逆转作用明湿增强,Cur2.5μg/ml逆转作用略强于EM120μg/ml。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基因转染大鼠皮瓣,对皮瓣早期断蒂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8/2005-09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外科动物实验中心及中心实验室完成。健康SD雄性大鼠30只,随机分成3组:目的组、绿色荧光蛋白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所有实验大鼠背部设计2cm×6cm随意皮瓣,蒂位于髂脊水平。皮瓣形成后,术时即刻将磷酸盐缓冲液稀释的重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携带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基因溶液(目的组)、磷酸盐缓冲液稀释的重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携带绿色荧光蛋白溶液(荧光蛋白对照组)、磷酸盐缓冲液溶液(空白对照组)1mL注射到大鼠皮瓣内,给药后即刻以3-0丝线原位缝合,继续单笼饲养。所有实验大鼠皮瓣4d后断蒂,断蒂后7d观测皮瓣存活面积,取皮瓣远端存活区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下观察组织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表达情况,用CD3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算血管密度。结果:①断蒂后7d,所有实验动物全部存活,皮瓣存活区与坏死区已经明确。②皮瓣存活率、皮瓣血管断面密度目的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犤皮瓣存活率:目的组为(98.8±1.5)%,荧光蛋白对照组为(78.3±2.5)%,空白对照组为(79.2%±2.4)%;皮瓣血管断面密度:目的组为(49.6±6.3)个/高倍视野,荧光蛋白对照组为(37.5±3.0)个/高倍视野,空白对照组为(39.5±3.0)个/高倍视野,P<0.05犦,对照组之间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③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各组均可见棕黄色颗粒沉积,目的组比对照组染色深。④组织学观察,目的组皮瓣真皮、肉芽及肌肉中可见大量毛细血管,而对照组较少。结论:应用重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携带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基因转染大鼠皮瓣具有促进皮瓣早期断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56岁。确诊多发性骨髓瘤4年余入院。患者于2001年2月无诱因出现左侧第2~4肋骨及胸骨交界区肿胀及轻微疼痛,活动及劳累后疼痛加重,伴乏力。外院取锁骨上淋巴结做活检,怀疑为结核,胸部CT及活检诊断为胸骨结核,予抗结核治疗无效。11月做骨结核手术,病理活检示:浆细胞淋巴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BCR-ABL融合基因阴性的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MPN)患者JAK2、CALR及MPL基因突变情况及临床特征。方法:选取132例BCR-ABL融合基因阴性的MPN患者,其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27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ET)97例,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rimary myelofibrosis,PMF)8例。骨髓抽提DNA,荧光定量PCR检测JAK2、CALR及MPL基因突变情况并分析临床特征,JAK2基因包含JAK2V617F、JAK2 N542_E543del、E543_D544del和JAK2 K539L1/L2;CALR基因包含CALR L367fs*46和CALR K385fs*47,MPL基因包含MPL W515K/A/L/R1/R2/S和MPL S505N。结果:在132例BCR-ABL融合基因阴性的MPN患者中,仅有JAK2V617F、MPL W515K/A/L/R1/R2/S、CALR L367fs*46和CALR K385fs*47突变,突变率分别为48.48%(64/132)、0.76%(1/132)、10.61%(14/132)和6.06%(8/132),并且这几种突变不同时出现。PV中仅有JAK2V617F突变,突变率为74.07%(20/27),ET中JAK2V617F、CALR L367fs*46和CALR K385fs*47突变率分别为42.27%(41/97)、13.40%(13/97)、8.25%(8/97),PMF中 JAK2V617F、CALR L367fs*46和MPL W515K/A/L/R1/R2/S突变率分别为37.50%(3/8)、12.50%(1/8)和12.50%(1/8)。在PV患者中,JAK2V617F突变阳性患者的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显著高于阴性患者(P<0.05)。在ET患者中,JAK2V617F突变阳性患者的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显著高于阴性患者(P<0.05),CALR突变阳性患者的血小板(platelet,PLT)显著高于阴性患者(P<0.05)。结论:基因检测为MPN的诊断及预后能提供更加方便、准确地依据,为相关的治疗提供更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16.
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2 4 (女 1 8,男 6)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ura,ITP)患者均为我院住院患者 ,诊断符合首届中华血液学会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 [1 ] .病程 <6mo1 0例 ,>6mo8例 ,>1 2 mo6例 ,最长 1 5mo.初治者 1 0例 ,复治者 1 4例 .复治者为用泼尼松、达那唑或长春新碱无效或疗效不显著者 .各例均有较严重的皮肤、粘膜出血 ,包括皮肤出血点及瘀斑、口腔粘膜血泡及齿龈出血 ,以及消化道出血、泌尿道出血、月经过多等 .2 4例均进行了骨髓涂片检查 ,骨髓增生均在正常范围内 ;巨…  相似文献   
17.
五瓣成形术治疗会阴部蹼状瘢痕挛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五瓣成形术治疗会阴部蹼状瘢痕挛缩的应用价值 方法 对 13例会阴部蹼状瘢痕挛缩采用瘢痕部分切除 +五瓣成形术矫正 ,其中 3例辅助植皮 结果  13例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皮瓣全部成活。会阴部瘢痕挛缩松解 ,蹼状粘连解除 ,大腿外展夹角均达到 160°以上。所有病例术后随访 3~ 6个月 ,皮瓣色泽同周围皮肤 ,质地柔韧 ,皮瓣无挛缩 ,感觉良好 ,会阴部形态满意 ,大小便无影响 ,下肢活动正常。结论 五瓣成形术是矫正会阴部蹼状瘢痕挛缩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34岁,因腰背部疼痛6个月,伴右下肢疼痛无力3个月于2008年8月1213入院。患者于2008年2月初无诱因出现腰背部轻微疼痛,无放射痛,当地医院按“椎间盘突出”治疗无效,疼痛逐渐加重。2008年5月出现右下肢麻木,感觉迟钝,行走困难,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  相似文献   
19.
PAD方案治疗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PAD(硼替佐米+阿霉素+地塞米松)方案治疗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7例复发或难治性MM患者给予硼替佐米(1.3 mg/m2,第1、4、8、11天快速静脉注射)、阿霉素(10 mg/d,第1~4天静脉滴注)和地塞米松(40 mg/d,第1~4天静脉滴注)治疗2~8个疗程,疗效评估依据国际2006疗效反应标准,毒性分级按美国国立癌症研究院不良事件通用名(NCI CTCAE)v 3.0判断.结果 2~4个疗程PAD治疗后,14例(82.4%)患者获部分缓解(PR)以上疗效反应,其中完全缓解(CR)4例(23.5%),很好的部分缓解(VGPR)4例(23.5%),PR 6例(35.3%),疾病稳定(SD)3例(17.6%),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9.5个月,获疗效中位疗程数为1.6(1~3)个.其中5例合并髓外浆细胞瘤患者首次给予PAD方案即达PR以上疗效,1~2个疗程后髓外病灶消失.治疗过程中发现血小板减少9例(52.9%),白细胞减少4例(23.5%),周围神经炎4例(23.5%),带状疱疹3例(17.6%),乏力6例(35.3%),腹泻2例(11.7%).以上不良反应经对症治疗后缓解或消失,1例患者于PAD治疗第5个疗程时发生进行性呼吸功能衰竭死亡.结论 PAD方案可有效治疗复发或难治性MM,特别对伴有髓外浆细胞浸润的MM患者效果更为显著,疗效与传统化疗预后因素无关,常见不良反应经对症治疗可缓解,少数患者发生呼吸功能衰竭可能与硼替佐米潜在的肺毒性有关.  相似文献   
20.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T细胞克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源于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重型再障)患者骨髓的T淋巴细胞克隆,以便研究该病的发病机理.方法用免疫分选法分别从1名初诊重型再障患者及对照的骨髓中富集CD34+和CD3+细胞.将CD3+细胞作反应细胞、照射过CD34+细胞作刺激细胞,进行14d单向自身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对活细胞作有限稀释和单个细胞分孔接种,与含IL-2和PHA-P的饲养细胞体系共培养.观察挑选细胞生长孔,计算接种率,用泊松(Poisson)分布初步判断单个细胞分离过程成功与否.而后将阳性孔细胞作转孔培养,定期用饲养抚育刺激、常规用IL-2支持增殖以扩大各克隆的数量.用SABC-P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初步鉴定各克隆CD4/CD8抗原表型.结果自身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后的活细胞数,病例为4×103,对照为65.单细胞分离接种培养后,对照组的细胞生长孔数为0;而病例组的培养板上,共有11孔发生细胞增殖,相应的实际接种率是2.1%,未超出Poisson理论接种率值范围(<26%),判明平均每个增生孔的细胞克隆前体数不大于1.这11个克隆中,9个呈CD4单阳性表型,阳性为98%;2个为CD8单阳性表型,阳性率为98%.结论从1例重型再障患者骨髓中分离出了11株T淋巴细胞克隆.进一步鉴定分析这些克隆的表型和特异性,以及探讨其Th1(Tc1)/(Th2)(Tc2)效应类型等功能表现,对研究重型再障的免疫学机理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