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9篇
内科学   41篇
综合类   29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ified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AFLP)是一种用来检测基因组多态性的新一代分子标记,具有分辨率高、稳定性好、重复性好等特点。近年来,AFLP已广泛用于动物、植物、微生物等许多研究领域,在遗传图谱的构建、遗传多态性的分析、系统分类学等方面显示了极大的优越性。本文主要介绍其原理、方法特点以及在微生物学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62.
我国动物华支睾吸虫的感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支睾吸虫寄生于人和犬猫等动物的胆囊和胆管内,造成肝胆的一系列疾病,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据估计,全球约有3500万人感染华支睾吸虫,其中我国大约有1500万人感染。华支睾吸虫病分布于我国多个省、市、自治区,其中以广东省人群的感染率最高。华支睾吸虫的第一中间宿主为淡水螺,第二中间宿主为淡水鱼和虾,人为终末宿主,保虫宿主有猪、犬、猫、鼠等多种动物。鱼塘边建厕所和吃。鱼生”是华支睾吸虫病流行的两个重要因素。为了更有效地防制人和动物华支睾吸虫病,我们搜集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华支睾吸虫感染的报道,进行整理分析。  相似文献   
63.
弓首蛔虫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弓首蛔虫是呈世界性分布的线虫,在动物分类上属于蛔目(Ascaridldea)弓首科(Toxocaridae)弓首属(Toxocara)。包括犬弓首蛔虫(T.canls)、猫弓首蛔虫(T.carl)、犊弓首蛔虫(T.vltulorum)、马来西亚弓首蛔虫(T.malayasiensis)、山猫弓首蛔虫(T.lyncus)等。在医学上,弓首蛔虫病是指人类在感染犬弓首蛔虫后,其幼虫引起的临床病症。犬弓首蛔虫在犬等终末宿主小肠内发育成熟,雌虫产出的虫卵随粪便排到外界,经数天到数周的发育就成为感染性虫卵。人(特别是儿童)常因误食感染性虫卵而受到感染。因为人类并非犬弓首蛔虫的适宜宿主,所以幼虫在人的小肠内孵化出来后,它们不能发育为成虫,而是钻入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中移行几个月到几年。内脏幼虫移行症(visceral larva migram,VLM)和眼睛幼虫移行症(ocular larva migram,OLM)是人感染犬弓首蛔虫后的两种主要临床表现。由于幼虫长期在人体组织器官内移行,引起各组织和器官的损害,产生明显的病变,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人弓首蛔虫病的诊断和治疗都是比较困难的,所以该病在公共卫生学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4.
鲁道夫对盲囊线虫rDNA ITS遗传标记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实验通过对鲁道夫对盲囊线虫(Contracaecum rudolphii)rDNA的第一及第二内转录间隔区(ITS-1及ITS-2)进行PCR扩增、PCR-SSCP分析及序列分析,以明确ITS-1及ITS-2是否可作为C.rudolphii分子分类的遗传标记.结果发现C.rudolphii rDNA ITS序列存在种间差异,并且差异显著,但是种内序列一致,没有差异.本实验证明C.rudolphii确为由两个种(C.rudolphii A和C.rudolphii B)组成的复合种,ITS-1及ITS-2可作为两个姊妹种的遗传标志.  相似文献   
65.
<正> 我们继应用酶联第二抗体间接免疫过氧化物酶染色法论断猪旋毛虫病取得满意结果后,又应用酶联SPA代替酶联第二抗体进行免疫酶染色检测猪血清及滤纸于血滴中的抗旋毛虫抗体,同样取得满意结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6.
犬血巴尔通氏体与血巴尔通氏体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犬血巴尔通氏体(Haemobartonella canis),也称为犬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 canis),是主要寄生于犬红细胞表面的病原体.该病原首次由Schilling(1928)发现于德国,是引起犬发生传染性贫血的病原之一[1].近十几年来,国内外对人和动物的附红细胞体和血巴尔通氏体病这类人兽共患性疾病越来越关注,犬是一种与人类关系密切的伴侣动物,犬和人血巴尔通氏体病之间的关系也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就犬血巴尔通氏体的分类地位、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检测方法和防控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回顾与总结,以期对人和其他动物的血巴尔通氏体病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7.
目的 构建嗜人按蚊雌雄蚊差异表达cDNA文库。为进一步筛选、克隆嗜人按蚊雌雄蚊差异新基因奠定基础。方法 以嗜人按蚊为实验模型.分别将雌蚊和雄蚊作为T组和D组.采用抑制消减杂交方法和T/A克隆技术构建嗜人按蚊差异表达cDNA文库。扩增正向消减cDNA文库获得3000余个阳性克隆.随机挑取100个克隆进行PCR扩增,90%的克隆中均有200~1000bp的插入片段。测序显示.有与冈比亚按蚊未知功能基因同源的克隆,去除重复序列,得到72个EST序列.其中40与已知序列具有相似性.32个为新的EST序列。本项研究成功构建了嗜人按蚊雌蚊差异表达cDNA文库,获得了32个新的EST序列。从而为下一步筛选、克隆嗜人按蚊性别差异新基因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68.
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是复殖目(Digenea)裂体科(Schistosomatidae)裂体属的吸虫,它与曼氏血吸虫(S.mansoni)和埃及血吸虫(S.haernatobium)均为主要的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及畜牧业发展的寄生虫。日本血吸虫的发育要经过虫卵、毛蚴、母胞蚴、子胞蚴、尾蚴、童虫至成虫等阶段,中间宿主为钉螺。其尾蚴通过其穿刺腺分泌的蛋白酶溶解宿主皮肤组织,钻入终末宿主(人或哺乳动物)的皮肤变为童虫。成虫则寄生在终末宿主的门静脉、肠系膜静脉。雌雄虫合抱后.雌虫产下的卵有一些会依次穿过静脉的内皮细胞和基底膜、中间组织、肠的基底膜和上皮细胞到达管腔,随粪便排出体外。  相似文献   
69.
2例猪弓形虫病的特异PCR诊断与虫株分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特异PCR方法诊断猪弓形虫病并通过动物接种的方法分离弓形虫虫株。方法用涂片镜检、特异PCR方法检测病料,用经PCR方法检测为阳性的病料接种小白鼠,经连续传代分离弓形虫虫株。结果病例1的肺及肺门淋巴结涂片镜检见有少量的弓形虫滋养体,但病例2的颌下淋巴结及肺门淋巴结涂片镜检未见有弓形虫滋养体。用特异PCR方法检测两个病例的上述病料,均得到弓形虫的特异条带。小白鼠接种试验从每个病例均分离出一个弓形虫虫株。结论特异PCR诊断方法能较快速、准确地检测猪弓形虫病,小白鼠接种试验是一种较好的弓形虫虫株分离方法。  相似文献   
70.
弓形虫是一种专性细胞内寄生原虫,可感染包括人在内的几乎所有的温血动物,全球约有1/3的人口感染弓形虫病.宿主感染弓形虫后常呈隐性感染,但对于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艾滋病患者或者孕妇,可引起严重的临床症状甚至死亡.随着人类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弓形虫给人类健康、畜牧业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带来的隐患与日俱增.目前,尚无针对弓形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