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192篇
  免费   1773篇
  国内免费   1221篇
耳鼻咽喉   196篇
儿科学   406篇
妇产科学   270篇
基础医学   1590篇
口腔科学   337篇
临床医学   4628篇
内科学   2990篇
皮肤病学   307篇
神经病学   799篇
特种医学   987篇
外国民族医学   30篇
外科学   3385篇
综合类   9620篇
预防医学   3829篇
眼科学   383篇
药学   3625篇
  68篇
中国医学   3901篇
肿瘤学   835篇
  2024年   253篇
  2023年   743篇
  2022年   858篇
  2021年   864篇
  2020年   815篇
  2019年   752篇
  2018年   852篇
  2017年   495篇
  2016年   593篇
  2015年   656篇
  2014年   1541篇
  2013年   1417篇
  2012年   1768篇
  2011年   1851篇
  2010年   1810篇
  2009年   1714篇
  2008年   1783篇
  2007年   1827篇
  2006年   1752篇
  2005年   1717篇
  2004年   1544篇
  2003年   1404篇
  2002年   1157篇
  2001年   1216篇
  2000年   1049篇
  1999年   889篇
  1998年   701篇
  1997年   672篇
  1996年   602篇
  1995年   608篇
  1994年   541篇
  1993年   455篇
  1992年   366篇
  1991年   386篇
  1990年   315篇
  1989年   294篇
  1988年   267篇
  1987年   247篇
  1986年   236篇
  1985年   202篇
  1984年   158篇
  1983年   156篇
  1982年   149篇
  1981年   124篇
  1980年   109篇
  1979年   55篇
  1978年   35篇
  1977年   26篇
  1965年   23篇
  1959年   1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目的研究飞龙九一巴布贴皮肤用药的安全性。方法观察飞龙九一巴布贴对新西兰大白兔单次、多次敷贴完整与破损皮肤的刺激性;观察该药3次诱导接触及1次激发接触后对豚鼠皮肤的致敏性;观察不同剂量飞龙九一巴布贴对新西兰大白兔的急性毒性反应。结果飞龙九一巴布贴仅对新西兰大白兔破损皮肤有轻度刺激而完整皮肤无刺激;未见豚鼠皮肤过敏反应及新西兰大白兔急性毒性反应。结论飞龙九一巴布贴适合敷贴于无破损的皮肤,其安全性好,无致敏性及毒副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2.
目的:观察仰卧位定点旋转扳法联合牵拽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手法配合坐位扳法治疗,试验组则在常规推拿手法治疗基础上将坐位扳法改为仰卧位定点旋转扳法并联合牵拽手法,每天1次,治疗10天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the neck disability index, NDI)及治疗后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两组VAS和ND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44%(P0.05)。结论:常规推拿手法联合仰卧位定点旋转扳法及牵拽手法在减轻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疼痛及改善颈椎功能障碍等方面疗效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993.
泛素连接酶Pirh2(p53-induced RING-H2 protein)是一种具有E3连接酶活性的新蛋白,能促进p53发生泛素化而降解,从而使p53抑制肿瘤生长的功能减弱或消失,导致肿瘤发生和进一步恶化。近年来研究发现,多种恶性肿瘤中Pirh2蛋白的表达量有明显变化,这提示Pirh2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Pirh2可能作为一个癌基因,在肿瘤发生过程中调节一些信号转导通路。因此,推测Pirh2可作为肿瘤基因治疗的一个潜在靶点。本文就Pirh2与恶性肿瘤相关性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94.
指突状树突细胞肉瘤(interdigitating dendritic cell sarcoma,IDCS)是一种罕见的树突状细胞肿瘤,目前全球仅百余例报道,常以无痛性淋巴结肿大起病,侵袭性较强、预后较差[1-2].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为起源于造血干、祖细胞...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hsa_circ_0087378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ESCC患者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通过GEO数据库筛选ESCC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差异表达的circRNA,采用qPCR法在10例ESCC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进行验证。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90例ESCC患者癌组织及配对癌旁组织标本,通过FISH法检测hsa_circ_0087378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ESCC患者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的关系。结果:GEO数据库及qPCR分析结果显示,hsa_circ_0087378在ESCC组织中表达最明显。FISH结果显示,90例癌旁组织中21例hsa_circ_0087378呈高表达,高表达率为23.3%;90例ESCC组织中有65例hsa_circ_0087378呈高表达,高表达率为72.2%,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hsa_circ_0087378在ESCC组织中的高表达与患者的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联(P<0.05),hsa_circ_0087378高表达组ESCC患者的5...  相似文献   
996.
头孢吡肟不良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头孢吡肟(eefepime)是第四代注射用头孢菌素,与前三代头孢菌素比较,它具有更广的抗菌谱,对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有更高的稳定性和更低的诱导性,能更快地穿透革兰阴性杆菌的外膜且与多种青霉素结合蛋白有更高的亲和力的特点,故临床用于重度感染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头孢吡肟的耐受性好,大多数不良反应为轻度、中度,可以耐受,不影响治疗。现就其不良反应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97.
咽淋巴环亦称魏氏环(Waldyer's ring),是指包括鼻咽、软腭、扁桃体及舌根的环状淋巴组织。1971年 Amm Arbor 讨论会已确定咽淋巴环在恶性淋巴瘤的分期中是一个单独的淋巴部位。何杰金氏病很少侵犯咽淋巴环,而非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则常侵犯此环。我院1963年10月至1980年6月收治并经放射治疗的咽淋巴环非何杰金氏恶性淋  相似文献   
998.
目的研究β-cateni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与肾透明细胞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β-catenin和MMP-7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结果β-cate-nin和MMP-7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异常表达率分别为92%、88%,两者的异常表达均与肿瘤直径、病理分化、肾盂肾包膜或静脉的侵犯及临床分期具有相关性。β-catenin异常表达与MMP-7表达有一定的相关性(P〈0.01)。结论β-cate-nin和MMP-7表达在肾透明细胞癌进展中可能有一定作用。联合检测两者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有利于肾透明细胞癌治疗和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探讨阿帕替尼对胃癌HGC-27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以不同浓度阿帕替尼(5 μmol/L、10 μmol/L、15 μmol/L、20 μmol/L)以及不同照射剂量(2 Gy、4 Gy、6 Gy、10 Gy、20 Gy)分别处理HGC-27细胞,再选取2 Gy和6 Gy单独照射或联合10 μmol/L阿帕替尼处理HGC-27细胞;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情况,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检测γ-H2AX的表达情况。结果 阿帕替尼呈浓度及时间依赖性抑制胃癌HGC-27细胞增殖(均P<0.05);不同剂量照射可促进细胞VEGF表达释放,且呈时间及剂量依赖性(均P<0.01)。10 μmol/L阿帕替尼分别联合2 Gy和6 Gy照射后,HGC-27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细胞凋亡率及G2/M期的细胞比例均较单照组升高(均P<0.01),且6 Gy联合组的作用强度大于2 Gy联合组(均P<0.01)。6 Gy联合组细胞核内γ-H2AX焦点淬灭较6 Gy单照组延迟。结论 阿帕替尼通过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并诱导细胞周期再分布增强胃癌HGC-27细胞放射敏感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延迟γ-H2AX表达而干扰DNA双链断裂修复有关。  相似文献   
1000.
例1.男,25岁。因全身皮肤色素沉着伴色素减退16年,于2004年3月来我院诊治。患者9岁时无任何诱因,全身皮肤变黑、轻痒,但能忍受,曾先后多次在各大医院诊治,均无效。自觉皮肤颜色逐渐加深,夏季日晒后,面部、双上臂伸侧起水疱。家族中无类似疾病史。体格检查:各系统检查均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全身皮肤呈弥漫性深褐色,夹杂散在点状色素减退斑,双上肢伸侧皮肤粗糙,上有苔藓样丘疹及针尖大水疱。皮损组织病理A:颈、胸部弥漫性色素沉着斑,夹杂大小不一的色素减退斑,表面粗糙,有鳞屑;B:上肢伸侧散在少许针帽至针尖大水疱、抓痕、血痂图1皮肤异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