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3 毫秒
91.
背景:环孢素A在人体内主要经过细胞色素P450 3A4 代谢。已有研究表明细胞色素 P450 3A4 基因多态性影响环孢素A的药代动力学,而且环孢素A慢性肾毒性主要是由于环孢素A在体内的长期蓄积。因此推测细胞色素 P450 3A4 基因多态性可能是肾移植移植后环孢素A慢性肾毒性的主要原因之一。目的:分析细胞色素 P450 3A4 基因多态性与肾移植移植后环孢素A慢性肾毒性的相关性。方法:纳入 200 例服用环孢素A的肾移植患者参加此项研究,其中105例经肾活检和(或)血肌酐值的变化诊断为环孢素 A慢性肾毒性,其他 95 例未发生肾毒性)。采集受试者外周静脉血并提取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和直接测序法检测细胞色素P450 3A4基因外显子5,7,9 和 12 的点突变。结果与结论:中国肾移植患者中发现 3 个细胞色素 P450 3A4 新突变位点,即 336A〉G,837 G〉A 和 406 A〉C。其中 3 例肾移植患者可检测出 336 A〉G,8 例肾移植患者可检测出 837 G〉A。新突变点 406A〉C 仅发现于 3 例环孢素A慢性肾毒性患者,在非肾毒性患者中未发现新突变位点,且 406 A〉C 可导致细胞色素 P4503A4 保守区 136 位苏氨酸(Thr)转变为苯丙氨酸(Phe)。文章未发现已报道的中国人群细胞色素P450 3A4基因在外显子5,7,9 和 12 的多态性。结果证实,文章在中国肾移植患者中发现了 3 个细胞色素P450 3A4 的新突变位点 336 A〉G,837G〉A 和 406 A〉C,其中 406 A〉C 可能引起细胞色素 P450 3A4 酶活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92.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检测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方法 ,测定 87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透明质酸和Ⅲ型前胶原浓度。结果 :伴有肝功能损害的非酒精性脂肪肝血清两肝纤维化指标明显高于肝功能正常的非酒清性脂肪肝和对照组 (P <0 .0 1)。结论 :部分肝功能损害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有肝纤维化趋势。  相似文献   
93.
目的总结移植肾动脉狭窄、移植肾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措施,为进一步提高移植肾长期存活率提供经验。方法回顾分析9例移植肾动脉狭窄及移植肾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7例移植肾动脉狭窄患者球囊扩张狭窄部后放置支架,2例移植肾动脉瘤患者1例向瘤腔注入凝血酶,1例放置覆膜支架。结果7例动脉狭窄患者6例治疗成功,术后3天Cr降至106 μmol /L以下;1例动脉瘤注入凝血酶致移植肾栓塞瘤破裂切除移植肾,1例动脉瘤放置覆膜支架治疗成功。结论介入下球囊扩张加支架置入是处理移植肾动脉狭窄的理想方法,移植肾动脉放置覆膜支架是治疗移植肾动脉瘤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4.
U形多孔引流支架管在复杂性后尿道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复杂性后尿道手术中使用一种新的引流支架的方法。方法 对55例复杂性后尿道病人行手术治疗。其中复杂性后尿道直肠瘘15例,复杂性后尿道狭窄及闭锁35例,膀胱外翻5.例。术后均采用自制U形多孔引流支架管引流。结果 随访l~l0年,术后病人排尿正常,无尿道狭窄等并发症。结论 U形多孔引流支架管具有支架和引流双重作用,值得在复杂性后尿道手术中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5.
目的:观察缺氧、氧化损伤后培养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能量代谢及细胞骨架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实验于2002-09/2003-09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实验动物中心完成。①将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2细胞分为正常组、缺氧组、氧化损伤组3组:正常组中加入无血清RMPI1640培养液;缺氧组加入含0.1μmol/L抗霉素A的无血清无底物RMPI1640培养液;氧化损伤组加入含0.1mmol/LH2O2的无血清RMPI1640培养液。②观察各组细胞生长状况和形态及细胞存活率;测定细胞外液乳酸脱氢酶比活性代表肾小管上皮细胞膜通透性变化;采用ATP酶(Na ,K 和Ca2 -ATP)试剂盒直接测定各组细胞能量代谢改变,采用细胞免疫荧光化学方法检测各组细胞细胞骨架改变。结果:①正常组细胞生长状况良好,折光性强;缺氧、氧化损伤组细胞皱缩、突起减少,细胞存活率明显低于正常组[(56.2±2.3)%,(62.5±2.6)%,(96.5±3.2)%,P<0.01]。②缺氧、氧化损伤组乳酸脱氢酶比活性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③Na -K -ATP酶和Ca2 -ATP酶活性正常组明显高于缺氧、氧化损伤组[(9.61±0.53),(3.68±0.27),(5.10±0.19)nkat/g;(7.97±0.66),(3.12±0.24),(4.56±0.32)nkat/g,P<0.01],而缺氧组、氧化损伤组之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④免疫荧光标记细胞内细胞骨架(微管、微丝、中间丝)显示正常TEC微管、微丝、中间丝表达丰富,在胞浆内呈均匀一致分布;缺氧、氧化损伤后细胞骨架破坏、塌陷,网络结构和支架作用消失。结论:缺氧、氧化损伤能量代谢障碍可造成细胞骨架破坏,最终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坏死和凋亡。  相似文献   
96.
膀胱良性肿瘤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 1981年 2月~ 2 0 0 2年 9月间共收治膀胱肿瘤 44 2例 ,膀胱良性肿瘤 9例 ,占同期膀胱肿瘤 2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膀胱良性肿瘤 9例 ,均经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男 5例 ,女 4例 ,男∶女为1 2 5∶ 1。年龄为 17~ 5 5岁 ,平均 3 5 8岁 ,病程 1~ 6个月 ,平均 3 5个月。主要临床表现 :无痛性血尿 6例 ,膀胱刺激症状 5例 ,排尿困难 2例 ,排尿后头痛、心悸3例。 5例行尿肿瘤细胞学检查均为阴性。膀胱镜检查 9例 ,均发现肿瘤。肿瘤发生部位 :三角区 2例 ,侧壁 5例 ,底部 1例 ,颈部 1例。静脉肾盂造影检查 9例上尿路均未见…  相似文献   
97.
乙状结肠阴道重建术(附21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乙状结肠阴道重建术的效果。 方法 回顾总结 13例男性假两性畸形、8例先天性阴道缺如 (Rokitarsky K櫣ster Hauser综合征 )患者采用乙状结肠替代阴道成形术的病例资料。 结果  2 1例术后阴道外观良好。 15例随访 3~ 2 4个月 ,阴道无过多粘液产生 ,无需常规扩张。 结论 游离带蒂乙状结肠是大龄儿或成人阴道重建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98.
目的 采用胰管支架安置治疗胰管狭窄病例,以缓解胰管梗阻症状,同时对胰管支架的适应证及操作技术进行探讨.方法 对诊断明确的胰腺癌及慢性胰腺炎伴胰管狭窄的病例,先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及胰管腔内超声检查,确定狭窄长度及距乳头的距离,选择合适的胰管支架,在导丝的引导下,用推送器将支架送到目的部位,然后摄片定位.结果 该组18例安置顺利,支架都超过狭窄的远端,吸引后胰液外流,患者症状很快缓解.结论 胰管支架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胰管狭窄的有效的姑息治疗措施,对于胰管阻塞的病例能起到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尤其是塑料胰管支架安置及取出较方便,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9.
目的:总结肾移植术后早期手术探查的经验教训。方法:回顾我院462例次肾移植术后早期行探查术33例次的处理经过及方法。结果:26例次行移植肾切除,术后1周内死亡4例,放弃继续治疗2例;7例次行修复术保留移植肾,术后6例移植肾功能均恢复良好。结论:肾移植术后早期探查并切肾的主要原因是不可逆的排斥反应致移植肾破裂或失功,对该类患者必须果断切除移植肾,以保全患者生命。对其他原因所致的外科并发症重在预防,一旦发生且保守治疗无效则应积极手术探查修复,以保全移植肾。  相似文献   
100.
外周血甲胎蛋白mRNA对肝癌诊断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外周血甲胎蛋白(AFP)基因在原发性肝癌(HCC)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从肝病患者外周血中制备RNA,以巢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AFP基因.测定20份肝癌、癌周和远癌组织中总RNA浓度.结果 远癌和癌周组织RNA浓度明显高于癌灶组织(P<0.05),癌组织中AFP基因检出率均为100%;肝癌患者外周血中AFP基因的检出率为53.7%,明显高于肝硬化、慢性肝炎、急性肝炎和肝外肿瘤组患者(P<0.01);在Ⅰ、Ⅱ和Ⅲ期肝癌中,AFP基因阳性率分别为33.3%、26.3%和71.8%;肝内有无转移的肝癌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尤其在伴有肝外远处转移的肝癌中,AFP基因全数阳性(100%);在AFP<200 ng/ml肝癌中,AFP基因阳性率为50.0%;与肝癌大小间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分析外周血中AFP基因有助于肝癌的诊断、肝癌远处转移判别及肝癌术后复发的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