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7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43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22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86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2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自20世纪60年代末无创性全自动动态血压监测仪诞生以来,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技术经过30多年的发展和完善,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动态血压监测与偶测血压相比能更真实地反映24h血压水平、血压波动情况、动态脉压、血压负荷、血压变异性、降压谷峰比值等。因此,动态血压监测更有助于鉴别顽固性高血压,如“白大衣高血压”等;能更好地预示靶器官损害的程度;评价降压药的疗效,指导降压药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62.
2 动态血压监测和靶器官损害20世纪60年代初,高血压即被确定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经过几十年的研究,专家们充分认识到对于高血压病不能仅限于诊断高血压、控制血压水平,更重要的是改善诸多紊乱因素,以预防和逆转心、脑、肾的损害。防治高血压的目的主要是保护靶器官,这是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关键。1999年WHO关于高血压的处理指南明确规定,将靶器官损害作为高血压危险程度与分层的重要依据。随着近年来动态血压监测(ABPM)技术的渐趋成熟,人们可敏感地评价血压变化对靶器官的影响。  相似文献   
63.
目的:观察陈宝贵经验方二至汤合六味地黄汤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和对血浆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内皮素(ET)水平的影响.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予盐酸拉贝洛尔片口服,研究组采用二至汤合六味地黄汤治疗,治疗3周后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血压变...  相似文献   
64.
目的 建立HPLC法测定9个不同厂家的市售抗骨增生丸中淫羊藿苷的含量,探讨可能影响抗骨增生丸产品质量的因素.方法 HPLC法测定.色谱柱为Alltima C18(5μm, 250 mm×4.6mm);流动相为乙腈-水(30∶70);检测波长270 nm;流速1.0ml·min,-1;柱温;30℃.结果 淫羊藿苷色谱峰分离度良好,系统适应性试验和.方法 学考察结果符合<中国药典>要求,市售抗骨增生丸中淫羊藿苷的含量差异较大.结论 淫羊藿药材和抗骨增生丸的制备工艺对其质量具有重大影响,建议新版<中国药典>对其进行一定的控制,切实保障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探讨后路病灶清除、髂骨螺钉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抗生素-磷酸钙骨粉填充椎间隙的方法治疗腰骶椎结核。 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腰骶椎结核患者两种不同手术方法的临床资料,男19例,女23例,年龄19~75岁,平均38岁。病变节段为L4/5~S1/2,术前后凸成角5°~18°,平均9°。治疗组21例经后路一期病灶清除、髂骨螺钉联合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间隙及骨缺损区填充抗生素/磷酸钙骨粉;对照组21例采用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入和椎体钉棒固定。随访6个月~2年,平均12个月。 结果 术后治疗组3~6个月骨缺损区修复、植骨融合,平均融合时间4个月;对照组融合时间5~9个月,平均7个月。治疗组术后后凸成角0~4°,平均2°;对照组术后后凸成角3~11°,平均7°(P<0.05)。疗效按Chen 等标准评定,治疗组优17例,良2 例,总优良率90.5%; 对照组优13例,良3例,总优良率76.2%。术后末次随访结果显示脊柱病变节段稳定,病例无复发。 结论 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抗生素-磷酸钙骨粉填充椎间隙及骨缺损区、髂骨螺钉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的方法治疗腰骶椎结核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髋部骨折围手术期物理措施预防血栓形成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把96例符合条件的患者分为A和B两组,A组术后应用物理措施预防血栓形成,B组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钙预防血栓形成,通过对比两组深静脉和肺栓塞的发生率及出血性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两组治疗措施的效果。结果 A组48例物理措施预防血栓形成的患者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8.33%,出血性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08%;B组48例应用低分子肝素钙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6.25%,出血性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17%。结论在髋关节骨折术后中单独应用物理措施预防血栓形成的效果并不比单独应用低分子肝素差。  相似文献   
67.
交通、工矿事故等严重创伤和神经源性肿瘤切除等造成的桡神经缺损,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多造成患肢功能障碍.令人可喜的是,相关基础研究表明,神经端侧吻合后正常的神经可发出侧支长入到损伤神经断端,并沿髓鞘生长重新恢复其传导功能,从而促进受损神经的功能恢复.此结果为端侧吻合修复周围神经缺损提供了理论支持.近年来的相关临床应用报道亦逐渐增多.自1999年1月至2007年12月之间,我们采用正中神经-桡神经端侧吻合修复桡神经长段缺损19例,现就疗效进行评价和分析.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的效果及远端锁钉不能锁入时的处理方法.方法:对36例股骨骨折病人使用加锁髓内钉治疗;5例远端锁钉不能锁入的病例用C臂机透视并确定T型杆尖端与定位平台相对关系,然后取出T型杆,重新上套筒,用适当的力推套筒使其与定位平台处于合适位置,重新钻孔,将T型杆顶到定位平台上,再上锁钉.结果:全部病人随访6~13个月,均全部愈合.愈合时间为9~12个月,无感染及髓内钉锁钉断裂、弯曲等情况发生.所有远端锁钉不能锁入病例采用以上方法均顺利锁入锁钉.结论:带锁髓内钉可有效治疗股骨骨折,我们采用的方法可简单有效的解决远端锁钉不能锁入的问题.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椎弓根螺钉断裂、松动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回顾性研究1999年1月-2005年5月本院脊柱外科实施胸腰椎骨折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器械治疗的患者265例,其中有20例(21个椎体)术后椎弓根钉断裂或松动。其中13例螺钉断裂(18枚螺钉),2例螺母脱出、钉杆分离,3例螺钉松动,2例连接杆断裂。结果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发生问题的原因有:①骨折节段未形成有效的融合;②起撑开复位作用的椎弓根螺钉负荷过大;③螺钉位置不当或术中多次进钉;④椎间盘退变造成椎间盘高度丢失;⑤骨质疏松;⑥术后康复时间不足;⑦内置物取出过迟。结论术中有效地植骨融合,对合并有椎间盘损伤的患者合理选择手术适应证,提高手术技术,尽早取出内置物以及术后常规佩戴支具能有效地防止椎弓根螺钉断裂及松动等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70.
心房颤动(AF)的致死率在所有心律失常中位居第二,仅次于心室颤动,显著的影响血流动力等及心功能。AF是风湿性心瓣膜病患者中晚期常见的合并症,常加重患者的痛苦,其危险将伴随终身。2005年4月至2005年12月我们应用国产射频消融机为12例风湿性心瓣膜并合并房颤病人在瓣膜置换术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