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31.
目的探讨MR弥散加权成像(DWI)及其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骶髂关节面下骨髓水肿的解剖位置分布及定量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21年1月—12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AS患者35例为AS组, 其中男22例、女13例, 年龄16~44(28.0±7.2)岁。招募年龄与AS组相匹配、性别构成大致均衡的正常志愿者30例为对照组, 其中男14例、女16例, 年龄20~45(26.9±6.2)岁。2组研究对象均接受斜冠状位和轴位的短时反转恢复(STIR)-T2加权成像(T2WI)及T1加权成像(T1WI)等4个常规序列的MR扫描, 以及斜冠状位DWI序列扫描;对AS组患者骶髂关节进行MRI分级评估, 并根据其DWI图上是否出现高信号将AS组分为AS骨髓水肿明显组(19例)和AS骨髓水肿不明显组(16例), 观察AS骨髓水肿明显组患者骨髓水肿在骶髂两端关节软骨下的分布。采用ADW 4.7后处理工作站自带的Functool软件测量AS组和对照组左右两侧骶髂关节面下的骶端、髂端软骨下骨髓ADC值, 比较AS组与对照组ADC值, 比较AS组骶...  相似文献   
32.
目的 了解长期高频次捐献单采血小板对献血者健康安全与血小板质量的影响。方法 从2020年8月~2022年7月在本站捐献单采血小板的献血者中,分别选择捐献20~29次与30~44次者为2组对象,收集2组献血者最近连续捐献的20、30次的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血小板计数(Plt)、白细胞计数(WBC)、大血小板比率(P-LCR),淋巴细胞(LYM)、中性粒细胞(NE)、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比容(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共14项检测指标,按5次/组做分组统计分析。另外选择在本站捐献单采血小板次数≥100次献血者,分析其RBC、Hb、Hct、PLT、WBC 5项参数的变化及与献血小板总次数的相关性,选取前100次数据,按10次/组做分组统计分析。结果 2年捐献单采血小板20~29次组有30人、30~44次组有11人,2组各血液学参数均未见明显改变(P>0.05);捐献血小板总次数≥100次献血者RBC、Hb、Hct、WBC与献血次数呈负相关,P...  相似文献   
33.
34.
35.
目的:建立HPLC双波长法同时测定净固片中芦丁、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槲皮素的方法。方法:依利特Kromasil-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0.2%冰醋酸(A)-乙腈(B)梯度洗脱(0~10 min,12%~15%B;10~15 min,15%~17%B;15~25 min,17%B;25~35 min,17%~20%B;35~45 min,20%~22%B;45~60 min,22%~40%B),柱温30℃,进样量10μL,流速1.0 mL·min-1,芦丁和槲皮素检测波长为254 nm,柚皮苷、橙皮苷和新橙皮苷检测波长为283 nm。结果:芦丁在0.012 5~0.500 4 g·L-1(r=1.000 0),柚皮苷在0.010 0~0.400 8 g·L-1(r=0.999 9),橙皮苷在0.003 3~0.032 7 g·L-1(r=0.999 2),新橙皮苷在0.011 3~0.225 6 g·L-1(r=0.999 9),槲皮素在0.004 1~0.081 3 g·L-1(r=0.999 8)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均在98%~102%。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可行性及重复性良好,可作为净固片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36.
目的通过总结12例胸膜肺母细胞瘤患儿临床资料及复习相关文献,提高对儿童胸膜肺母细胞瘤的认识。方法收集北京儿童医院2006—2012年收治的12例胸膜肺母细胞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病理学特点、免疫组化特点、治疗和转归。结果 (1)12例患儿年龄最小1岁7个月,最大4岁,男∶女1∶2。(2)临床表现:咳嗽、气促(12/12),发热(4/12),气胸(3/12)。患儿病程最短10d,最长6个月。(3)误诊分析:7例诊断肺炎,2例诊断结核,1例诊断肺囊肿。(4)影像学表现胸腔巨大占位,伴气胸、胸腔积液、肺不张。病变左侧6例,右侧6例。(5)病理类型III型6例,II型4例,2例未分型。免疫组化Vimmentin 100%(+),Desmin100%(+),EMA(-),CK(-)。(6)治疗:9例患儿诊断明确后放弃治疗。3例患儿手术切除瘤灶后予国际胸膜肺母IVAdo方案化疗,目前全部存活。结论小儿胸膜肺母细胞瘤是一种罕见恶性肿瘤,临床表现以咳嗽、气促为主,诊断依靠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化,需与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及肺横纹肌肉瘤鉴别。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结合超声弹性分级与弹性应变率比值的改良TI-RADS分类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85个甲状腺结节行常规超声检查,依据常规TI-RADS标准判断良恶性。对结节进行弹性分级,检测弹性应变率比值,对TI-RADS分类进行调整,评价常规TI-RADS与改良TI-RADS对结节良恶性鉴别的诊断价值。结果常规TI-RADS与改良TI-RADS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阴性及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3.86%、82.75%、84.62%、87.73%、78.69%与92.98%、92.24%、93.49%、94.61%、90.68%,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7±0.026、0.929±0.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TI-RADS诊断标准提高了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诊断准确度,为临床提供了更好的诊断手段,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8.
患者,女性,54岁,因“发现左乳肿物10 d”入院。体格检查:左乳外象限触及一肿物,大小约4 cm×3 cm,质硬,无压痛,表面欠光滑,边界不清,活动度欠佳。挤压乳头无溢血溢液。常规超声于左乳4点钟方向探及一3.2 cm×2.8 cm×1.4 cm不规则形团块,边缘不完整,见成角征,内回声低,欠均匀,可见少许点状强回声后不伴声影,后方回声略衰减,周边腺体组织回声紊乱(图1);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示:团块周边及内部探及丰富条状彩色血流,色彩明亮,Alder半定量法分级为3级(图2);应力弹性成像评分:3分;超声造影图像显示:呈弥漫性快进高增强,其内增强不均匀,未见充盈缺损,增强后团块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范围较二维扩大,有滋养血管征(图3)。超声提示:左乳实质性占位病变-血供丰富。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分类:BI-RADS 5类,建议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  相似文献   
39.
目的 基于系统药理学方法研究雷公藤配伍甘草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作用机制。方法 基于中药系统药理学平台(TCMSP)数据库和文献搜索,建立雷公藤配伍甘草化学成分库。运用DRAR-CPI、中医分子机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BATMAN-TCM)等在线预测网站,预测成分靶标,并与疾病靶标取交集得到雷公藤配伍甘草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作用靶标。通过作用靶标反向筛选潜在活性成分,并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分析手段对活性成分进行验证。利用GeneMANIA数据库搜索间接靶标并利用蛋白互作筛选关键靶标,采用分子对接技术(SystemsDock)对潜在活性成分和关键靶标进行匹配,验证前期靶标筛选的可靠性以及反向药效团匹配的正确性。通过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分析(KEGG)生物学注释分析关键作用通路,探讨雷公藤配伍甘草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作用机制。结果 共得到33个化学成分和47个潜在靶标,其中32个成分31个靶标和35条通路与药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有密切关系,主要涉及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白介素(IL)-17信号通路、核因子(NF)-κB信号通路等炎症通路以及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C型凝集素受体信号通路等与免疫相关的通路。结论 雷公藤配伍甘草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主要通过炎症与免疫调节等多条途径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洗洁精中的主要成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对小鼠肝脏的毒性作用。方法不同组别的小鼠分别自由饮用不同浓度的SDBS溶液1周,之后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的GPT活性和计算肝脏体重比值,并与对照组对照。结果随着研究范围内SDBS溶液浓度的增高,小鼠血清中GPT活性逐渐增高、肝脏体重比值逐渐增大。结论 SDBS对小鼠肝脏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当SDBS浓度超过0.279g/L时可造成肝脏的不可逆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