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1986年Binnig等人发明了原子力显微镜(AFM)。AFM技术与EM技术的主要不同是,AFM技术具备直接监测生物 大分子的构像、聚合过程动态变化的能力,在水环境下监测单分子功能状态的能力以及在相同条件下模拟生物大分子生理  相似文献   
32.
目的从力学生物学角度研究渗透压对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mature dendritic cells,im DCs)生物力学特性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不同渗透压处理im DCs后,CCK-8检测细胞存活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骨架结构的变化,细胞电泳仪检测细胞电泳迁移率的改变,荧光偏振法检测细胞的膜流动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免疫相关分子的表达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抗原吞噬能力。结果高、低渗均会改变im DCs的F-actin结构,甚至诱导细胞凋亡。低渗组电泳率显著高于等渗组,高渗组电泳率低于等渗组(P<0.05)。荧光偏振结果显示,高、低渗均会显著降低细胞的膜流动性(P<0.05);q PCR结果发现,高、低渗会显著上调im DCs免疫表型分子CCR7、CD40、CD205、CD11a、CD11c的表达和抗原吞噬能力(P<0.05)。结论高、低渗应激会影响im DCs生物力学特性和免疫表型分子表达,研究结果对深入理解DCs的免疫调节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3.
用新型激光衍射法研究新生在体红细胞变形和取向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新生在体红细胞变形和取向的变化。方法:用苯肼使动物造成急性溶血性贫血的方法,建立了一种由急性溶血性贫血后而诱发动物幼细胞增多的非正常生理状态的红细胞衰老模型,继而用新型激光衍射法研究新生红细胞在产生到死亡过程中变形和取向能力的改变。结果:对新生红细胞的压积、变形指数、取向指数等指标的连续60多天的监测,发现红细胞在整个衰老过程中的变形指数和取向指数有明显改变。结论:新生红细胞的变形和取向能力比衰老红细胞的变形和取向能力要强。  相似文献   
34.
目的 研究肝癌细胞(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s,HCCs)微环境对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Cs)的白介素-12(interleukin-12, IL-12)表达的影响,以进一步理解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 方法 免疫磁珠法从人外周血分离CD14+单核细胞,加入rhGM-CSF和rhIL-4将单核细胞诱导分化为imDCs,利用rhTNF-α将imDCs诱导为mDCs,imDCs和mDCs与HCCs在Transwell中共培养48 h,ELISA法分别检测不同培养条件下上清液中IL-10、IL-12、转化生长因子β1(trasnformed growth factor-β1,TGF-β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量. 结果 与HCCs共培养后,imDCs和mDCs的IL-12的表达量分别从(115.076±8.129)pg/ml和(258.346±3.609)pg/ml下调至(17.599±1.757)pg/ml和(6.787±1.123)pg/ml (P<0.05, P<0.01),而且培养上清中的TGF-β1浓度分别从(133.172±3.053)pg/ml和(174.446±3.972)pg/ml上调至(633.025±9.527)pg/ml和(486.806±10.515)pg/ml(P<0.05,P<0.01),VEGF的浓度分别从0 pg/ml上调至(830.892±7.564)pg/ml和(858.169±5.419)pg/ml(P<0.01). 结论 HCCs可抑制DCs的IL-12的表达,这可能是HCCs损伤DCs免疫调节功能的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35.
目的 骨肉瘤具有局部高度侵袭能力以及快速转移潜能,因而致死率较高.研究指出,miR-300的表达异常与多种肿瘤的发病相关.miR-300对骨肉瘤细胞是否存在调控作用却属未知.本研究探讨miR-300对骨肉瘤细胞Saos-2增殖与凋亡调控的作用.方法 将miR-300转染进骨肉瘤细胞Saos-2中,实现miR-300在Saos-2细胞内的高表达.通过荧光定量PCR测定miR-300在细胞内的表达水平;分别采用MTT活细胞测试,细胞周期实验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骨髓瘤细胞的增殖情况;通过蛋白质印迹法测定Bcl-2、Bax和Bak,裂解型Caspase-3蛋白水平来鉴定细胞凋亡.结果 转染miR-300的Saos-2细胞,其miR-300表达量为对照组的(10.23±1.04)倍,t=3.613 8,P=0.000 6.MTT实验结果显示,在转染后24和48 h,miR-300组的Saos-2相对活细胞百分比相对对照组分别为[(174.35±28.46)%,t=2.219,P=0.03]和[(225.73±24.62)%,t=2.738,P=o.008].miR-300组Saos-2细胞处在G1期的百分比为39.42%,低于对照组的47.58%,t=2.366,P=0.021;而处在G2期的细胞百分比为19.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55%,t=2.987,P=0.004.miR-300组Saos-2细胞克隆形成率为(52.53±30.2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4.67±2.05)%,t=2.711,P=0.008 6.miR-300组Saos-2细胞中Bax、Bak和裂解型Caspase-3表达水平分别为对照组的(0.25±0.02)倍(t=2.785,P=0.007)、(0.31±0.03)倍(t=3.223,P=0.002)和(0.36±0.03)倍(t=3.006,P=0.003 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cl-2蛋白水平为对照组的(6.32±0.57)倍,t=3.218,P=0.002.转染miRZip lent-shMiR-300的Saos-2细胞,其miR-300数量为对照组的(0.28±0.03)倍,t=3.531,P=0.000 78.转染24 h后,miR-300组Saos-2相对活细胞数为对照组的(64.46±5.32)%,t=2.324,P=0.024;48 h后为对照组的(48.14±4.38)%,t=3.009,P=0.004.miR-300组Saos-2细胞处在G1期的百分比为55.71%,高于对照组的46.78%,t=2.108,P=0.039;处在G2期的细胞百分比为2.81%,低于对照组的11.46%,t=3.224,P=0.002.miR-300组的Saos-2细胞的克隆形成率为(17.63±3.8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84±2.94)%,t=2.989,P=0.004.miR-300组Saos-2细胞中Bax表达水平为对照组的(6.25±4.23)倍,t=3.138,P=0.002 6;Bak表达水平为对照组的(6.03±4.27)倍,t=3.395,P=0.001 2;裂解型Capase-3表达水平为对照组的(5.35±0.37)倍,t=3.017,P=0.003 7;而Bcl-2蛋白水平为对照组的(0.36±0.02)倍,t=2.769,P=0.007 4.结论 miR-300在骨肉瘤细胞的增殖与凋亡调控中具有重要作用,抑制miR-300表达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骨髓瘤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为骨肉瘤的病理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6.
肝癌细胞对树突状细胞线粒体功能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索肝癌细胞(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s,HCCs)分泌的可溶性细胞因子营造的微环境对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线粒体功能状态的影响,以进一步理解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方法用免疫磁珠从人外周血分离CD14+单核细胞,加入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macrophage CSF,rhGM-CSF)、白介素4(IL-4)将单核细胞诱导分化为未成熟DCs(immature DCs,imDCs),利用肿瘤坏死因子α(recombinant human tumor necrosisfactor-α,rhTNF-α)将imDCs诱导为成熟DCs(mature DCs,mDCs),分别将imDCs和mDCs与肝癌细胞在Transwell中共培养48h,正常培养和撤生长因子培养的DCs作为对照,利用免疫荧光和MTT比色法研究HCCs对DCs的线粒体膜电位、酶活力和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结果与HCCs共培养后,流式细胞仪的检测结果显示:imDCs和mDCs的线粒体膜电位分别从(659.991±17.052)和(473.741±11.676)下降到(482.681±7.935)和(407.189±5.051)(P0.05),imDCs和mDCs胞内钙离子浓度分别从(427.983±3.358)和(232.587±3.815)增加到(517.308±0.249)和(413.062±2.981)(P0.05,P0.01),MTT比色法的检测结果显示imDCs和mDCs的酶活力分别从(0.764±0.089)和(0.708±0.019)下降到(0.291±0.019)和(0.218±0.019)(P0.01)。结论HCCs可能通过抑制DCs的线粒体功能来损伤其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五花血藤水煎液(Sargentodoxa cuneata,SCD)在小鼠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的抗炎作用及其对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36只SPF级小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脊髓损伤组和SCD组,利用BMS评分检测小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免疫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小鼠脊髓白细胞介素(IL)-6、IL-12A、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通过NeuN观察损伤处脊髓前角神经元变化,rAAV-retro逆行示踪观察各组小鼠胫骨前肌(tibialis anterior muscle,TA)相关脊髓运动神经元分布。结果 与脊髓损伤组相比,SCD组小鼠在损伤后7 d的BMS评分显著提高(P<0.05),损伤后14 d,IL-6、IL-12A和TNF-α表达明显降低(P<0.05),BDNF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损伤处脊髓前角神经元数量显著增多(P<0.05),TA相关运动神经元数量明显增多(P<...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索临床常规分割剂量射线对鼻咽癌患者免疫原性细胞死亡(ICD)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11月—2021年12月就诊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局部晚期鼻咽癌初治患者38例, 均接受诱导化疗+同步放化疗, 另选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 行前瞻性研究。检测患者治疗前、诱导化疗后、同步放化疗后外周血中ICD相关蛋白钙网蛋白、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和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含量, 以及树突状细胞亚群的占比。使用t检验及方差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分析上述指标与一般临床资料、近期疗效的相关性。结果鼻咽癌患者治疗前外周血中HMGB-1、HSP70含量较健康人群高(P<0.05)。同步放化疗后, 鼻咽癌患者治疗前外周血中钙网蛋白的含量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 然而其诱导化疗后与治疗前的差值、同步放化疗后与治疗前的差值均与患者的近期疗效无显著相关性。鼻咽癌患者外周血中HSP70含量同步放化疗后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01), 而HMGB-1含量诱导化疗后及同步放化疗后较治疗前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鼻咽癌患者接受TPF方案(...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索临床常规分割剂量射线对鼻咽癌患者免疫原性细胞死亡(ICD)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11月—2021年12月就诊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局部晚期鼻咽癌初治患者38例,均接受诱导化疗+同步放化疗,另选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行前瞻性研究。检测患者治疗前、诱导化疗后、同步放化疗后外周血中ICD相关蛋白钙网蛋白、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和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含量,以及树突状细胞亚群的占比。使用t检验及方差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分析上述指标与一般临床资料、近期疗效的相关性。结果:鼻咽癌患者治疗前外周血中HMGB-1、HSP70含量较健康人群高(P<0.05)。同步放化疗后,鼻咽癌患者治疗前外周血中钙网蛋白的含量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然而其诱导化疗后与治疗前的差值、同步放化疗后与治疗前的差值均与患者的近期疗效无显著相关性。鼻咽癌患者外周血中HSP70含量同步放化疗后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01),而HMGB-1含量诱导化疗后及同步放化疗后较治疗前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鼻咽癌患者接受TPF方案(多西他赛+顺铂+氟尿嘧啶)诱导化疗序贯顺铂同步放化疗,可能诱导鼻咽癌细胞发生了ICD,钙网蛋白具有反映鼻咽癌临床疗效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