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22.
23.
低强度He-Ne激光对人红细胞血液流变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不同功率的低强度He-Ne激光对正常人体红细胞流变学特性的影响。 方法 以正常人体红细胞为研究对象,测量了低强度He-Ne激光在不同照射时间(20、40、60、80和120min)、不同功率条件(2,4、6和8mw)下红细胞的变形、取向、膜流动性、膜的微黏度和渗透脆性的变化情况。 结果 照射后红细胞的变形性和膜流动性增强、渗透脆性下降。照射对红细胞流变学特性影响显著。 结论激光照射功率密度为2.55mW/cm^2,照射时间120min、照射血样为2ml时取得的照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索转化生长因子β1(t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对人成熟树突状细胞(mature dendritic cells,mDCs)骨架丝状肌动蛋白(filament actin,F-actin)及其部分骨架结合蛋白表达的影响,为深入理解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的生物学行为和提高基于DCs的抗肿瘤免疫治疗的临床效率提供线索。方法:不同浓度的TGF-β1处理mDCs后,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免疫印迹实验分别研究细胞骨架F-actin的结构和部分细胞骨架结合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TGF-β1处理后的mDCs的F-actin出现了明显重排,F-actin的表达量在3 ng/ml组下调(P=0.000),在5 ng/ml组上调(P=0.000)。(2)mDCs表面丝状突起长度和数量的变化,长度在3 ng/ml和5 ng/ml组较对照组细、短(P=0.001,0.000);数量在1、3 ng/ml和5 ng/ml组较对照组少而稀疏(P=0.000);在7 ng/ml组mDCs表面丝状突起长度和数量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114);通过回归分析细胞丝状突起长度和数量与F-actin表达量之间存在非线性相关性(R2分别为0.828和0.746,P=0.000)。(3)细胞骨架蛋白结合蛋白的表达,fascin1在所有实验组中均出现了下调(P=0.001、0.000);p-cofilin1与总cofilin1的表达水平比在1 ng/ml和3 ng/ml组均下调(P=0.000);profilin的表达在1、3 ng/ml和5 ng/ml组均上调(P=0.001、0.001、0.013)。结论:TGF-β1以浓度依赖的方式影响mDCs的细胞骨架F-actin结构及其部分结合蛋白的表达,提示在临床上施行基于DCs的抗肿瘤免疫治疗时,需以适当的方式阻断TGF-β1的信号转导通路,这对进一步深入理解DCs的生物学行为和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5.
目的 研究黄曲霉毒素B1(AFB1)对人肝癌细胞(HCCs)生物物理学特性及细胞骨架结构的影响。方法 利用0、0.01、0.1、1、5、10μmol/L AFB1分别处理HepG2细胞24 h和48 h,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活力。在此基础上,分析10μmol/L AFB1对细胞渗透脆性、膜流动性、细胞电泳率和F-actin骨架结构的影响。随后,提取细胞总RNA,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12种主要细胞骨架结合蛋白的转录水平变化。结果 AFB1处理48 h时HepG2细胞的活力呈剂量依赖性增强。10μmol/L AFB1处理能够增强HepG2细胞抗低渗能力及细胞电泳率,细胞骨架F-actin含量明显增加,主要细胞骨架结合蛋白的mRNA表达发生改变。结论 AFB1能够影响HepG2细胞的生物物理学特性、细胞骨架结构及其结合蛋白,这可能与其毒性作用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26.
不同发育阶段红系造血细胞的流变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不同发育阶段红系造血细胞的变形性、取向性和膜的流动性的研究 ,发现它的变形性、取向性和膜的流动性随着分化发育而不断改变 ,而且这种变化以晚幼红细胞为转折点。这些变化与核的不断固缩 ,偏核 ,排核 ,细胞核与细胞质比不断减少 ,膜骨架蛋白 (尤其膜收缩蛋白 )变化及脂质分子与蛋白原分子相互作用有关。本研究还对用电子自旋共振测得结果和用LBY BX2型激光衍射仪测得结果作相关分析 ,表明它们存在负相关关系 ,相关系数R2 =0 .9834。  相似文献   
27.
28.
目的探讨不同发育阶段树突状细胞(DC)的微观流变学特性及其差异。方法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正常人外周血分离获得单个核细胞,经贴壁培养和免疫磁珠阴性选择获取纯化的单核细胞,以此作为DC前体(pDC)在体外培养诱导获得未成熟DC(imDC)和成熟DC(mDC)。并用免疫细胞化学、免疫荧光、酶细胞化学、流式细胞仪等技术对不同发育阶段的DC进行鉴定;应用微观流变学研究方法对以上细胞的电泳率、渗透脆性、膜流动性和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改进的分选法所获得的CDl4+pDC>97%。体外加入rhGM-CSF和IL-4培养6d后,S-100+imDC占细胞总数的96.9%;再加入rhGM-GSFI、L-4和TNF-α培养48 h后,CD86+mDC占细胞总数的87%。其微观流变学特性为:mDC电泳率明显高于pDC和imDC(P<0.05);3种细胞均具有较强的抗低渗能力,但imDC最强(细胞未破碎率为27%);mDC的膜流动性最大,其荧光偏整度P值为0.062±0.001(P<0.01);FT-IR显示mDC中的蛋白质二级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结论DC的微观流变学特性随其不同的发育阶段而发生了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29.
余鹏  曾柱 《医用生物力学》2023,38(3):451-457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Cs)是目前已知机体内功能最为强大的抗原提呈细胞,具有高效的抗原摄取、加工和处理能力,能够在二级淋巴组织向幼稚T细胞提呈抗原,从而诱导免疫应答或耐受,在启动和放大先天性及适应性免疫中发挥关键作用。DCs在发挥其生理学功能的过程中经历复杂的化学和力学微环境变化,并表现出不同力学表型和免疫表型,深入理解调控DCs力学表型和免疫表型的化学和力学因素是利用其治疗免疫相关疾病的先决条件。本文主要介绍DCs生物力学与力学生物学研究的进展,并探讨其在免疫相关疾病治疗中的潜在应用和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0.
1986年Binnig等人发明了原子力显微镜(AFM)。AFM技术与EM技术的主要不同是,AFM技术具备直接监测生物 大分子的构像、聚合过程动态变化的能力,在水环境下监测单分子功能状态的能力以及在相同条件下模拟生物大分子生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