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5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52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69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28篇
  1篇
中国医学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A型全血加入O型全血后的血液流变学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异型输血时A型受者接受大剂量O型全血的血液流变学(红细胞计数、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全血还原黏度)的变化。取4℃保存24小时的全血,于A型全血60ml中分别加入9、12、15、18ml O型全血,其量相当于50公斤个体输入600、800、1000和1200ml血液,然后置37℃孵箱,用摇摆器以80次/分钟摇动混匀。分别在30分钟、2、4、8、12和24小时留取标本,使用FASCO--系列302013型全自动血流仪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表明:不同比例混合后不同比例间的红细胞计数、聚集指数、变形指数、刚性指数、全血还原黏度无显著性差异,混合血液不同时间红细胞聚集指数无差异,其它4项指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A型全血与O型全血最大混合达60:18时,对混合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无影响,推测50公斤体重伤病员,快速输入O型全血l1200ml短期内对红细胞功能无明显的损害。  相似文献   
92.
目的分析不同年资超声医师应用二维及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2D-TEE、3D-TEE)评估成年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的差异性,并探讨3D-TEE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5例继发孔型ASD患者行2D-TEE和3D-TEE检查,双盲状态下分别由高年资超声医师和低年资超声医师分析缺损边缘情况,并测量缺损最大径;同时对ASD最大径与封堵术中使用的封堵器型号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低年资超声医师应用2D-TEE和3D-TEE测得ASD最大径分别为(20.07+5.99)mm和(20.20+6.42)mm,均低于高年资超声医师的测值[(21.61+7.04)mm和(22.60+6.66)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81、3.338,P=0.026、0.001)。低年资超声医师应用2D-TEE和3D-TEE测得ASD最大径与封堵器型号均呈正相关(r=0.847、0.862,P=0.000);高年资超声医师应用2D-TEE和3D-TEE测得ASD最大径与封堵器型号亦均呈正相关(r=0.870、0.878,P=0.000)。结论 3D-TEE更有利于低年资超声医师掌握ASD最大径的测量方法,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3.
目的:观察平滑肌电刺激治疗产后会阴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广州市增城区人民医院接收的102例会阴疼痛产妇,根据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49例),其中对照组给予芒硝外敷,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平滑肌电刺激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评估两组临床疗效,并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缓解程度及产妇盆底功能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产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产妇盆底功能障碍量表(PFDI–20)评分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滑肌电刺激联合芒硝外敷治疗产后会阴疼痛,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疼痛水肿程度,改善盆底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血清炎性因子IL-6、IL-8、IL-10、TNF-α在多发伤中的作用,及对严重多发伤继发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的预测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急诊外科2009~2012年就诊的严重多发伤患者40例(多发伤组),分为MODS组(8例)和非MODS组(32例)。分别于发病就诊后第0、5、1、2、3、5、7天静脉取血,测定IL-6、IL-8、IL-10、TNF-α的含量,并与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对照。结果多发伤患者组IL-6、IL-8、IL-10、TNF-α的含量在每个时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发伤患者IL-6、IL-8、IL-10、TNF-α的含量在伤后即升高,第1~3天达峰值后开始下降,下降后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MODS组TNF-α、IL-6、IL-8的含量在就诊后前3天均明显高于非MODS组(P<0.01),MODS组IL-10的含量在就诊后2~5天均明显高于非MODS组(P<0.01)。结论严重多发伤后能引起明显的细胞因子反应,伤后动态观察患者血清细胞因子IL-6、IL-8、IL-10、TNF-α水平的变化,有助于病情的评估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95.
目的 探讨应用乌司他丁治疗严重多发伤血清IL -6、IL -8、IL-10、TNF-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就诊的严重多发伤患者80例,分为治疗组40例(应用乌司他丁治疗)和对照组40例(未用乌司他丁治疗).分别于发病就诊后第0.5、1、2、3、5、7d静脉取血,测定两组血清IL-6、IL-8、IL-10、TNF-α的变化,比较二者之间的差异.结果 多发伤患者IL-6、IL-8、IL -10 、TNF-α的含量在伤后即升高,第1~3天达峰值后开始下降.IL-6、IL-8、TNF-α的含量在应用乌司他丁治疗后在早期时段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乌司他丁能促进抗炎因子IL-10的产生,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乌司他丁早期即能降低促炎因子IL-6、IL-8、TNF-α的产生和促进抗炎因子IL-10的产生,抑制多发伤患者的炎症反应,提高其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宫颈病变组织中P27和PTEN 蛋白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9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CINⅠ~CINⅢ)、28例宫颈鳞癌组织和22例慢性宫颈炎鳞状上皮组织中 P27和PTEN蛋白的表达。结果 P27和PTEN蛋白的表达强度从CINⅠ~CINⅢ组到SCC组逐渐降低,呈正相关(P<0.05)。结论随着病变级别的升高(从CINⅠ-CINⅢ到SCC),两者的表达趋势逐渐降低,提示它可能在宫颈癌的发展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预测CIN转归的指标。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与CT同机融合显像(18F-FDGPET/CT)在早期诊断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5年5月至2010年12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行结直肠癌手术后的患者共21例,其中可疑复发、转移10例 (疑发组)和明确复发、转移11例(复发组).术后均行全身18F-FDGPET/CT检查.将其诊断结果与最终诊断结果进行对照,计算18F-FDGPET/CT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最后分析18F-FDGPET/CT检查前、后患者治疗方案的更改情况.[结果]18F-FDGPET/CT正确诊断19例,其中疑发组8例,复发组11例;1例假阳性,1例假阴性.18F-FDGPET/CT对术后复发、转移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3%、90.0%、91.3%、92.3%及90.0%.5例再分期及治疗方案发生更改.[结论]18F-FDGPET/CT检查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8.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又称出血坏死性胰腺炎.SAP病程中70%以上的患者会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其与感染并发症一起造成了该病的高病死率(22.7%)[1].SAP发生时,病损的胰腺组织作为抗原或炎性刺激物激活单核细胞释放多种促炎细胞因子和炎性递质,并通过"扳机样"作用引起"瀑布样"级联反应,诱发SAP从局部病变迅速发展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最后造成更具损伤性的免疫失衡和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而中后期以后发生的代偿性抗炎症反应综合征(CARS)所致的免疫抑制状态,增加了AP后期全身感染的危险性和感染率.现对近十年来SAP时免疫细胞因子、炎症递质的改变及调解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外科技术(DCS)在严重多发伤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3—2009年我院急救中心外科收治的按DCS纳入标准入组的21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应用损伤控制外科技术,经ICU复苏待生命体征稳定后再实施确定性手术。结果 194例患者复苏后情况良好,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复苏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再实施确定性手术后,痊愈出院。16例患者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或严重脑外伤。复苏期患者pH、PT、T和SO2监测指标与复苏期前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符合DCS指征的严重多发伤的患者,应积极实施DCS,根据损伤的不同部位和程度,分次手术治疗,可有效地缩短手术时间、减轻创伤应激、快速纠正创伤三联征,降低严重多发伤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进口伊洛前列素对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各类型肺动脉高压患者共17例,应用Swan-Ganz漂浮导管和有创动脉监测进行血液动力学监测,对比吸入伊洛前列素前后的体、肺循环血液动力学参数和氧合指数,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吸入伊洛前列素后各项血液动力学和氧合参数对比:心率[(87±12)次/分VS(85±14)次/分,P=0.13];平均右房压[(10±5)mmHg VS(9±5)mmHg,P=0.23];平均肺动脉压力[(78±23)mmHg VS(67±19)mmHg,P=0.03];肺循环阻力[(15.8±5.3)woods VS(11.6±4.7)woods,P=0.02];心排量[(4.3±1.1)L/minVS(4.9±1.4)L/min,P=0.04];平均肺血管楔压[(10±4)mmHg VS(10±3)mmHg,P=0.35];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65±3)%VS(67±3)%,P=0.14];平均体动脉压[(84±12)mmHg VS(83±11)mmHg,P=0.08];体循环阻力[(17.2±5.1)woods VS(15.1±4.0)woods,P=0.08];动脉血氧饱和度[(92±4)%VS(93±3)%,P=0.44];不良反应轻微,呛咳、颜面潮红各2例,头痛1例。结论雾化吸入伊洛前列素可以显著改善肺动脉高压患者肺循环参数,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