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21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52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21.
目的:了解某院调节血脂药的使用情况,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0—2012年某院临床调节血脂药的用量及销售金额,计算其年增长率;以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为基础计算该类药的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C),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2012年该院调节血脂药用量及销售金额逐年上升,他汀类药占主导地位,其中阿托伐他汀年均增幅最大。结论:2010—2012年该院调节血脂药的应用呈递增趋势,他汀类是临床调节血脂药的首选,符合我国高脂血症发病的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22.
基于临床需要的局部解剖学教学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局部解剖学教学和临床应用相结合,对提高局部解剖学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如何结合临床实际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模式等方面加以优化,使局部解剖学真正成为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实践证明,将临床应用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可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局部解剖学知识,为后续的临床课程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3.
自制GPC-Ⅱ-3液对兔肝低温延时保存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索对供肝具有较长时间保护作用的器官保存液。方法 20只新西兰大白兔(体重2.5~3.0kg)随机分为实验组(15只)和实验对照组(5只)。用自制的器官保存液(GPC-Ⅱ-3液),低温冷藏连续保存兔肝0~192h,观察其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 保存0~120h的兔肝,其组织结构基本正常;保存到144h兔肝,电镜下见肝细胞的线粒体出现轻度肿胀和嵴少: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肝细胞出现明显的细胞变性。结论 用GPC-Ⅱ-3液以低温冷藏的方法能够在组织结构上保存兔肝120h。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运用术后即刻及短程膀胱灌注方案预防非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对丹阳市人民医院及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泌尿外科自2012年至2015年收治的39例(I组)病理证实为非浸润性膀胱癌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的患者,术后用蒸馏水膀胱内冲洗后,即刻将40mg吡柔比星溶于40ml蒸馏水进行灌注,维持2小时后排出,术后7天开始规律每周1次共灌注8周,每月1次维持灌注8个月后结束。2012年之前的非浸润性膀胱癌患者45例(Ⅱ组),术后7天始同剂量吡柔比星规律常规膀胱灌注,每周1次共灌注8周,每月1次维持灌注12个月。比较Ⅰ、Ⅱ组患者膀胱肿瘤复发率、不良反应。结果二组进行常规膀胱镜复查随访,随访8~56个月,平均35.9个月,Ⅰ组4例膀胱肿瘤复发,Ⅱ组13例复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包括肉眼血尿及尿路刺激征等,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非浸润性膀胱癌TURBt术后运用优化的膀胱灌注方案(即刻+短程使用吡柔比星)灌注化疗,可以显著降低膀胱肿瘤复发率,减轻不良反应,在中低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中优点尤其明显,可作为推荐方案使用。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出生的500例新生儿,观察甲状腺大小、形态及内部回声情况,对其各径线及剪切波弹性速度值进行测量,并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观察腺体内血流情况,将超声检测结果与血清FT3、FT4及促甲状腺激素(TSH)作对照分析。结果确诊CH的198例,占39.6%,其中以甲状腺肿大为主,占50.5%,声像图基本正常占24.2%,甲状腺结节或囊肿占10.6%,甲状腺发育不良占5.6%,甲状腺异位占5.0%,甲状腺先天缺如占4.0%。CH患儿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血流丰富,或呈"火海征",占47.8%;CH组甲状腺各径线及血流丰富程度明显高于正常新生儿(P<0.05),CH组甲状腺剪切波弹性值与正常新生儿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甲状腺发育不良、异位或缺如能较早确诊,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超声具有简便、迅速、经济、无创伤、无辐射、实时动态、可重复性好等优点,是CH检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6.
复方螺内酯霜的HPLC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螺内酯霜中螺内酯的含量。色谱条件μBondapakC18色谱柱(3.9×300mm);磷酸盐缓冲液(0.025mol/L,pH6.5)-甲醇(40∶60)为流动相;醋酸氢化可的松为内标;检测波长240nm;柱温40℃。在1~10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方法平均回收率为99.8%(RSD=1.16%)。  相似文献   
27.
小儿过敏性紫癜多器官损害4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28.
目的研究窒息对新生儿胃电活动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来自我院1998年9月~2000年5月以窒息收住儿科新生儿病房足月新生我32名.其中男18名,女14名,平均胎龄40周,平均体重3342g,平均日龄4.6天 .对照组系同期以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收住院足月患儿,无消化道症状,吃奶好,二便正常 .其中男5例,女5例.平均胎龄39周,平均体重3421g,平均日龄5天.两组平均胎龄、日龄、体重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采用瑞典Synectics公司生产的便携式Digitrapp er双电极EGG记录仪进行胃电图检查,试餐用惠氏爱儿乐(S-26)30mL热卡18kcal.用计算机运行频谱分析数据.结果窒息组与对照组比较,餐前胃动过缓、正常节律百分比明显降低,胃运动过速增加,餐后胃动过缓也有明显降低,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和P<0 .05).餐后胃动过速、正常节律百分比也有增加,但差别无显著意义.重度窒息组与轻度窒息组比较重度窒息餐前胃动过缓较轻度窒息明显增加,正常节律百分比降低,差别有显著意义P<0.01.餐后胃动过缓增加,胃动过速接近,正常节律百分比虽有增加,但差别无显著性意义.结论窒息新生儿存在明显餐前的胃电节律紊乱,临床多表现为拒奶.  相似文献   
29.
GPC-Ⅱ-3液间歇低温灌流保存兔心脏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对移植供心具有长期保护作用的新技术。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5只随机分为实验组(20只)和对照组(5只),用自制的GPC-Ⅱ-3液,间歇低温灌流连续保存(1~4℃)兔心24~192h,观察其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保存120h以内的兔心脏,其组织结构与对照组无明显区别;心肌细胞、心内膜、心外膜清晰;心肌细胞横纹清楚,细胞核染色质分布均匀;心肌细胞间质无明显水肿、增宽现象;心肌细胞核的双层核膜清晰;线粒体无肿胀,其双层嵴膜清楚,基质致密;肌原纤维清楚,排列整齐,明带、暗带分明;心肌细胞闰盘清楚,结构完好;心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其基膜完整、结构清楚。保存144h的兔心,肌原纤维清楚,排列整齐,明带、暗带分明,但线粒体嵴有所减少或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开始出现溶解现象。保存168~192h的心脏,心肌细胞核染色质有较明显的凝集现象,甚至出现小片状坏死;线粒体明显肿胀,嵴消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溶解,但其基膜仍然完整。结论用GPC-Ⅱ-3液以间歇低温灌流的方法能够保存兔心脏的组织结构120h。  相似文献   
30.
抗氧剂对氢醌乳膏抗氧作用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氢醌(1,4-对苯二酚)乳膏用于治疗黄褐斑、雀斑等。氢醌易氧化,往往在配制及贮存过程中被氧化,使乳膏颜色逐渐加深,影响制剂质量。在乳膏中添加一定抗氧剂,可延缓氢醌被氧化,提高制剂稳定性。为此,我们做了如下对比实验。 1 处方组成及制备 各处方组成(除0.5%抗氧剂外)及制法均同《中国医院制剂规范》(西药制剂,第2版,卫生部药政局编,142页)氢醌乳膏项下。氢醌原料由湖南湘中地质实验研究所提供(980630)。 2 稳定性试验 将各处方所配乳膏分装于10g试管(带塞)及20g塑料油膏盒中,分别进行恒温加热实验(40℃±1℃)、紫外线加速实验(20W,D=550mm)。用肉眼观察乳膏颜色开始变化的时间,结果见表1。 表1 含不同抗氧剂的氢醌乳膏的pH及开始变色时间 3 讨论 ①实验表明,在氢醌乳膏中无添加油溶性抗氧剂的必要。维生素E(VE),2,6-二叔丁基对甲酚抗氧作用较差,与空白对照组无差异。乳膏中维生素C(VC)抗紫外线的作用较好,但其耐热性能不及亚硫酸氢盐理想。3种亚硫酸盐中,亚硫酸钠对乳膏的稳定效果差,可能与偏碱性有关。 ②在一定温度下,氢醌的颜色变化随乳膏pH增大而加快。当pH<6时颜色变化较慢,提示在乳膏中可添加一定量的枸橼酸或乳酸调pH至5~5.5。 ③氢醌乳膏的抗氧剂以选用0.5%焦亚硫酸钠为宜。同时,为减少氢醌氧化,应在基质温度降至50℃时,再加入氢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