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0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谭强  任晓远  李静  王芳  邓声菊  曾慧慧 《癌症》2009,28(5):472-477
背景与目的:研究表明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hioredoxin reductase,TrxR)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较正常组织中明显增多且活性升高.但关于肿瘤生长与血TrxR活性的关系报道却很少。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小鼠H22肝癌皮下移植瘤的生长与血TrxR活性的关系。方法:建立H22肝癌昆明小鼠皮下移植瘤动物模型,分为5组:空白组不接种肿瘤细胞,模型组接种肿瘤细胞,这两组小鼠均给予5%。羧甲基纤维素钠灌胃作为对照;乙烷硒啉低、中、高剂量组均接种肿瘤细胞,并分别灌胃给予36mg/kg、72mg/kg、216mg/kg乙烷硒啉。于肿瘤接种前、肿瘤生长至100mm,给药前、给药第1天、给药第4天及给药第10天5个时间点行眼眶取血,二硫代双硝基苯甲酸(dithio-bis-nitrobenzoic acid,DTNB)法测定血浆TrxR活性。处死小鼠剥离皮下肿瘤,DTNB法测定肿瘤组织TrxR活性。结果:给药结束时低、中、高剂量乙烷硒啉组小鼠的抑瘤率分别达到59.5%、74.3%、74.9%。空白组小鼠血TrxR活性稳定:接种肿瘤后小鼠血TrxR活性随肿瘤体积增大而增加,呈明显正相关;给药结束时,低、中、高剂量乙烷硒啉组小鼠血TrxR活性抑制率分别为59.2%、68.4%、68.9%,而肿瘤组织中TrxR活性抑制率分别为15.3%、25.8%、29.8%。结论:H22肝癌小鼠血TrxR活性与其肿瘤生长呈正相关;不同剂量的TrxR抑制剂乙烷硒啉干预后,血TrxR活性能够被不同程度地抑制,与肿瘤生长的抑制呈一致性.  相似文献   
22.
1,2-[二(1,2-苯并异硒唑-3(2H)-酮)]乙烷的体外抗肿瘤活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硒是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广泛的生物功能和复杂的生物学作用机制.硒与健康密切相关,对肿瘤具有预防和抑制作用[1-4].肿瘤的发生与体内硒含量呈负相关.国外已有selenazofurin作为抗癌、抗病毒药物进入Ⅰ期临床,ebselen作为抗炎抗氧化新药进入Ⅲ期临床研究的报道[5]. 硒又是一个安全限度狭窄的微量元素,其毒性和化学形态密切相关[6].有机硒化合物的硒原子较难进入硒库,毒性一般较低,为当今硒化合物的研究方向[5].我们以模拟谷光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最成功的小分子有机硒化合物ebselen[7]为先导化合物,合成了系列新型ebselen衍生物,选取抗癌活性较好的新型有机硒化合物1,2-[二(1,2-苯并异硒唑-3(2H)-酮)]乙烷(1,2-[bis(1,2-Benzisoselenazolone-3(2H)-ketone)]ethane,BBSKE)作为研究对象,用体外微量培养方法研究其体外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R)活性检测试剂盒在恶性肿瘤辅助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检测不同地区、不同检验机构1 122例健康人群TR活性,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检测84例恶性肿瘤患者TR活性,并与健康人群比较,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通过ROC曲线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北京体检机构的TR活性均值为(2.6±4.1)U/mL,武汉体检机构的TR均值为(2.6±3.7)U/mL,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TR均值为(2.4±3.5)U/mL,各组间TR活性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组TR活性均值为(9.2±6.4)U/mL,健康组TR活性为(2.5±3.7)U/mL,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健康组和肿瘤组的样本比例为4∶1,不同的样本量间TR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下面积为0.812±0.029.结论 组间均数比较U检验和ROC曲线评价均显示,TR活性检测试剂盒用于与异常增生密切相关的肿瘤生长的临床血样检测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4.
已有研究证明硫氧还蛋白还原酶在多种人原发肿瘤中过度表达,其活性在肿瘤人群和健康人群中有明显差异。本义研究了健康人群和乳腺癌患者中TrxR活性的不同,并探讨了硫氧还蛋白还原酶作为乳腺癌治疗中的一个新型治疗靶点的可能性。通过研究.我们第一次发现未经治疗的肿瘤患者的TrxR活性值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存乳腺癌患者中,TrxR活性值在不同的年龄组和癌症分期组没有明显的差异。当TrxR活性值小于10U/mL时,TrxR活性值和肿瘤影像学评价结果有很高的一致性。这些发现证明硫氧还蛋白还原酶可以作为一个有效的新型生物标志物用于对乳腺痛临床治疗效果的监测和评价,并能成为乳腺癌早期检测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2005—2020年北京市怀柔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及主要死因。方法 选取2005—2020年北京市怀柔区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监测数据,分析新生儿死亡率(neonatal mortality rate, NMR)、婴儿死亡率(infant mortality rate, IMR)、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under-five mortality rate, U5MR)、死亡地点和主要死因分布情况。结果 2005—2020年北京市怀柔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人数为162例,其中新生儿86例(53.09%),婴儿139例(85.80%)。2020年北京市怀柔区NMR、IMR及U5MR分别为0‰、0.81‰和2.02‰,较2005年分别降低了100.00%、78.68%和58.6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005—2020年北京市怀柔区新生儿死亡以住院患者为主,婴儿(28 d~1岁)及1~4岁儿童死亡地点以未就医患者为主,3个年龄组死亡地点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005—2020年,5岁以下儿童的前5位死因顺位分别为先天性畸形、感染性疾病、早产...  相似文献   
26.
患儿男,2009年10月21日出生,胎龄31^+周,自然分娩,出生体重1880g,10月22日17:30由外院转入,查体早产儿外貌,精神反应差,呼吸较急促,贫血貌,全身皮肤大片脱皮,两肺可闻及湿罗音,哭声低微,新生儿拥抱、握持反射正常,吸吮反射差。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HBsAg阳性母亲所生的孩子母婴阻断失败的原因.方法 收集2005年6月1日至2012年5月30日本院妇产科和儿科门诊所收治的母婴阻断失败的患儿38例,随访其母亲的年龄、孕期情况、产前HBeAg和HBV DNA情况、核苷(酸)类药物应用,分娩方式及产后哺乳情况.结果 38例患儿母亲中HBeAg阳性37例(97.4%),HBV DNA载量为(6~7)log10拷贝/ml者35例(92.1%);38例母亲中有24例(63.15%)为剖宫产,14例(36.84%)为自然分娩;2例母亲全孕期服用拉米夫定,其中1例产生拉米夫定耐药,另1例发展为隐匿性慢性乙型肝炎,均导致母婴阻断失败;随访到36例母亲的喂养方式,其中人工喂养者32例(88.9%),母乳喂养者4例(11.1%).结论 HBV DNA高载量的HBeAg阳性母亲是HBV感染母婴阻断失败的主要原因;HBV-S基因变异导致病毒免疫逃逸,是疫苗免疫失败的罕见因素;剖宫产和人工喂养均不能降低HBV感染的母婴传播的几率.  相似文献   
28.
目的 了解妊娠合并梅毒孕母所生新生儿梅毒血清学变化特点,初步探讨影响婴儿梅毒血清学转归的因素.方法 选择我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经孕期规范治疗后的146例单胎妊娠合并梅毒的孕妇,孕妇产前和新生儿生后3 d内行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apid plasma reagin,RPR)及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reponema pallidum particle agglutination assay,TPPA).随访了其中92例婴儿生后24个月内RPR及TPPA的情况.结果 (1)146例新生儿中,140例(95.9%)TPPA阳性,其中94例(90.4%)新生儿期RPR滴度低于或等同于母亲产前RPR滴度;104例(71.2%)RPR和TPPA均为阳性,36例(24.7%)新生儿为TPPA单阳性.RPR和TPPA双阳性母亲的新生儿RPR阳性比例明显高于TPPA单阳性母亲新生儿(81.4%和36.4%,χ2=25.3,P<0.01).(2)随访的92例婴儿中,出生时RPR及TPPA双阳性者57例,56例(98.2%)的RPR在生后6个月内转阴,8个月内100%转阴,转阴高峰为生后2个月(78.9%,45例);TPPA在生后24个月内100%转阴.转阴高峰为生后10~18个月(64.9%,37例).TPPA单阳性的35例婴儿中,18个月内TPPA 100%转阴,转阴高峰在生后6~12个月(57.1%,20例).(3)母亲产前RPR滴度为1:1~1:4时,其婴儿RPR转阴时间晚于母亲RPR阴性者(P<0.05),1;4组为(2.5±0.8)月,长于1:1组的(1.2±0.4)月(P<0.01);但母亲产前RPR滴度与婴儿生后TPPA转阴时间无关(P>0.05).新生儿期的RPR滴度为1:4时,婴儿RPR转阴所需时间晚于1:1的新生儿[(3.7±0.9)月和(2.3±0.6)月,P<0.01];RPR滴度为1:1~1:4的新生儿,婴儿期TPPA转阴所需时间均晚于RPR阴性组[(11.0±2.2)月、(12.2±2.9)月、(11.2±2.8)月和(6.9±2.1)月,P<0.01)].结论 妊娠合并梅毒孕妇孕期规范治疗后分娩的新生儿梅毒血清学检测大部分仍呈阳性,母亲产前或分娩时静脉血RPR滴度高的婴儿,其阳性持续时间可能较长,但均能在生后一定时间内转阴.建议对梅毒血清学阳性新生儿生后长期随访,诊断先天性梅毒应慎重.  相似文献   
29.
目的初步建立新生儿侵袭性真菌感染(IFI)常见念珠菌的多通道分子信标荧光聚合酶链反应(MQ-PCR)检测体系,实现新生儿IFI病原体的早期检出,并探讨患儿不同部位念珠菌检出率的差异。 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收治的34例临床诊断为脓毒败血症并疑似IFI新生儿的血液、深部痰液和咽拭子标本;常规行血培养及微生物鉴定,并应用MQ-PCR体系对3类标本进行念珠菌检测,比较两种方法念珠菌阳性检出率和检测时长。 结果本研究MQ-PCR体系检测白色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的检出下限均为50 FU/ml,线性检测范围为5 × 101~1 × 105 CFU/ml,且MQ-PCR体系所检出细菌与其他14种常见致病性细菌或DNA序列同源性较高的真菌无交叉反应。9例(9/34、26.5%)患儿经血培养念珠菌阳性确定为IFI;此9例IFI患儿同一血液样本、自身不同部位(深部痰液、咽拭子)样本行MQ-PCR均检出念珠菌阳性,且检出菌种与血培养完全一致。比较血标本两种方法念珠菌阳性检出率:血培养法为26.5%(9/34),MQ-PCR为32.4%(11/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5、P = 0.5)。血培养法念珠菌阳性检出率(26.5%)和相应的自身不同部位标本MQ-PCR法念珠菌阳性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其中咽拭子、深部痰液和血标本中念珠菌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1.2%(14/34)、32.4%(11/34)和32.4%(11/34)。MQ-PCR检测血液、深部痰液和咽拭子标本时长分别为3.5(3.2,3.9)h、3.1(2.9,3.2)h和2.7(2.5,2.9)h,较血培养时长[94.0(78,105.8)h]显著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 =-2.7、P = 0.008,Z =-2.5、P = 0.013,Z =-2.7、P = 0.008)。 结论对IFI新生儿多部位标本应用MQ-PCR检测念珠菌,较血培养具备高符合率及快速检出的优点,利于新生儿念珠菌定植及血流感染的早期诊断及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30.
目的 研究于足口病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趋势,为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008年5月1日至8月31日在北京地坛医院住院的346例手足口病患儿急性期的T淋巴细胞亚群,同时测定其中67例患儿恢复期的T淋巴细胞哑群;对其中99例患儿咽拭子标本进行RT-PCR以确定病原.埘不同样本行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或方差分析.结果 手足口病患儿T淋巴细胞业群均数低于相应年龄段正常参考值水平.重症患儿各年龄组中的T淋巴细胞(TL)/淋巴细胞(L)比值、>1岁组T辅助细胞(Th)/L比值,以及1~2岁患儿的TL、Th及Th/抑制性T淋巴细胞(Ts)值低于普通病例(P<0.05).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随病程进展有逐渐上升趋势,普通患儿的TL/L及Th/L在恢复期增高(TL/L:56.3±8.6比61.1±9.1,t=2.56,P<0.05;Th/L:30.2±7.2比34.9±7.9,t=2.90,P<0.05),重症患儿除Ts/L和Th/Ts外,所有指标均在恢复期明显增高(P<0.01);急性期重症与普通崽儿的TL为(1.738±0.976)×10~6/L比(2.696±1.946)×10~6/L(t=2.17,P<0.05),Th/L为25.9±7.0比30.2±7.2(t=2.34,P<0.05),Th为(0.864±0.550)×10~6/L比(1.459±0.879)×10~6/L(t=2.90,P<0.01),L为(3.352±1.458)×10~6/L比(4.664±2.435)×10~6/L(t=2.32,P<0.05),恢复期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道病毒(EV)71阳性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各值均低于阴性患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可能与手足口病发病及病情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