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5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3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41.
目的 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EH)餐后甘油三酯代谢异常与脂肪酸粘附蛋白 2基因 (FABP2 )变异的关系。方法  5 0例EH患者和 30例健康人禁食 10~ 12小时后 ,进行标准脂肪负荷试验 ,以甘油三酯 (TG) 8小时曲线下面积(TG AUC)和TG峰反应 (TGPR)作为标准脂肪负荷后TG反应水平的指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对FABP2基因5 4密码子HhaI酶切位点限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  (1)EH组TG AUC ,TGP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TG AUC :2 0 0 2± 6 2 5比 9 6 1± 2 2 7mmol/L ,P <0 0 5 ;TGPR :4 15± 2 82比 2 0 5± 1 31mmol/L ,P <0 0 1)。 (2 )EH组FABP2基因 5 4密码子Thr型 (Thr5 4 )基因频率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别 (0 2 8比 0 2 5 ,P >0 0 5 )。 (3)EH组中Thr纯合型 (Thr 5 4 /Thr 5 4 )和Thr杂合型 (Ala 5 4 /Thr5 4 )患者TG AUC、TGPR显著高于野生型 (Ala 5 4 /Ala 5 4 )者 ,纯合型患者TG AUC、TGPR显著高于杂合型 (TG AUC :2 8 2± 6 11、2 1 9± 6 16比 13 9± 6 0 7mmol/L ,P <0 0 5 ;TGPR :7 5 6± 2 6 7、4 2 0± 1 6 2比 2 34± 1 4 7mmol/L ,P <0 0 5 )。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存在餐后TG代谢障碍和消除延迟 ,FABP2基因 5 4密码子Thr改变是餐后甘油三酯代谢异常的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2.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原基因(AGT)第二外显子M235T等位基因的多态性与高血压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结合限制性酶切方法对105例健康体检者与102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进行基因突变的检测。结果:(1)EH患者T235 等位基因频率(0.445)高于对照组(0.323),P< 0.05。在男性EH患者与男性对照组中差别更为明显(P< 0.01);(2)在有家族史的EH 患者中,M235T 突变基因型(TT型)频率高于正常对照组(42.1% VS18.8% ,P<0.05)。结论:(1)AGT基因的突变与EH的发病具有相关性。对男性EH影响可能更大;(2)在有家族史的高血压患者中, AGT235的TT基因型与EH有关  相似文献   
43.
31例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病人用硝苯啶和氨酰心安联合治疗 ,平均 15个月 ,治疗后进行等长收缩运动试验 (握拳试验 )。左心室重量指数 (LVMI) ,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在二维超声心动图监测下用M 型超声测定。通过握拳试验引起平均收缩压增高18± 4mmHg ,使治疗后LVMI >12 0 g/m2 病人 (n =10 )的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明显恶化 ,表现为SBP/ESV ,FS ,EF和MEF明显下降 (P分别 <0 .0 1)。反之 ,LVMI <12 0 g/m2 和左室肥厚有较满意逆转的病人 (n =2 1)对等长收缩的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无变化。LVMI和运动后FS呈负相关 (r =-0 .44,P <0 .0 1)和MEF呈负相关 (r =-0 .5 7,P <0 .0 1)。这些资料表明 ,高血压左心室肥厚 (LVH)病人在左心室重量 (LVM )经药物治疗减少后心脏反应取决于LVH逆转是否完全 ,治疗后LVMI越大 ,对于后负荷突然增加的心脏反应越差  相似文献   
44.
X综合征的临床诊断与治疗(3例报告)林明,蔡洪斌,曾开淇,陈正挺,邹祖良关键词:X综合征,心绞痛,冠状血管,造影术X综合征系原因不明发作性劳力型心绞痛,而其冠脉造影正常。本文报道3例,探讨其发病的机理、临床表现与治疗。1病例简介例1女性,49岁。劳累...  相似文献   
45.
目的研究正常人群动脉弹性功能指数C1、C2在短期内重复的可靠性、稳定性及探讨C1、C2的影响因素.方法正常人群320人进入本研究,受检者分4个年龄组(15~30 岁、31~45 岁、46~60 岁、61~80 岁),每组80例,男女各半.采用HDI CV Profilor DO-2020动脉功能检测仪测定C1、C2,测定3次,取平均值,间隔7~28 天重复检测.所有受检者30天内均未服用任何影响心血管系统的药物.结果 (1)正常人群的C1为15.39±4.37(ml/mmHg×10),C2为6.35±3.07(ml/mmHg×100),男性的C1、C2均比女性大,P<0.05.(2)C1、C2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较好,间隔7~28 天两次重复测定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3)四个年龄组分析,随着年龄的增大,C1、C2逐渐降低,且每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4)相关分析发现与C1相关性依次为年龄、脉压、收缩压、心率、平均压和舒张压,P均<0.01;与C2相关性依次为年龄、平均压、舒张压、收缩压、心率和脉压,P均<0.01,而体重指数BMI与C1、C2的相关性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1)C1、C2 有较好的重复性,尤其是C2,能早期反映小血管弹性功能改变;(2)随着年龄增大,大小动脉弹性功能逐渐减退;(3)年龄对C1、C2均有明显的影响,收缩压影响C1的力度较舒张压大,而舒张压影响C2的力度较收缩压大.  相似文献   
46.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原基因(angiotensinogen,AGT)第2外显子M235T等位基因的变异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基因多态性、在中国正常人群及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患者中的频率分布,分析基因在EH中的发病作用。方法 应用多聚酶链反应结合限制性酶切方法,对95例健康体检者和87例E  相似文献   
47.
氯沙坦或培哚普利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比较氯沙坦和培哚普利对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的降压作用与不良反应. 方法:52例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氯沙坦组(n=26)和培哚普利组(n=26),氯沙坦组口服氯沙坦50mg~1∞mg,每日一次,培哚普利组口服培哚普利4 mg~8 mg,每日一次,持续8周,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压、血脂成份及血尿酸的变化. 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的降压有效率和降压幅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有效率:69.2%比70.8,P>0.05、收缩压下降幅度:12.5%比12.0,P>0.05、舒张压下降幅度:13.2%比12.4%,P>0.05),氯沙址组治疗后血尿酸明显下降(412.676.8双496.889.7mmolL,<0.05),而培哚普利组治疗前后的血脂成份与血尿酸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培哚普利组的咳嗽发生率为15.3%,氯沙坦组无一例出现咳嗽反应用. 结论:氯沙坦和培哚普利两药均能有效地降低血压,氯沙坦主要优点是咳嗽发生率低,且能降低血尿酸.  相似文献   
48.
肥胖和高血压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探讨高血压病与肥胖患者胰岛素抵抗现象。方法用正常血糖胰岛素钳夹技术测定36例正常血压者,23例单纯肥胖患者,51例高血压非肥胖患者及54例高血压合并肥胖患者的葡萄糖代谢率(M值),同时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和胰岛素释放试验。结果发现(1)肥胖、高血压非肥胖和高血压合并肥胖患者口服葡萄糖75g后,60和120分钟血糖及不同时间点胰岛素值均比正常血压者高(P<0.01);(2)M值:正常人、高血压非肥胖患者、单纯肥胖者、高血压合并肥胖患者分别为9.2±1.0、7.6±2.0、6.7±1.5、5.2±1.8mg·kg-1·min-1,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在高血压病合并肥胖组为87.0%,单纯肥胖为69.6%,高血压非肥胖为41.1%,正常人为2.8%,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3)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性别、年龄、舒张压对M值无明显影响,而体重指数每增加1kg/m2,M值减少0.42mg·kg-1·min-1,收缩压每增加10mmHg,M值减少0.20mg·kg-1·min-1。结论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可能是肥胖与高血压病的发病因素。肥胖对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比血压的影响更明显。  相似文献   
49.
50.
老年高血压病治疗的几项重要研究进展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福州350005)曾开淇高血压病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可治疗的疾病。高血压的患病率在老年人较年轻人要高得多。在总人口中,老年人占有较高的百分比。在未经治疗的老年高血压的病人中,与高血压有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