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60篇
综合类   14篇
药学   8篇
肿瘤学   1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 探讨经皮脊柱内窥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体后缘离断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2008年7月-2013年1月,采用经皮脊柱内窥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体后缘离断57例。男39例,女18例;年龄13~46岁,平均26.7岁。29例有明确腰部外伤史。均为单节段单侧椎间盘突出,其中L4、5 22例,L5、S1 35例。离断骨块为侧方型25例,中央型32例;位于L4椎体后下缘9例,L5椎体后上缘13例,L5椎体后下缘8例,S1椎体后上缘27例。均采用症状侧单侧入路(椎板间或椎间孔入路),镜下摘除突出椎间盘、部分或完全切除离断的骨块。结果 术中均准确定位,无神经根损伤、血肿形成及硬膜囊撕裂等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20~85 min,术中透视次数2~15次,术中出血量3~10 mL。术后影像学检查示离断骨块未切除16例,部分切除32例,完全切除9例;椎间盘均彻底摘除。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64个月,中位时间16个月。术后6个月根据Macnab术后疗效评定标准,获优48例,良6例,可3例,优良率94.7%。结论 经症状侧单侧入路经皮脊柱内窥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体后缘离断,具有损伤小、对腰椎正常结构破坏小、出血量少、康复时间短等优势,近期疗效较好,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明确。  相似文献   
92.
良恶性骨肿瘤p27蛋白表达与DNA含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良恶性骨肿瘤细胞 p2 7蛋白表达与 DNA含量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取骨肿瘤新鲜标本 5 2例(骨软骨瘤 10例 ,骨巨细胞瘤 10例 ,骨肉瘤 2 0例 ,其他恶性骨肿瘤 12例 ) ,运用流式细胞术、单克隆抗体技术和定量免疫荧光技术 ,检测瘤细胞 p2 7蛋白表达、S期细胞百分数 (SPF)及 DNA含量 (DI) ,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5 2例骨肿瘤 p2 7蛋白表达的平均 FI值为 1.37(骨软骨瘤 2 .2 4± 0 . 38,骨巨细胞瘤 1.79± 0 .36 ,骨肉瘤1.0 6± 0 .39,其他恶性骨肿瘤 1.0 1± 0 .45 ) ;p2 7<1.37组 2 5例 ,均为恶性骨肿瘤 ;p2 7<1.37组的 DI、SPF均明显高于 p2 7≥ 1.37组 (P<0 .0 0 1)。结论 :p2 7蛋白表达减少 ,导致细胞周期失调 ,S期细胞增多 ,DNA合成增强 ,细胞过度增生、恶变 ,可能是骨肿瘤发生发展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比较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后路手术不同植骨方式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05年1月-2007年7月,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患者35例,男22例,女13例;年龄17~53岁.其中14例行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transforaminal interbody fusion,TLIF),21例行单纯后外侧植骨(posterior lateral fusion,PLF).TLIF组AO分型:A3型3例,B型7例,C型4例;按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Association,ASIA)神经功能损伤标准评分:运动评分(50.6 ±3.6)分,感觉评分(170.5±42.7)分.PLF组AO分型:A3型4例,B型10例,C型7例;按ASIA神经功能损伤标准评分:运动评分(50.8 ±4.2)分,感觉评分(153.8±23.7)分.两组一般资料筹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果 TLIF组手术时间(316±32)min,PLF组(254±27)min;TLIF组术中出血量(487±184)mL,PLF组(373±72)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无死亡、神经功能损害加重及内固定器械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3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23个月,平均14.6个月.术后TLIF组胸腰椎骨性融合率为100%,PLF组融合率为85.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按ASIA神经功能损伤标准评分,TLIF组运动评分增加(10.4±10.0)分,感觉评分增加(26.5±22.8)分;PLF组运动评分增加(9.4±9.3)分,感觉评分增加(28.8±28.4)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3、6及12个月椎体高度恢复TLIF组分别为(5.4±2.1)、(5.4±1.9)、(5.4±1.4)、(5.3±1.3)mm,PLF组分别为(5.3±2.6)、(5.3±2.2)、(4.8±3.1)、(4.2±3.6)mm;术后即刻、3、6及12个月Cobb角恢复TLIF组分别为(14.5±3.5)、(14.5 ±3.6)、(14.4±3.4)、(14.4 ±3.6)°,PLF组分别为(14.3±2.7)、(14.2±3.1)、(12.2±2.8)、(11.7±3.3)°;以上两指标两组术后即刻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与术后6、12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TLIF较PLF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能获得更高的融合率,恢复脊柱的生理弧度.  相似文献   
94.
95.
目的:对比前路与后路手术治疗上胸椎结核(T1~T5)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5年4月~2014年4月采用手术治疗的29例上胸椎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3例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前路组),男7例,女6例,年龄22~70岁(46.3±15.0岁);16例行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路组),男7例,女9例,年龄26~72岁(52.6±13.0岁)。术后均给予12~18个月抗结核药物治疗,随访2年以上,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分析两组在神经功能改善、胸背痛评分、植骨融合时间、后凸畸形矫正及复发率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前路组和后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239.1±52.9min和228.0±26.8min、588.5±196.0ml和537.5±208.6ml、23.2±3.1d和16.8±3.1d,其中前路组住院时间显著性大于后路组(P0.05)。前路组发生8例次并发症(2例胸腔积液、1例翼状肩、1例气胸、1例肺不张、1例肋间神经痛、1例髂骨供区疼痛、1例双肺细菌性感染伴顽固性低钠血症),后路组发生4例次并发症(2例脑脊液漏、1例切口延迟愈合、1例术后神经症状一过性加重),前路组并发症发生率(3/18,61.54%)大于后路组(4/16,25%)(P0.05)。随访40~87个月(62.1±13.0个月),两组患者均获得临床治愈,无结核复发病例。前路组后凸Cobb角术前39.2°±9.4°,术后19.4°±4.7°,末次随访时22.5°±7.4°,矫正丢失3.1°±2.3°;后路组后凸Cobb角术前40.6°±7.3°,术后18.5°±3.5°,末次随访时21.2°±4.4°,矫正丢失2.7°±1.6°,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路组植骨融合时间(6.2±1.6个月)小于后路组(8.4±1.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路组和后路组末次随访时的神经功能改善率及胸背痛VAS评分分别为100%和93.75%、2.16±0.75和2.01±0.68,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后手术入路均可用于上胸椎结核的手术治疗,前路手术植骨融合早于后路手术,但前路手术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后路手术。  相似文献   
96.
骨肿瘤大剂量综合化疗既能治疗肺转移瘤、挽救患者的生命,又能对原发瘤进行有效的治疗,挽救患者的肢体,已经使骨肉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由以前的15%左右提高到80%左右[1],但化疗药物缺乏对肿瘤的特异亲和性,最终只有少量药物到达肿瘤部位。要提高肿瘤内化疗药物浓度就必须提高全身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胸、腰转移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胸、腰椎转移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后4例3个月内死亡,39例随访3个月-36个月,平均18.5个月,所有患者手术后疼痛得到缓解甚至消失,脊髓压迫症状改善或缓解。结论胸、腰椎转移性肿瘤的手术治疗能够稳定和重建脊柱,改善或缓解脊髓压迫症状,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术中彻底切除肿瘤、减压及坚固内固定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98.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HR)术后深部感染是一灾难性的并发症,可给病人带来巨大的身心痛苦和沉重的经济负担。20世纪60年代,THR术后感染率高达10%。近年来,随着预防性抗生素和超净手术室的使用,严格的病例选择,以及外科手术、器械水平的提高,THR术后感染率显著降低。但是,THR在世界范围的广泛开展,使得术后深部感染病例的绝对数量仍逐年上升。1986~1989  相似文献   
99.
临床路径实施于膝关节镜术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3  
目的 评价临床路径在关节镜术中实施的效果,为患者选择最佳的医疗模式及管理模式。方法 将实施临床路径后膝关节镜手术病人的住院天数、医疗费用,医疗照顾品质及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实施临床路径后,患者的住院天数明显缩短,医疗费用下降,而医疗照顾品质及患者满意度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结论 临床路径在临床实施切实可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0.
骨巨细胞瘤生物学行为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巨细胞瘤(GCT)是我国常见的骨肿瘤,约占原发骨肿瘤的13.62%,好发于20~40岁的青壮年。该肿瘤具有侵袭性和潜在恶性,局部刮除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