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31.
活体共焦显微镜(IVCM)能活体无创观察角膜上皮、基质细胞、免疫炎症细胞、神经,以及结膜、睫毛毛囊、睑板腺等组织结构,并进行客观量化分析,从而帮助从细胞水平对干眼进行早期诊断、细化分型、明确病因、治疗指导、预后判断等,为干眼诊疗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32.
目的观察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erpes simplex keratitis,HSK)患者双眼泪液量及泪膜稳定性的改变,并通过共焦显微镜观察双眼角膜神经的变化。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间我院门诊就诊的HSK患者132例(132眼),对所有患者的双眼进行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I test,SIt)、泪膜破裂时间(tear break-up time,BUT)及角膜知觉的检查。并通过共焦显微镜对患者角膜上皮下神经和基质神经进行观察。设立相应年龄段的正常人51例51眼为对照组。结果 HSK患者健眼的SIt为(8.80±7.34)mm,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7.30±4.13)mm(P=0.013),BUT为(9.60±4.94)s,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4.51±5.32)s(P=0.049)。基质型及内皮型HSK患者健眼SIt分别为(4.23±2.79)mm和(4.72±3.93)mm,BUT分别为(8.00±3.89)s和(7.50±4.51)s,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为P<0.05),而上皮型HSK患者健眼SIt为(17.51±4.77)mm,BUT为(13.20±4.88)s,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HSK患者健眼的角膜知觉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9)。HSK患者患眼的BUT及角膜知觉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00、0.003),而SIt无明显差异(P=0.498)。HSK患者患眼由于角膜水肿及炎症等因素影响均未看到基质神经干及角膜上皮下神经丛;健眼基质中可见粗大神经干,但上皮下神经丛神经纤维数目较对照组有所减少(P=0.001),而且26.5%的HSK患者健眼神经纤维走行为横向,对照组仅为4.3%。结论 HSK患者患眼及健眼泪液功能均存在不同程度异常,可能与神经调控异常有关。HSK患者在治疗患眼的同时应密切观察健眼的变化,并可预防性应用人工泪液。 相似文献
33.
抗青光眼术后恶性青光眼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小梁切除术后可能发生恶性青光眼的危险因素。方法行小梁切除术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共436例542眼。详细记录其年龄、性别、青光眼分型、术前即时眼压、眼轴长度、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以及相对晶状体位置。对术后发生恶性青光眼患者和其余患者的各组数据之间差别进行比较,并进行相应的统计学处理。结果在所有患者中,共发生恶性青光眼16例18眼,发生率为3·67%.发生恶性青光眼的患者与未发生组间在性别及分型上无显著性差异(P=0.83,P=0.15),而在年龄和术前眼压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恶性青光眼组的年龄明显小于未发生组(P=0·004),术前眼压则明显高于对方(P=0.000)。恶性青光眼患者的眼轴、前房深度和晶状体厚度都明显小于未发生组(P=0·001,P=0.018,P=0.002),但2组间相对晶状体位置无明显差别(P=0.080)。结论年龄相对较轻、术前高眼压及短眼轴是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后发生恶性青光眼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4.
35.
图1免疫荧光染色,角膜缘干细胞AE-5表达阴性(×200)图2免疫荧光染色,球结膜上皮细胞AE-5表达强阳性(×200)本研究通过体外细胞培养的方法观察角膜缘干细胞培养上清液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1材料与方法1.1实验所需试剂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上海细胞生物中心提供),鼠抗人K3蛋白单克隆抗体(AE-5),荧光素标记的兔抗鼠二抗(美国Sigma公司);MTT(噻唑蓝)(美国Sigma公司)。1.2方法1.2.1角膜缘干细胞的培养和检测角膜缘组织材料来自新鲜尸眼。采用组织块培养法于37℃、5%CO2条件下进行常规培养。细胞完全形成单层后收集培养上清… 相似文献
36.
目的 观察纯水雾剂治疗干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8月~2005年3月于我院门诊就诊的198例干眼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A组82例,给予纯水雾剂治疗,每日4~6次;B组116例,给予0.1%透明质酸钠(0.1%爱丽滴眼液)治疗,每日3~4次。均治疗60天,治疗前后调查患者症状,行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I test,SIt)及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A组患者症状明显好转,其中以眼红、干涩感、异物感、痒感及视疲劳改善明显;B组以干涩感、异物感及视疲劳改善明显。A组治疗后BUT较治疗前延长(P〈0.05),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SIt较治疗前增加(P〉0.05);B组治疗后BUT较治疗前延长(P〈0.05),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SIt较治疗前增高(P〈0.05)。A组与B组比较,两组治疗后BUT差异无显著性(P〉0.05),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A组高于B组,SItA组低于B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伟博水雾可以提高干眼症患者泪膜稳定性,同时缓解患者眼部激惹症状,是一种新型有效的泪液补充品。 相似文献
37.
目的:研究板层角膜切除术联合那他霉素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疗效及组织病理学基础。方法:选取2009-12/2011-11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32例32眼,角膜病变未累及内皮层,行角膜板层切除联合那他霉素滴眼治疗,观察记录治疗前后视力、角膜情况、病程、并发症及致病菌种类,对切除组织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治疗前视力≤0.05者20眼,~0.3者11眼,〉0.3者1眼。板层切除术后联合那他霉素治疗痊愈28例(87.5%),治愈时间7~32(平均13.2±8.5)d,痊愈时视力≤0.05者5眼,~0.3者8眼,〉0.3者15眼。病情控制不良改行角膜移植术者4例。31例真菌培养阳性(96.9%),其中镰刀菌18例,曲霉菌属8例,链格孢霉3例,未知菌属2例。病理学检查显示溃疡灶中有多量中性粒细胞浸润,过碘酸-希夫(PAS)染色显示角膜组织中菌丝多数位于角膜浅层,并呈与板层胶原纤维平行方向生长,但也有少数呈斜形或垂直生长方式,侵及切除组织全层。不同菌属之间菌丝在角膜中生长方式无明显差异。结论:对于病变未累及全层的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及时行板层角膜切除术可大大提高那他霉素药物治疗有效性,缩短病程,恢复视力。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超声生物显微镜在非金属巩膜异物诊断中的作用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01/2012-11收治的有反复发作的局部眼红眼痛的症状及体征的非金属球壁异物患者15例15眼,全部为非急性期。进行数字化裂隙灯眼表照相,经过UBM检查确诊为巩膜异物,手术后证实为非金属异物。结果:有明确的植物眼外伤史10例10眼,病史不详5例5眼。病程1~6mo,均表现局部反复出现的眼红眼痛,药物治疗好转,停药后再次发作。裂隙灯下见局部的隆起,轻或重的充血,角膜无水肿。UBM检查见结膜下巩膜有高密度影,其后组织不显影声影,诊断:巩膜可疑异物。术后取出异物,11例11眼为植物异物,2例2眼为煤渣样异物,1例1眼为玻璃异物,1例1眼为石子异物。结论:超声生物显微镜能及时、尽早发现非金属巩膜异物,减少误诊。针对巩膜长期局部反复充血的患者,无论有无外伤史,均应应用UBM检查有否巩膜异物的存在。 相似文献
39.
目的:分析长江中下游地区真菌性角膜炎流行病学特征及治疗预后状况。方法:对2004-01/2009-12我院212例212眼确诊为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完整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内容包括职业、发病时间、发病原因、就诊经过、治疗情况及转归等。结果:患者中男159例,女53例,平均年龄44.5岁。职业为农民者177例(83.5%)。98例(46.2%)患者有明确植物性外伤史或接触史。发病时间在10~12月份者136例(64.2%)。从发病到我院平均就诊时间为24.1d。就诊时视力<0.05者158眼(74.5%)。眼部标本真菌培养阳性者194例(91.5%),主要致病菌属为镰刀菌属144株(74.2%),其次为曲霉菌属16株(8.3%),暗色孢科真菌共32株(15.1%),念珠菌属2株(1.0%)。117例(55.2%)患者经药物治疗好转;59例(27.8%)患者行角膜移植术,植片透明率64.4%;20例(9.4%)行球结膜瓣遮盖术治愈。随访6~25mo,最终视力<0.05者63眼(29.7%);眼球保存率96.6%。结论:长江中下游地区真菌性角膜炎高发季节为10~12月份,高发人群为中青年农民,主要致病菌属为镰刀菌属,积极的药物和手术治疗是挽救眼球、保存视力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羊膜移植对难治性单疱病毒性角膜炎合并细菌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 难治性单疱病毒性角膜炎合并细菌感染的患者23例23眼.经过角膜刮片及共焦显微镜检查排除真菌及棘阿米巴感染.均在1~3 d的强化抗病毒及抗细菌治疗后接受羊膜移植术,根据患者溃疡深度采用单层或多从羊膜移植.术后仍继续进行抗病毒及抗细菌治疗.结果 术后1~4周,23例角膜溃疡均愈合.结论 羊膜移植能够促进角膜溃疡愈合,是治疗病毒性角膜炎合并细菌感染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