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04篇
  免费   916篇
  国内免费   445篇
耳鼻咽喉   62篇
儿科学   250篇
妇产科学   68篇
基础医学   903篇
口腔科学   144篇
临床医学   2772篇
内科学   1456篇
皮肤病学   185篇
神经病学   284篇
特种医学   792篇
外国民族医学   24篇
外科学   1985篇
综合类   5555篇
预防医学   1822篇
眼科学   223篇
药学   1986篇
  21篇
中国医学   1752篇
肿瘤学   581篇
  2024年   78篇
  2023年   338篇
  2022年   356篇
  2021年   286篇
  2020年   319篇
  2019年   391篇
  2018年   345篇
  2017年   240篇
  2016年   299篇
  2015年   303篇
  2014年   930篇
  2013年   745篇
  2012年   761篇
  2011年   814篇
  2010年   880篇
  2009年   851篇
  2008年   828篇
  2007年   967篇
  2006年   992篇
  2005年   1106篇
  2004年   936篇
  2003年   734篇
  2002年   609篇
  2001年   626篇
  2000年   625篇
  1999年   641篇
  1998年   559篇
  1997年   507篇
  1996年   491篇
  1995年   439篇
  1994年   409篇
  1993年   282篇
  1992年   273篇
  1991年   270篇
  1990年   278篇
  1989年   188篇
  1988年   145篇
  1987年   141篇
  1986年   115篇
  1985年   109篇
  1984年   109篇
  1983年   100篇
  1982年   96篇
  1981年   76篇
  1980年   54篇
  1979年   45篇
  1978年   27篇
  1977年   25篇
  1975年   18篇
  1974年   1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胸水、血清中CEA、NSE、CYFRA21-1对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的探讨胸水、血清中CEA、NSE、CYFRA21-1对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测定40例恶性胸水和40例非恶性胸水及其血清中CEA、NSE、CYFRA21—1的水平。结果恶性胸水组胸水及其血清中CEA、NSE、CYFRA21-1的水平明显高于非恶性胸水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恶性胸水组3项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单项检测(P〈0.05)。结论联合检测胸水及其血清中CEA、NSE、CYFRA21-1对鉴别良、恶性胸水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92.
目的了解漳州市人体肠道寄生虫病的流行状况与态势,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决策依据。方法按照《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实施细则》方法和要求,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确定调查点,粪便虫卵检查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蛲虫卵检查采用透明胶纸拭肛法。结果5个县20个中签点粪检10 913人,查出寄生虫感染者1 670人,总感染率为15.30%,虫种感染率分别为:钩虫12.69%,蛔虫0.15%,鞭虫2.16%,蛲虫19.39%;感染1种寄生虫者占总感染人数的99.70%;各年龄组感染率在4.14%50.15%之间,〉40岁人群感染率显著高于≤40岁人群,寄生虫感染率随着年龄增长有上升趋势;女性感染率显著高于男性;农民感染率显著高于半工半农、学生和学龄前儿童。结论漳州市大部分地区土源性寄生虫感染率呈下降趋势,但在以种植经济作物为主,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人群感染率仍达30%以上,且低年龄组人群蛲虫感染率仍处较高水平,钩虫和蛲虫感染仍是漳州地区寄生虫病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993.
目的:观察发育过程中大鼠海马神经元形态特点及其与脑老化的关系。方法:HE染色光镜观察,彩色显微镜图像分析仪分析。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锥体细胞层的厚度变薄,细胞密度及核仁数量,减少,幼年鼠面积最大,成年鼠核仁/核比值最大。结论:随着年龄的增大,大鼠海马CA3区锥区细胞的数量及形态均发生变化,以及适应功能的需要,这些形态也与脑老化过程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994.
目的:动态观察肝炎肝硬化患者红细胞Ⅰ型补体受体基因点突变与数量表达及其天然免疫黏附功能(erythrocyte cell nature-immune-adhesion function,RNIAF)的变化,探讨它们在评估肝炎肝硬化病情严重程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检测134例肝炎肝硬化不同分级的Ⅰ型补体受体基因点突变与数量表达及其RNIAF的变化。结果:与正常人群相比较,肝硬化患者I型补体受体基因点突变率无统计学差异,而肝硬化Child分级各组的CRI数量表达及RNIAF都明显低于正常人群组,且随着分级病情严重,CRI、RNIAF逐渐降低。结论:红细胞Ⅰ型补体受体活性及天然免疫黏附功能可灵敏地反映肝炎肝硬化患者病情的发展,红细胞CRI及RNIAF。可作为判断肝炎肝硬化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95.
日本血吸虫童虫细胞体外培养条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 探讨日本血吸虫童虫细胞体外培养条件。方法 选取转铁蛋白、核苷酸、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黄体酮以及非必需氨基酸与维生素组合等5种促进细胞增殖的因子作为考察因素,每种因素选取添加与不添加两个水平,采用正交设计,以RPMI-1640为基础培养液,配制16种条件培养基对日本血吸虫童虫细胞进行体外培养,通过动态观察和AKP组化染色法及直观法分析法获得不同培养条件影响细胞增殖和细胞活力的结果。结果 第2,4,9,13,14孔中的组织出现明显的细胞增殖现象,其细胞AKP检测值也相应较高,各孔中培养细胞的AKP值经直观分析表明:促进细胞增殖最佳因素组合为C181A1,即转铁蛋白、核苷酸、b-FGF。结论 转铁蛋白、核苷酸、b-FGF对日本血吸虫童虫细胞增殖具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96.
倡导临床、影像与病理互动式阅片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目前医学影像阅片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对医学影像学阅片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从而提出昌导临床、影像与病理互动式阅片新模式。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探讨当归补血汤对家兔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 家兔34只,体质量2.0~2.5kg.取感染日本血吸虫的钉螺,置于150 ml三角烧瓶内逸蚴,每只家兔经腹部皮肤感染血吸虫尾蚴100条.感染血吸虫后第13周开始,每周B超检查家兔肝脏.在感染18周后,当B超确定家兔肝发生了纤维化,将家兔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2只,治疗组按口服当归补血汤剂量分为高剂量组(50g/kg)和低剂量组(5 g/kg),每组11只.治疗组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10周,对照组不予治疗.在治疗开始时,3组家兔同时给吡喹酮进行杀虫治疗,吡喹酮剂量按300mg/kg,1次灌服.10周后解剖家兔,取出肝脏,HE染色,光镜下进行病理学观察,肝纤维化病理学分级采用Scheuer法.结果 家兔感染18周后,B超检查显示,肝实质粗网络状,高回声光带光斑,"地图样"改变,肝脏形态异常,门、脾静脉内径增宽,表明肝硬化动物模型复制成功.光镜下,高剂量组家兔肝脏有纤维化表现或轻度纤维化,肝脏汇管区扩大,周围少量纤维组织增生;低剂量组家兔肝脏轻微或中度纤维化,肝脏汇管区周围纤维组织增生明显,小叶结构保留;对照组家兔肝脏出现严重纤维化,肝脏汇管区周围大量的纤维组织增生,可见虫卵结节的分布.肝纤维化病理学分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85,P<0.01);高剂量和低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高剂量与低剂量当归补血汤对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均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对终止和逆转肝纤维化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8.
目的评价国产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肺动脉高压(PAH)的疗效。方法入选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间在我院住院的43例PAH患者(包括先天性体肺分流导致的PAH 25例,特发性PAH 12例,结缔组织病相关的PAH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国产阿托伐他汀钙组(A组,21例)及常规治疗组(22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A组加用国产阿托伐他汀钙20 mg/d。分别观察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患者右心导管所测的肺动脉收缩压(SPAP),肺动脉舒张压(DPAP),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六分钟步行试验距离,动脉血气分析指标,超声心动图及血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 (1)A组治疗6个月后MPAP(78.48±14.56)mm Hg、PCWP(10.67±6.82)mmHg,均较治疗前[MPAP(78.71±12.25)mm Hg,PCWP(11.81±8.12)mm Hg]及常规治疗组6个月时[MPAP(78.91±13.72)mmHg,PCWP(10.81±7.26)mm Hg]有所降低(P>0.05)。(2)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两组均有所延长,但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治疗6个月后(416.62±16.70)m,治疗前为(412.90±18.59)m(P>0.05);常规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415.81±24.90)m,治疗前为(412.14±16.47)m。(3)所有病人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肌肉痛、肌酶及转氨酶升高等)。结论国产阿托伐他汀钙治疗6个月能使PAH患者MPAP、PCWP有所下降,此结果可能与样本量较小,治疗观察时间过短有关,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99.
缺血后处理(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的心肌保护方法,即心肌缺血后在长时间的再灌注之前,进行的数次短暂再灌注/缺血的循环。实验证明后处理对缺血心肌确有显著的保护作用。挥发性麻醉药后处理也可以发挥同样的保护效应,其机制比较复杂,远未阐明,现就其保护作用的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00.
吸入麻醉药预处理有IPC样的心肌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吸入麻醉药预处理的信号转导机制可能与IPC的信号转导途径相似,吸入麻醉药可能刺激心肌产生触发因子,然后启动级联反应,激活效应因子,发挥预处理效应。目前为止,研究已证实ROS、G蛋白耦联受体、蛋白激酶、线粒体和肌膜KATP通道(Mito KATP and Sarc KATP)介导APC。现就吸入麻醉药心肌预处理信号转导机制方面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