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12.
分析了66例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的QT间期,QTc离散度(QTcd),JTc离散度(JTcd)QRS离散度(QRSd)的变化。结果显示除QTcmin,QRSd外QTcmax,QTcd,JTod在AMI后48小时内均显著增加;第2周显著降低(P〈0.01),其中溶栓治疗再灌注组国无灌注和非溶有下降更为显著(P〈0.01);第3~4周再灌注组明显回升(P〈0.01),无再灌注和非溶栓组则无变化, 相似文献
13.
颈椎侧方穿刺术(以下简称颈穿)由Mullen于1963年应用于临床,从此开辟了一种新的进入蛛网膜下腔的途径.随后颈穿广泛应用于收集CSF标本、椎管造影、椎管内注药等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等方面.我院自1994年起将颈穿应用于神经内外科疾病的诊断,其中早期诊断出血性脑血管病23例,发现该方法简便易行、安全可靠,对于危重或昏迷病人优于腰椎穿刺.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15.
16.
脑出血108例临床及CT表现与预后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分析108例脑出血的临床及CT表现与预后的关系,旨在加强对脑出血各种员害的认识。方法:对108例脑出血症人的出血部位、出血量、意识障碍程度及其严重并发症与近期预后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组病例急性期病死率24.07%,存活率68.52%,血肿破入脑室者病死率47.6%,合并肺部感染者病死率54.54%,出现应激性溃疡者病死率87.5%。结论:脑出血预后主要取决于血肿部位、出血量、意识障碍程度、血肿是否破入脑室及蛛网膜下腔及有无严重并发症。出血量大、脑干小脑出血、血肿破入脑室时预后极差,合并严重并发症时预后更差,基底节及脑叶、丘脑出血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79例扩张型心肌病的治疗方法,总结临床特点.结果 住院期间,3例死亡,其余心功能明显缓解.结论 在扩血管、利尿的基础上加e小剂量的洋地黄类药物、β-阻滞剂和ACEI是病人长期冶疗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期并发低渗血症是重症肺心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近年来已引起临床重视。我院于1996年1月~2000年4月收治的91例肺心病患者中,并发低渗血症和(或)低渗性脑病者40例,现就其诊治及预后情况进行分析。1资料与方法1.1病例分组91例肺心病者均符合全国第二次肺心病专业会议的诊断标准[1]。按照血浆渗透压值标准分为低渗组与非低渗组。其中低渗组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48~83岁,平均(66.6±12.14)岁,死亡11例。非低渗组51例,男36例,女15例,年龄 45~ 78… 相似文献
20.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下称肺心病 )合并冠心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 ,但常因症状不典型而被忽视 ,严重影响其治疗效果和预后。本文就我院 1990~ 2 0 0 0年收治的肺心病 2 5 4例中合并冠心病 5 9例资料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我院 1990~ 2 0 0 0年共收治肺心病2 5 4例 ,其中合并冠心病 5 9例 (2 3 2 3% ) ,全部病例同时符合 1980年全国第三次肺心病专业会议制定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诊断标准”和 1979年WHO“缺血性心脏病命名及诊断标准”[1] 。男性 4 4例 ,女性 15例 ,男∶女为 2 9∶1 0 ;年龄 4 9~ 85岁 ;病程 2~18年 ,平… 相似文献